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楊立新導《茶館》:好戲不怕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2月24日10:33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悅
    在話劇《茶館》中,梁冠華飾王利發,濮存昕飾常四爺,楊立新飾秦二爺在話劇《茶館》中,梁冠華飾王利發,濮存昕飾常四爺,楊立新飾秦二爺

      繼去年北京人藝《茶館》首次和保利院線合作開啟國內巡演之后,今年從2月27日至3月中旬,話劇《茶館》將再赴鄭州、青島、天津三地巡演。此次《茶館》巡演因導演林兆華身體小恙,而由楊立新接過執行導演重任。此外原本由何冰扮演的劉麻子,吳剛扮演的唐鐵嘴等角色也換成了青年演員雷佳和楊佳音,這兩個角色是《茶館》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近15年的演出版本中變動最大的一次。

      正是北京人藝對《茶館》篤定的傳承精神,也確保了該戲的品質要求。楊立新非常自信地說道,“天津、上海等地都有劇院先后演出過《雷雨》 《天下第一樓》 《龍須溝》等劇目,但唯有北京人藝一直獨挑《茶館》重任” 。

      曾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始慢慢長征

      記者: 《茶館》此輪演出以及即將展開的三地巡演對于話劇、乃至整個演出界都是挺重要的一件事。您作為執行導演有何期待?

      楊立新: 《茶館》這個戲繼去年在深圳、武漢、重慶南方三市巡演后,今年又將赴鄭州、青島、天津演出,應該說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這是部真正意義上的大戲。光演員就有50來人,記得1999年我們復排《茶館》的時候全院只有4個男演員沒有上臺,幾乎全院所有演員都在臺上。所以這個戲每年湊起來,在春節之后演上十場、八場,這是我們劇院很重要的一件事,有點“開市大吉”的意思,同時也說明了所有演員對這部劇的重視,是名副其實的“開年第一戲” 。

      一個劇院要有它的招牌菜,要有它的名牌劇目, 《茶館》就是我們劇院鐵打的劇目,是我們劇院的金字招牌,所以會永遠演下去。國家大劇院當年開話劇場時,就力邀我們的《茶館》 《雷雨》去給他們“拓荒” ,也有人說是“開光” ,玩笑歸玩笑,但這話用在《茶館》身上并不為過。這部戲從1958年首演演到現在幾乎沒有停過,中間到1992年曾停了7年, 1999年又重新啟動復排。毫不夸張地說,當時我們這一代演員是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始重排《茶館》 ,并開始漫漫長征。而這部劇的復排導演,當年風華正茂、年富力強的林兆華導演今年已78歲高齡, 《茶館》再度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很榮幸被劇院、被林兆華導演委以重任,說實話之前從來沒想過,我定當為《茶館》下一個階段的排演竭盡全力。

      吃透,是后輩人首先要做的事情

      記者:自1958年至今超過600場的演出,讓《茶館》經歷了時代的考驗和演員的變遷。針對于此次復排的版本,尤其是角色的交替究竟是復排還是再創作?

      楊立新: 《茶館》是一部滋養演員的好作品,目前人藝的大多數骨干,都是在《茶館》復排后鍛煉成長的,所以都說《茶館》是非常培養年輕演員的一個戲。 《茶館》臺詞的背誦,都會讓演員有享受感,焦菊隱導演天才性的舞臺布景、創造性的細節呈現,都值得保留。話劇同京劇不同的是,京劇之所以有門派是因為表演的程式化,但話劇表演可以有新的角度和理解,每一次創作可以結合自己的條件對創造的這個角色有所調整,同時又不能脫離作者筆下的人物。你演的仍是老舍筆下的常四爺、秦二爺,演的仍是曹禺先生筆下的周樸園,萬變不離其宗。

      老一輩藝術家創演這部戲的時候有他們的創作初衷,他們對戲中描寫的那段歷史比我們有著更真實的理解。隨著年代久遠,不論是臺下的觀眾、還是臺上的演員都會有陌生、不熟悉的感覺。但我覺得作為北京人藝的后輩人,一定要堅持全面繼承,謹慎創新。就《茶館》這個戲先吃透,是后輩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創什么新?哪些新是需要你創的?哪些舊是需要你改進和完善的?有嗎?如果沒有,就先別創新了!俗話說“生書熟戲” ,好戲不怕熟,越熟的戲越吸引觀眾,對于年輕人來說,恰好因為不熟悉那個時代,更需要走進劇場來看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