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2014全國兩會 >> 正文

    莫言:把絲綢之路建成文化交流和團結之路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06日09:05 來源:新華網

      2013年第一次上兩會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對新華社記者說,自己還是新委員,還在學習如何更好地履職,必須加強深入的調研。他要求記者,“請給我時間。”新華社發稿稱:莫言慎言。

      時隔一年,委員莫言沒有食言,帶著發言來了。

      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莫言在政協分組會上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將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成文化交流之路、團結之路。

      “建設絲綢之路的過程中,文化的交融和交流能夠促進國家間的友誼和團結,能夠使雙方文化建設更豐富,人們生活更美好。”莫言說。

      他建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同時推進文化的交流,比如反映絲綢之路全盛期文化藝術的舞劇《絲路花雨》,可以拿出來重新編排,到沿絲綢之路各國演出,增進彼此了解。

      莫言還建議文藝界創作一批反映絲綢之路輝煌歷史的作品。他說,舞蹈、音樂、雕塑等藝術形式都可以跨越語言障礙,不需要翻譯。

      “重建絲綢之路,要把文化活動融進去,不單純是做買賣。”莫言說。

      2月底,莫言作為土耳其政府“百位中國學者”訪土項目的第100位客人訪問這座橫跨歐亞兩大文化的國家,也和同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土耳其文豪奧爾罕·帕慕克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他講到一個細節:在同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長切利克會晤時,對方拿著一本翻譯成土耳其文的《紅高粱》,問他有沒有讀過土耳其的文學作品。

      面對國內圖書市場圍繞“諾獎”轉、誰得獎就出誰的書的窘況,莫言說除了帕慕克,自己還沒有機會廣泛接觸土耳其文學。他遺憾地表示,土耳其的文學作品翻譯成漢語的很少,而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土耳其語的就更少。

      莫言說,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文學交流。他深入淺出地解釋說,中國游客花錢到某個國家名勝古跡轉一圈,可以了解很多東西,但如果讀一部該國的文學作品,卻能夠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精神。

      “中國文化怎么走出去?有一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把外國文化藝術請進來,我們才能提高藝術家的藝術眼界”。莫言建議將現有的扶助文學作品互譯的項目整合起來,促進中外文化深層交流。(記者欒翔)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