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鄉情濃郁 詩意棲居
讀陳奕純《鄉間拾遺》,有一種懷舊的詩意,或者已是漸行漸遠了,從前的司空見慣,今天已是夢中美境。我們為什么只有等到真正的失去了,才格外的珍惜,才懂得它的迷人之美。
這里,畫家命名為“鄉間拾遺”,或者大有其深蘊之意,聽弦知歌,弦外有音,這卻是其中之妙。那么,這也只能成為一種回憶了。或者亦不然,起碼它曾經存在,并不虛幻,如今卻還存在我們心里,盡可以因此而有了溫暖與感動。
其實,所謂“拾遺”,多少已經有了一絲無奈的惆悵;當然,“拾遺”者也,所拾的應該是一個舊時的夢。什么夢?鄉村的夢,童年的夢,詩意的夢。讀這幅《鄉間拾遺》,真的,我忽然聯想起自稱是“鄉下人”的沈從文,這里好像是他文學之筆所構建的那個“湘西世界”,當然不會真的就是湘西,不過它們的精神脈絡,真是一脈相承的。那么,何妨也當成了《邊城》里的田園牧歌,有淳樸而美麗的翠翠,有壯健如豹又多情如水的二佬,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故事,那條村前屋后的清清小溪,幾間滄桑成了歷史的老屋,還有生了謝、謝了生的樹,一切都如此親切,如此詩意,這是千百年來已經古老了的生活,故事也在不斷演繹,卻從來都是簇新的。元好問詩曰: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許之。有了情與愛,我們的這個世界就已經不同了,情與愛的滋潤下,我們的生命別是一番風采與生動,不朽的故事,還有那些敢愛敢恨的情緒,使我們的人生充滿了色彩和溫度。
這似乎是一個舞臺,或者動人而纏綿的故事的背景,可是,這里有情有愛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更有人物,之所以我們為它所打動,或者正是為此。誰沒有過一個美麗的夢?有過親身體驗的,自然更好,可以在共鳴中溫存,重溫曾經的激動。可是,就算是沒有親身體驗的,倒也不怕的,可以向往,一樣會勾起我們的情緒波瀾。而或者這通通并不重要,關鍵的,乃是我們的世界里,如此的世外桃源、詩意棲居,卻已經無可奈何花落去了,這才是讓我們心里十分痛苦的。
這是多么美麗的世界,如此美妙。仿佛看見晨曦里,艷麗輕柔的陽光、藍色的薄霧、眾多的樹,因為光的折射,變幻多姿,明暗不定,溪聲嘩嘩,鳥鳴陣陣,一個生氣勃勃的境界。它的好,也正在于擁有了這份朝氣,仿佛孕含著無限生機,欣欣向榮,一切都充滿了希望。心里當然高興,因為未來會有更多的可以憧憬的美妙的故事。
這幅畫,我們可以體會到陳奕純心境之寧靜,或者不無失落的悵惘,可是,一進入創作,他已經沉浸在歡樂之中。寫回憶也好,寫夢也罷,反正他渾然不管;他只是活在藝術的世界里。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歡樂,踏歌旋律的激動,一種靈魂最深處的顫抖。別看這幅畫所刻意營造的詩意的境界,寧靜、祥和,卻是在一份激動的情緒里創作的。這種動態下靜謐之美的創造,其實甚難把握,稍稍下手重了,試試看吧,馬上就是另外的一種藝術的效果。這里陳奕純盡管內心翻騰,卻是不動聲色的,他似乎就有這個本事,把翻騰的感情掌控在某種狀態,何處可以呈現,呈現幾分,何處則必須收斂,都恰如其分。他已經收發自如了。
不過,這靜謐的祥和里面,其實也有喜怒哀樂,有百態人生,有雜陳的酸甜苦辣。我們讀《鄉間拾遺》,不僅僅是讀一個久違的美麗風景,更是讀有無窮況味的這一個百味的人生。
《鄉間拾遺》是一份心緒,一種寄托,更是一個意蘊深長的藝術世界。
歡騰之水 生命之歌
陳奕純這幅《鄉間清風》,最是打動我們,那歡騰的水,有撼人的力量,充滿著野性。這種自然狀態的水,不受任何約束,恣肆、放蕩、喧嘩,我們深為感動。試想一想啊,我們站在這歡騰的水旁邊,盈目的是水的自由與放任,充耳的是水的聲音,轟轟地撞擊,又嘩嘩地激越,可以感受到它的歡快。它高唱著生命之歌。
這是我們對這幅畫的最初的感受。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們無疑把自己的經驗也放了進去,悉心地體會著,情緒激昂。優秀的藝術家,他可以促使我們于欣賞時,立即入戲,并產生藝術上的共鳴。這就是所謂藝術的“不隔”。
這幅畫分明就是一首動人的詩。且看啊,旭日東升,又是一個浪漫的山村之晨,藍光與日影在樹杪間浮動、氤氳。山村醒了,一切都有生氣,欣欣的氣氛。這是一個小山村,卻又何嘗不是一個水鄉?這奔涌的水,從深山老林里奔來,仿佛擺脫了羈絆,獲得了久違的自由,于是,歡呼、擁抱、攜手,激情如歌。它不是平平地流動,我猜想吧,應該由上往下,有一些跌宕的氣勢,故水流激湍,有了嘈嘈嘩嘩的聲音。我驚詫于這份澎湃的激情,更在這團團的騷亂與喧闐里,體會到了生活所應該有的情趣與快樂。
這是生動的,水的奔騰,陽光的漾動,還有樹木的斑斕,一切都讓人們感受到她的動感,旋律在飛轉,脈搏在跳動,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永恒的主題,一切都變動不居;這種不停的運動,很美。運動,可使大千朝氣蓬勃;運動,可使萬物綻放光采。一種燦爛的風華,豐富的妖嬈,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看流動的水。2000年前孔子望著流動的水,感慨它的一去不復往,所以有“逝者如斯夫”之喟嘆,這或者成了哲學的思考,但又何嘗不是詩歌和文章的感動?我不但喜歡看自然界中流動的水,更喜歡欣賞藝術里流動的水。或者因此,我喜歡上了這幅《鄉間清風》。
《鄉間清風》里,讓我最難以忘懷的,也正是這野性的水,不馴有不馴的美,我欣賞它的蓬勃與激烈,仿佛可以見它充滿了力量的沖勁,有些莽撞,不顧一切,它是狂躁的。面對擋道礁石,它義無反顧,永往直前,強烈地撞擊過去;砰的巨響后,是粉身碎骨的剛烈,可是這卻是動人的生命的歌,是不屈服的精神。但你以為它只有剛烈而已嗎?非也,有時它又充滿了柔情,迂回地撫摸著那些渚草汀蘭,讓我們充分地領略它的似水柔情。
這是一幅動態的畫,處處生動熱烈,但陳奕純卻題它作:“鄉間清風”,很寧靜的意境,好像有些文不對題。卻是我們理解上的膚淺,如果細細地品讀時,這滿幅的歡動,卻是為了襯托出畫的安詳與平和,糙糙的動態里分明是寧靜的詩情畫意,這才是它最深刻的內蘊,也是最深刻的生動。動與靜,構成了美麗的世界,構成了美麗的生命狀態,也構成了陳奕純藝術的魅力。
陳奕純說,這幅畫是寫生稿,難怪更具原生態的藝術力量。不過,寫生也是一種創作,畢竟不能夠照搬自然界的原貌,那是照相,這里也有他想要表達和突出的思想,何者省略何者強調,都與畫家的創作理念和審美趣味息息相關。如陳奕純,因為對鄉村的美好的記憶,一種近于理想化的禮贊,因此,他對鄉村的描寫是情有獨鐘的,總是以一種純真得如詩的畫筆去展現,有一份月白風清的風華與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