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從傳統里覓現代 在生活中找感覺

    ——關于趙衛的畫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07日14:48 來源:中國民族報 張士增
    趙衛,白族,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國畫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趙衛,白族,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國畫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太行橫秀氣 125cmX250cm 2011年太行橫秀氣 125cmX250cm 2011年
    山深水長 136cmx68cm 2011年山深水長 136cmx68cm 2011年
    山澗長河 136cmx68cm 2011年山澗長河 136cmx68cm 2011年
    秋山云海 136cmx68cm 2011年秋山云海 136cmx68cm 2011年

      趙衛,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步入畫壇,如今已經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青年畫家。他的山水畫自成一格,獨領風騷,為美術界所普遍認可,并被理論界當作一個流派的典型和一種成功的現象屢屢評論;他的作品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和其它大展中幾次獲獎;他在藝術市場中的成功也十分令人矚目。

      如果我們試著總結一下趙衛成功的原因,我認為,第一點是因為他始終在學習傳統和領悟傳統。他作品中的全部現代意識、樣式或狀態,基本上都是源于傳統或出于傳統的。所以,他的山水畫藝術可以說是從傳統里翻出了一個現代面貌。其實許多畫家都想這樣做或正在這樣做,不過鑒于每個人的追求不同,環境和觀念有異,結果也就各見差別。大體是失敗的多, 成功的少, 如趙衛這樣成功的更少。

      上世紀80年代,大陸畫壇在沖破“文革”桎梏之后,曾經掀起了引進和學習西方現代藝術的浪潮。但是很快就有一部分人冷靜下來,開始重新認識中國的本土文化和藝術傳統。他們從新的視角和高度,以新的思想和方法,重新去考察和認識中國畫藝術的傳統精神和法則,提出了中國畫藝術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轉化的新的可能性。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所謂“新文人畫”興起。這類看起來具有傳統文人品味、很講究傳統筆墨的畫風,正說明中國畫畫家已經從追求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困頓中覺悟過來,又重新考慮自己藝術的民族基點,重新從民族藝術的傳統中探索謀求現代發展的因素。可惜所謂“新文人畫”的實踐算不得成功,因為它還是簡單地翻新了傳統文人畫的形式風格,基本限于形式上的以舊為新,而在精神內涵方面對傳統文人畫的革新和推進是有限的。“新文人畫”的另一個弱點是脫離社會和生活。藝術發展史上的經驗證明,任何藝術如果脫離社會和生活,是不可能有大發展和大成就的。趙衛的畫也曾被排在“新文人畫”的行列,其實欠妥。無論從審美意識還是形式風格、技法上來看,趙衛的畫與傳統文人畫或“新文人畫”的作品有明顯的區別。歷史是公正的,數年之后,似乎已經不再有人仍然把趙衛歸屬于“新文人畫”畫家的行列里,而是相對獨立和具體地去評論他了。這一點體現了評論界對畫家本人在藝術上努力追求個性的尊重和肯定。

      近年來,中國畫壇上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對黃賓虹積墨山水畫的研究熱和因此而出現的一批由積墨山水畫技法演繹而形成的畫家群。黃賓虹的藝術雖然過去也曾受到高度的評價,但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整個畫壇的重視和推崇,以至形成風氣,理論家重新來解釋他的畫論,畫家紛紛跑到他的作品中去找感覺、尋出路。

      從這些現象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中國畫的傳統還煥發著強勁的生命力,它的資源還有開發的余地;二是以現代的價值取向和方法論重新審視傳統,可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而這些發現也許正可以推動新型的、現代的中國畫藝術語言的形成。許多畫家都在致力于山水畫新的藝術語言的創造,并且有所收獲。同時,他們也體會到這種創造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的山水畫藝術語言應該是傳統山水畫藝術語言的延續和革新。一種徹底反傳統的、完全不包含傳統延續因素的全新的山水畫藝術語言,就目前來看,是很難成立的,也是不符合藝術發展自身規律的。現實的創作實踐已經證明,許多畫家正不斷地從傳統中探求、發掘現代意識的因素。對傳統的再認識,已經成為現代畫家最具現代意識的新觀念之一。

      一般認為趙衛的畫出自黃賓虹的積墨法,但這其實只是趙衛維系中國畫傳統的一個具體的小的方面。我們應該注意到,趙衛對傳統的學習和領悟是有獨到之處的。他從理解和提煉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繪畫語言入手,能站在中國畫傳統之外、之上。這種距離感和高度,使他能夠比較理性和清醒地看到中國畫傳統的整體和全部,理解它的精神實質。他不像許多后生那樣,學畫伊始就先拜倒在中國畫傳統的高山之下,再去拼命地攀登。他可以較為輕松自如地了解和分析傳統,懷著一種平和、欣賞和熱愛的心態。

      趙衛的山水畫基本上是沿用了傳統山水畫的觀念和技法,不過這種沿用是以解析為前提的。例如傳統技法中的勾、皴、擦、點、染諸法,在趙衛的畫中被離析、擴大、夸張和重新排列,組合運用。特別是點、擦二法,尤被加以強化,并且使之幾乎游離于具體的物象形體表現之外,盡情發揮,成為相對獨立的點和擦交織而成的形式美的組合。我們注意到趙衛的一些作品,有時勾、皴、擦、點、染諸法各司其事,分別排列,交織又不混合,協調又各自分明。這在客觀上達到了強調傳統山水畫語言符號獨立審美價值的作用。這些符號被分離解析和重新組合,給人以視覺上的新鮮感受,成為趙衛在山水畫審美形式風格上的創新。趙衛作品的構圖,仿佛有些像傳統山水畫作品的局部剪裁和放大,筆墨和物象都更顯得飽滿而鮮明,給人以張力和伸延的形式感。這就打破了傳統山水畫由近及遠、層次有序,或賓主顧盼、前后呼應等程式化的構圖法則,而使整個畫面更有現代感,更具時代性,更貼近現實生動的景觀。在色彩的運用上,趙衛也曾做過多種嘗試。他嘗試過明麗的黃綠色調,也曾借鑒過金碧山水的輝煌效果。但從他作品的總體風貌來看,他還是注重以墨色為主的基調。趙衛用墨精細,常常在看似不經意之中見出許多講究。他用墨變化之自如、層次之豐富、技巧之精道,在同齡畫家之中當屬佼佼者。由于他的作品確立了以墨色為主的基調,所以色彩的運用只以為全畫增色為目的,往往能調配得當,恰到好處。

      趙衛就是這樣從傳統中成功地揭示出一種有別于傳統而更貼近現實和現代人的山水畫藝術語言。他的作品創造出的意境、思想和美感形式,反映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和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而每一位畫家,只有將歷史和現實的關系協調到一個比較準確的位置上時,他才能談得上正確的繼承和真正的創新。趙衛也正在經受著這種考驗。

      趙衛山水畫藝術的另一成功之處是平易自然的格調。1990年前后的幾年時間里,趙衛在以西北高原為題材的作品上常常題寫一些“爬山歌”之類的西北民歌;而在描繪江南風光的作品上,又每每題上一些江浙一帶民間流行的“吳歌”。例如1991年作的一幅題為《爬山歌》的畫中錄了這樣一首民歌:“走一山過一山,精神丟了一多半。走一步退半步,也不知道誰把哥哥麻纏住。小妹妹本是一條牽魂線,牽魂線絆住走不遠。”這種流傳在陜北和內蒙古一帶, 當地人稱為“爬山歌”的, 多是表現兒女情長和人生疾苦。趙衛將其題在自己的畫上,不僅是為了填補空白或增加題跋的形式美感,還想借助爬山歌純樸真切的意境和格調,抒發自己在山水造境中的品味和追求。趙衛在1990年創作的八幅題為《吳歌圖》的作品中,每一幅都題寫了一首江浙民歌。其中一首是這樣的:“郎與姐兒隔條河,郎放鴨子姐放鵝。郎放鴨子呱呱叫,姐放鵝兒叫情哥。”民歌的樸實風格與畫面的平易格調甚為協調,成為觀眾解讀畫面的注腳和情緒上的烘托。可謂畫之有情,題之有物。比起有些畫家隨手涂寫、無病呻吟,或者不負責任地抄上一首古詩了事的題跋,趙衛的做法是應該予以贊賞的。趙衛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他以自己的文學修養增加了畫作的文學含量,同時也形成了自己在題跋上的風格特點。欣賞趙衛的畫時,題跋不可不讀。

      趙衛在山水畫中的追求,的確有點民歌式的,平常而不平淡,單純而不單調;滿懷著一種樸素的感動,寄托著許多真摯的情懷。他不畫名山大川、江河千里,也不用險峻的構圖和夸張的形象。他所描繪的幾乎都是那些貌不驚人的山巒林木和似曾相識的農舍村莊,那些人們熟悉的北方黃土坡、高粱地,南國烏瓦粉壁、淺綠池塘。而正是這些來自生活的尋常景致和使人感到親切的詩情畫意,象爬山歌和吳歌的民間藝術品格一樣,感動了我們。在這里,生活成為一種非常自然親切而又十分明晰的概念。畫家不必考慮或創作與生活需要什么樣的關系。生活成為創作的必需,創作也成為生活的實質。趙衛的作品,稱其為傳統也罷,稱其為現代也罷,總歸都與我們中國人的歷史和現實這樣地融洽,這樣地和諧。

      趙衛在1994和1995年與北京、 河南部分畫家去河南林縣寫生, 以此為契機,他又有了新的追求,過去常用的積墨和點簇,似乎更加強調可控性和規范性,更加注重以此營造的大布局和大布局畫面整體的表現力,表明了作者在藝術語言符號方面追求更加精煉和準確的愿望。在光暗和色調方面,則較之以前的作品更加清晰、透明,表現了一種單純和明快的美感。在著色的手法上,又嘗試彩色也以點的形態組織在畫面之中,與整個畫面的墨點相結合、相對比,從而使設色更具自己的風格特點,并與整體的形式語言更協調、更統一。

      趙衛和他同齡的青年畫家一樣,有他們特殊的知識結構和藝術品味,又對人生和社會有他們自己的認知和觀念。他熱愛文學和古典音樂,關注許多現代科技和新潮的知識。這一切都給他的山水畫藝術以補充和滋養。同時,這又與藝術的本質特征和創作狀態存在著某種矛盾和沖突,趙衛需要隨時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的藝術更為深刻和純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