連日來,參加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審議和討論中,繼續圍繞文化發展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趙少華代表認為,文化投入關乎群眾整體文化素養的提升,關乎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增強,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通過科學合理的文化 投入,用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學藝術和生動活潑的群眾文化陶冶人們的情操,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可以推動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對中華民族的精神面 貌產生巨大的影響。
熊召政代表認為,當下主流文化的核心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承繼了傳統文化中積極、健康的價值取向,又凝聚了中國行進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精 神訴求。文化的競爭力,就是文化人的競爭力。客觀地講,當下的時代,我們的文化人還不能夠在國際范圍內為中國贏得廣泛的聲譽。文化人的底線思維就是牢牢把 握自己的操守。
朱永新委員說,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是凝聚力的根本,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刻不容緩。要重新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通過完善傳統文化教育,兼收并蓄,再創文化輝煌。
徐沛東委員表示,要解決中國文化在國際上傳播乏力的問題,使外國通過文化交流了解中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李梅代表建議,政府應出資設立優秀文藝人才基金,實行藝術家津貼制度,對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和拔尖藝術人才,每月給予不同額度的補貼;同時建立 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根據各地實際,科學立項,嚴格管理,重點投入,獎勵扶持,不斷打造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藝術精品,推動藝術事業繁榮發展。
蘇士澍委員談到,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他提出切實落實《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盡快建立國家級書法學院,將每年9月的第一周設定為中國書法周等。 (欣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