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國產劇何時叫板《紙牌屋》?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3月04日10:02 來源:北京日報 李夏至

      全新形態美劇帶來的觀劇熱潮,引發國內同行反思

      國產劇何時叫板《紙牌屋》?

      一部討論美國政治的“暗黑劇”《紙牌屋》,卻給大洋此岸的中國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觀劇體驗。無情的實用主義者反派作主角,國會厚黑學凌厲直接,不少人大呼“虐心”,卻恨不得一天看完全部13集。這部由視頻網站Netflix制作播出的劇目,只能在網站獨播,其全新的制播形態曾撼動美國電視業,同時也給國內同行帶來不少啟示。

      觀眾和業內人士都提出一個問題:國產劇何時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

      反方 整體水平很難“趕美”

      代表:知名編劇汪海林

      面對美劇洶涌來襲,久被詬病的國內電視劇從業者們難免感受到一絲寒意。強大的一線卡司,過億的投資,嚴絲合縫的劇本,《紙牌屋》的成功讓編劇汪海林大呼“淪陷”,同時也引發了他和不少同行的反思。

      和國產劇相比,《紙牌屋》嚴謹的劇情和考究的人物關系,是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影評人周黎明就曾提到,“《紙牌屋》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是莎士比亞式的”。網絡上,也有不少劇迷將劇中主角弗蘭克的妻子克萊爾,比作了莎士比亞筆下的“麥克白夫人”。

      對此,汪海林說:“從故事來看,《紙牌屋》使用的是經典架構,權力的爭奪、政治人物的鉤心斗角,這些向來是影視創作里重要的母題。”但是,汪海林認為,題材并非是《紙牌屋》制勝的關鍵,“目前國內整體編劇的水平,還是很難追趕上美國。”

      “壞人為主人公,陰謀和冒險為主情節,這樣的故事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多線敘述,齊頭并進,副線埋藏很深,在劇作技巧上十分高超,但這是美劇的基本要求。”汪海林認為,除了這些基本功,“對人性的探查”才是《紙牌屋》制勝的關鍵,“在情境準確、人物出挑、臺詞精準的同時,對白能夠達到經典舞臺劇的水準,有深含不露的玩世不恭和人生況味。”

      “這種在通俗文本中有經典敘事的追求,恰恰是美劇中最具優勢的地方。”汪海林總結說,國內電視劇與之相比,還只是停留在通俗文本的層次,編劇們尚停留在技巧探索階段,創作是以生活經驗為主,只求把故事講好,并沒有真正從精神和哲學層面提升藝術水準。

      “至于視聽語言方面,就更是差強人意。我們的電視劇是以對白為主體,并不注重畫面和鏡頭的運用,這是由目前國內整體制作班底的水平尚停留在較低層次決定的。但從《紙牌屋》里,我們就能看到不亞于電影的制作水準。”汪海林說。

      正方 一兩年內肯定實現

      代表:《愛情公寓》導演韋正

      和汪海林的觀點不同,向來追美劇很勤的熱播劇《愛情公寓》導演韋正,持完全相反的樂觀態度。其實,《紙牌屋》他只看了兩集就沒有繼續追下去,“這在美劇里只算是中上檔次的作品,對國內的電視劇從業者來說,并非高不可攀。”

      在韋正看來,《紙牌屋》是典型的美國影視劇制作體系工業化的產品。“從技術門檻上來說,這部劇也沒那么費勁,并不是一部炫技的作品。”他認為,該劇作為現實題材創作,能夠尖銳并集中地展現美國社會生態,才是其最大的可取之處。

      “至于由網站投資制作,一次性放送供用戶收看,不在傳統平臺播出,目前在中國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形式的作品的。”韋正解釋說,目前國內的網劇還都是半專業的短劇團隊操作,首先在資金投入方面就根本不可能達到《紙牌屋》的7800萬美元那樣的“大手筆”。

      這兩年視頻網站為了外購電視劇版權,幾乎是在“燒錢”,為什么不肯多花點兒錢生產自制劇?對此,韋正分析說:“這是因為目前做自制劇的風險,明顯要高于買版權。”他以《愛情公寓4》舉例,該劇目前的觀眾群,網民早已超過了普通電視觀眾,但是賣劇的收入還是主要依靠電視臺方面,來自網絡的盈利根本不能與之相比,“收入與收視群是‘倒掛’的。”

      雖然現實差強人意,但韋正對國產網劇的前景卻很樂觀。“現在網絡的廣告費逐年攀升,網絡人群的消費價值也遠遠高于電視觀眾,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遠,當網劇的廣告轉換比值高到足以讓投資人有信心去做《紙牌屋》這樣的嘗試,一至兩年內國內肯定能出類似水準的作品。”

      網站觀點

      一次性放送模式難被復制

      和傳統的美劇、國產電視劇不同,《紙牌屋》帶給國內觀眾的最大驚喜,是其13集的內容一次性全部通過網絡向觀眾放送,讓大家一次過足癮,不必為了追劇備受煎熬。有觀眾詢問,國內電視劇或網劇能否復制這種播出模式?

      對此,獨家引進該劇的搜狐視頻方面認為,這是由其制作方Netflix付費平臺的商業模式所支撐的。而中國用戶的收視習慣以及視頻行業的市場運營狀況,決定了目前的日播或周播模式仍將是一種常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