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作家水墨 >> 正文

    廖奔書法作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07日11:06 來源:中國作家網





      書法要有文學底蘊

      □李 鐸

      廖奔我很早就認識了,以前知道他是作家,后來知道他還是戲曲研究家,文學底蘊很深。學習書法要有文學底蘊,字外功夫很重要,沒有這個功夫很難提高。從他的書法作品看,平時臨帖臨得很多,臨得很深,特別對米(芾)的、黃(庭堅)的東西很用心,字里行間容納著米和黃的很多用筆特點、結構特點,所以字寫出來,首先是很奔放,廖“奔”嘛。字寫出來一個一個死死地呆在那兒,就沒有多大意思。字要奔放,奔放就是一種活,一種活力的表現。字源于象形,現代雖已經脫離了象形,但是依然有象形的影子,是方塊字。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結體形態,不同的結體形態給人以不同的藝術形象的印象。有的字像坐著,有的字像彎腰,有的字像前進,有的字像高揚……給人感覺是很活的。他的字寫出來是奔放的、是活的,活的東西都有精血。第二點是遒勁。字是由不同的筆法構成的,寫這一筆、這一劃時,有狠力用進去,賦予這個筆以力量、以骨力。就像一匹馬,四肢伸展開來特別有骨力,不會像是肥貓。如徐悲鴻畫馬,就顯示出來一種力度。再就是俊秀。寫出字來不能胡呲八岔,就像畫出來的畫跟猛張飛似的,有幾年全是這種畫法。書法還得有文氣,得有內涵、有內在的東西。廖奔的書法給人感覺很清秀、很文氣、很俊秀,所以很耐看。有的字掛起來,你到跟前一走一瞥就過去了,沒有什么特色。有的字到跟前看一看,還想看一看,再仔細看一看,一看三回頭,有看頭、有嚼頭、有韻味,就是好字。所以,廖奔的書法發展前景很可觀,祝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書法要遵古求新

      □歐陽中石

      我和廖奔是老朋友了。原來光知道他是戲曲學者,是戲上的朋友,沒想到他書法也寫得這么好。而且,關鍵是他筆法很好,了不起,出我意料。看了他的書法行書,可概括為“酣暢”二字。我突出的感覺是,他行筆酣暢,受過嚴格的訓練。關鍵是既遵古法,又符合時代的要求,融化了古代的、現代的內涵,古新都出現了。所以我看了感慨很深:這字怎么能寫成這樣呢?為了表達心意,我為他寫了八個字:“筆行酣暢,融化古新。”落款為:“廖奔先生書作讀后得句。”

      神融氣暢  會古通今

      □張  海

      最近集中看了廖奔的一批書法作品,印象很深刻。如果用簡單的幾個字來表示,就是四句話:心手雙暢,法古求新,瀟灑俊逸,返樸歸真。所謂心手雙暢,是說作為一個書家創作時的狀態,要心到、手到,按孫過庭的說法就是“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廖奔之所以能達到這個境界,與他長期以來崇尚經典、學法古人有關。據我所知,他把歷代大家行草的代表作品基本上都臨摹了,當然主要是受懷素的《自序帖》、米芾的《蜀素帖》等影響比較大。他宗法古人,學習古人經典,現在已經形成了自己書法的風格,即瀟灑俊逸、典雅偉岸,字寫得非常陽光,不是畏畏縮縮的。當然作為衡量草書的基本標準,除了寫得心手雙暢、比較流動以外,他還能夠動中有靜,這是比較難的,所以他除了瀟灑俊逸以外,又能返樸歸真。返樸歸真是瀟灑俊逸的又一次升華,已經不是繼承的問題了,而是學識問題了。廖奔既是理論家,又是戲劇家,而且詩詞曲賦都成就很高。正是由于這些學術的支撐,所以他書法達到比較高的造詣。當然,僅僅有學術素養,遠不能夠成為書法家,但書法家又必須有足夠的學術素養作為支撐。如果沒有學術素養的支撐,他可能會寫字,可能成為書家,但是肯定飛不高也跳不遠。廖奔恰恰能在技法和文化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于是達到了現在的成績。

      廖奔工作很忙,能夠把書法作為愛好堅持下來,確實不容易,另外堅持下來也不一定都能達到這種水平。至于他草書中間表現的個性、章法的變化無常,還需再去仔細研究分析。總的來說,按草書批評的幾條標準衡量,廖奔的技法一點沒有問題。因此我給他寫了八個字:“神融氣暢,會古通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