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理論探討 >> 正文

    如何建非營利藝術中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2月24日10:4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王南溟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終于在2013年底關門結束。

      99創意中心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因為它的舊體制注定了其結果,即它不是一個非營利藝術中心,盡管是一個國有單位,而這個國有單位對創意中心的理解是自我創收,即空間是用來營利而不是非營利的。而營利的主要方式就是像政府美術館的舊觀念那樣出租場地,然后希望像畫廊一樣賣畫。如果一不出租場地二不賣畫,那也就意味著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更別提用自己的資金做學術項目了。99創意中心關門是一個遲早的事,只是一直想關而關不掉,這次終于能在大家認為“關掉太可惜了”的議論聲中順利關門。“每個人持續做一次義工,這就是藝術”,這是在99創意中心的展覽中所出現的新的前衛藝術口號,而“關掉太可惜了”是99創意中心的結束語。

      現在,“非營利”一詞雖然經常出現,但制度上的非營利制度系統并沒有建立起來,這不僅僅是美術館系統還在出租場地做展覽,而且還包括非營利藝術中心系統的空白。我們可以一再聽到“美術館時代”到來的宣傳,但從來沒有提到如何有更多的藝術中心作基礎來推動藝術的發展。

      按理說,一個美術館的建立,可能需要有十個非營利藝術中心來對應,這樣才能生態平衡,美術館才會有更多的藝術家可供被選擇和被展覽。這些年,稱為美術館的大空間一個比一個大,而藝術中心卻鮮有人提。藝術展覽是通過基礎的畫廊、藝術中心,然后到美術館這樣的程序推進的。如果沒有商業價值,前沿藝術很難進入畫廊,這樣就需要有一個地方讓前沿藝術有結果或者沒有結果地生長,而這個可供生長的地方就是藝術中心。

      如果畫廊是靠商業回報來存活,那藝術中心靠什么存活?在中國,出租場地和賣畫是普遍認為的一種存活理由,但這種理由是違背了藝術中心的非營利制度的。藝術中心的資金來源往往是通過項目向基金會申請,并用于該機構的展覽和活動。它的目的是為藝術家提供創造思想和新藝術的條件,如果我們說美術學院是培養藝術家的話,那藝術中心是藝術家再培育地,除了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可以從事創作外,藝術中心更是資助藝術家創作和展覽的地方。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在閉館之際舉辦了“如何建設藝術中心”的小論壇,F任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的執行館長介紹了他的經驗,當時他們在香港創辦的“藝術公社”這個非營利藝術空間,每年可向香港藝術發展局申請一年資助,包括場租費、行政費和項目費三大塊,并且在每個項目的請柬上要寫上非營利機構的說明。就是這樣,在藝術公社舉辦了很多有思想價值的前衛藝術展。

      在國內,并非沒有像海外那種非營利藝術空間,時不時會有一些類似于這樣的機構,比如,由藝術家自己辦的下河米倉,就試圖做成一個實驗性的空間,但這種靠藝術家自己掏腰包來維持的空間,與那種有常設基金會、每年都可以接受非營利藝術機構的申請作為保障的制度完全不同,它們會因為各種原因開了關,關了開。99創意中心關門了,藝術中心的討論應該開始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