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研討 >> 正文
近日,北京電視臺《這里是北京》欄目制片人李欣與該欄目兩位八零后記者張妍、閆焓共同創作的《探墓手記——鏡頭背后的北京唐墓傳奇》出版面世。該書所展現的記者的獨特觀察視角、多維度的內容集成以及個性化的寫作風格,引起了北京史學界的廣泛關注。2014年3月1日上午,由北京史研究會、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多角度展示北京歷史文化——《探墓手記——鏡頭背后的北京唐墓傳奇》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市方志館舉行,就該書的創新特點和北京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展示途徑進行了深度的討論。
記者的報道,究竟能為文物保護帶來什么?媒體的傳播,能否讓考古發掘得到理解和關注?北京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播,如何打破職業界限?或許《探墓手記》能帶給我們一些答案。
蹲守一年 鏡頭背后有話說
該書以2013年北京重大考古發現——房山長溝劉濟墓考古發掘為背景。墓主人劉濟系唐代北京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三位來自北京電視臺新聞中心的記者歷時一年多的時間蹲守在考古工地進行跟蹤拍攝,通過多集系列片、一部紀錄片,兩次現場直播向電視觀眾展現考古魅力的同時,也用文字記錄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珍貴瞬間。
大墓的發現看似偶然,其背后卻藏著一個“九次兩會、九次提案”的艱辛歷程,誰在為地下文物保護多次呼吁?誰為大墓的保護四處奔走?大墓的去留又暗藏著怎樣的難題?《探墓手記》記錄下了考古工作者執著堅守。
大墓考古為何一度停工?劉濟夫人墓志的驚人發現為何未曾公開?在直播中一度露面的文武石俑,存在著哪些保護難題?盜洞、紅土、磚石,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節,究竟藏著哪些重要的信息?《探墓手記》的三位作者以記者敏銳的觀察力捕捉細節,為讀者記錄下了一個顯微鏡下的考古故事。
記者調查 猜測背后尋動機
唐墓為何出現金代錢幣?墓志究竟寫了什么?大墓中的女主人是何許人也?當大眾關注的一系列謎團終有定論的時候。《探墓手記》的三位作者充分發揮了記者的調查能力,尋找探究那些引發猜測的動機。
為什么海陵王完顏亮一度成為“疑似墓主人”?北京的都城歷史牽扯出一段金代的家族情仇;為什么墓主人劉濟被兒子所殺?唐代幽州節度使家族的篡權慣性暴露無遺;為還原大墓的真實面貌,三位作者曾經遠赴河北曲陽尋找參照物;《探墓手記》的故事始于房山長溝大墓,卻展現出更多關于唐代北京的傳奇故事、歷史暗流。
白話歷史 《這里是北京》是個魂
作為北京電視臺《這里是北京》欄目主創人員,三位作者充分展現了該欄目特有的“白話歷史”風格特點,運用當下的語言講述歷史故事,從當代人的價值觀角度解讀歷史現象。
誰把表揚信帶進了墓室?誰是“魔幻小說”男主角兒?“家庭暴力要不得”、“貪婪是種傳染病”,幽默詼諧、通俗易懂的語言增強了該書的可讀性與趣味性,也體現了《這里是北京》欄目的靈魂所在。作者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進行了劇本式的解構與重組,使真實的歷史事件具有影視編劇的賞讀性,使歷史、考古擺脫了晦澀難懂的詬病,拉近了北京歷史文化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據悉,《探墓手記——鏡頭背后的北京唐墓傳奇》已經在全國各大書店與讀者見面,簽售等活動也將在近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