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新作,電視劇《返城年代》“兩會”開播
看知青返城后的絕地反擊
電視劇《返城年代》劇照
由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梁曉聲編劇,李文歧執導,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張抗抗擔任顧問的30集知青題材電視劇《返城年代》將于3月3日在央 視電視劇頻道黃金時段播出。主創坦言拍攝《返城年代》無意評價知青“上山下鄉”的功過得失,而是想從那一代人的頑強生存與艱苦創業中去吸取精神營養,在新 的改革之路上創造出新的輝煌。
電視劇《返城年代》改編自梁曉聲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知青返城后基本都到了而立之年,他們第二次面臨就業、住房的問題,各 自的情感之路也同樣坎坷。然而“上山下鄉”的人生背景,反倒讓他們的心靈無比剛強。電視劇呈現了那一代人經歷的困頓與重生,再現了中國在社會大轉型過程中 所遭遇的發展與陣痛。劇中有愛情、有親情、有友情,觀眾能在品味情感中感知當年返城知青們的精神特質。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知青何凝之的顏丹晨表示,自己沒有 經歷過那個年代,為此曾專門向梁曉聲求教,“梁老師告訴了我他自己的知青生活經歷,以及他筆下這個角色的創作初衷。梁老師告訴我,他心中的何凝之是個熱愛 文學、有書卷氣,富有浪漫情懷的女孩子。 ”
梁曉聲最初創作《返城年代》的時候很忐忑,他一直想把自己所經歷過的共和國的一個特殊年代,通過電視劇的方式作為一種記憶呈現出來,目的是使今 天的“80后” 、“90后”了解那個年代的事情。導演李文歧與梁曉聲是知青加文友再加哈爾濱老鄉的關系,有特殊的感情,而且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就合作過,電視劇《雪 城》就是他們的作品,至今恰好30年。李文岐表示,磨礪使人筋骨健壯,苦難使人意志堅強,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都有的深刻體會,知識青年是帶著
在城市中的美好記憶下鄉的,回城時曾經的城市對他們而言陌生又恐懼,是知識青年身上的勇敢、無畏、智慧支撐他們鼓起走進社會的勇氣,而這些氣質也是上山下鄉所鍛造出來的。李文岐說:“ 《返城年代》的創作也是在我和曉聲以上的共識中展開的。 ”
張抗抗評價梁曉聲作為知青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對生活有很強的捕捉能力和深刻的思考。雖然那時他剛寫完電視劇《知青》不久,但仍然能站在原來的基 礎之上推出新作,并且有新的進展和發現。張抗抗在看過全片后表示,這部劇幾乎展示了哈爾濱四季的風光,畫面、音樂都很美。通常,電視劇會比較強調故事情 節,但是實際上這部劇留下的最讓人難忘的是里面的人物設計。梁曉聲作為編劇在對人物的描寫上是有功力的, 《返城年代》沒有起用明星級演員,但是幾乎每一個演員都很好地完成了他們的角色,他們可能是“80后” ,甚至是“90后” ,但是表現很出色,人物很有味道,經得起琢磨。同時喚起了內心非常復雜的帶有憂傷的一種情感。
劇中的林超然是個知識青年干部,回城后面對很重要的選擇就是辭去知青辦副主任的工作離開了體制重新開始,作為一個個體進入社會,他從刷房子開始 自己創業,一點點地掙錢養家。張抗抗認為,“今天我們大家都在講自主創業,實際上自主創業發端于老知青,那時候叫個體戶。自主創業就是一場有關知青后半生 對命運的極力反擊,他們沒房子、沒工作、沒單位、沒錢,什么都沒有,但是他們有唯一的財富就是知青那一代人所擁有的頑強。知青在苦難當中鍛造出來的頑強和 堅韌的意志恰恰是幫助知青度過了比知青年代更艱難的日子,絕處逢生。所以這部劇的態度是積極的、樂觀的、陽光的,這是我們看它、欣賞它比較大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