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我很幸運,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訪二胡演奏家鄧建棟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2月18日09:54 來源:中國文化報 劉 淼

      “春節前密集的演出進入尾聲。盤算一年,忙碌而充實,收獲于努力中!1月22日,二胡演奏家鄧建棟在微信朋友圈中這樣寫道。

      剛剛過去的農歷蛇年,的確是鄧建棟奔波忙碌的一年。在這一年中,除了日常音樂會、下部隊的演出外,他的公益性二胡藝術學校正式開學,他還忙于張羅阿炳誕辰120年的紀念活動,清明節前給阿炳掃墓、舉辦音樂會、出版《〈二泉映月〉阿炳與鄧建棟》CD……鄧建棟說,二胡不僅是他鐘愛的事業,更是他的責任。

      要站到舞臺中間去

      誕生了民間音樂家阿炳的江蘇無錫,也是鄧建棟的故鄉。9歲那年,到鄰居家串門的鄧建棟偶然看到一位殘疾退伍軍人在教人拉二胡,覺得特別好玩,便執意要學!皨寢尞敃r極力反對,她覺得學了二胡就注定要離開家。我真是做了好多工作,才有了學琴的機會!

      學琴僅一年,鄧建棟便被著名的小紅花藝術團錄取,擔任二胡、板胡獨奏,到處演出。1975年,小學還未畢業的鄧建棟就被招入江蘇省戲曲學校,主修錫劇伴奏。5年之后,他成了江蘇省錫劇團的主胡。

      “為戲曲伴奏,其實沒有更多的技術要求,僅僅是對戲曲風格和味道的把握!背思夹g上的不滿足,更讓鄧建棟覺得委屈的是“永遠不能站在舞臺中間”!皯蚯陌樽鄻逢牰贾荒茏趥扰_被限定的空間里,很憋屈。”所以,即便是每天有兩場演出,鄧建棟也沒有放棄對二胡演奏的學習。

      雖然在戲校、在劇團的日子很辛苦,但也成了鄧建棟最寶貴的財富!霸谶@段時間,我學習了很多民間音樂,江南絲竹、打擊樂,除了錫劇,還學習京劇、昆曲、揚劇、滬劇、越劇……這些都為我的創作、演奏奠定了基礎!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1985年6月,鄧建棟成為江蘇省首屆青少年二胡比賽的黑馬,不僅獲得了青少年組第二名,他的創作處女作《姑蘇春曉》也獲優秀新作獎。同年11月,他獨自拎著二胡來到北京,代表江蘇參加首屆北京二胡邀請賽,出人意料地獲得一等獎,并獲規定曲目《長城隨想》及自選曲目《姑蘇春曉》兩項最佳演奏獎。

      “首屆北京二胡邀請賽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二次大規模的二胡比賽,集中了當時所有實力強勁的青年二胡演奏家。我能奪冠,真的非常意外。”鄧建棟說。

      奪冠之后,全國各大音樂學院紛紛向鄧建棟發來邀請,最終他選擇了南京藝術學院!爱敃r,南京藝術學院開出的條件異常優厚,可以免試直接插班到三年級。但我還是覺得不能為了拿文憑而上學,應該安下心認真學習一些知識,所以最終我還是進了二年級!

      畢業后,鄧建棟正式進入空政文工團。在部隊文工團工作,下部隊的演出非常多,曲目大多較為通俗,但鄧建棟沒有懈怠,練琴、創作是每天的習慣!拔液苄疫\,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每天練琴、到處演出,都讓我覺得幸?鞓!

      “阿炳就在我身邊聆聽”

      《二泉映月》這首二胡名曲取名于無錫惠山腳下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阿炳生于斯、死于斯,他的墓就在惠山腳下,墓前立了一座阿炳戴著氈帽拉著二胡的銅像。2013年是阿炳誕辰120周年。阿炳無兒無女,鄧建棟認為,自己身為無錫的二胡后輩,對于阿炳的紀念是責無旁貸的。

      “在清明節前,我們二胡人應該為他掃掃墓。”于是,2013年4月29日,他和二胡演奏家宋飛等一起在阿炳墓前搞了個簡單的紀念儀式,念了祭文。然后,在阿炳墓旁的二泉映月音樂廣場舉辦了一場露天的二胡音樂會。沒有組織,幾百名二胡愛好者帶著自己的二胡自發地聚集過來。

      鄧建棟清楚地記得音樂會的最后一支曲子是《賽馬》,臺上臺下幾百把二胡同時奏起這首曲子,旋律回蕩在惠山腳下,圍繞在阿炳墓周圍。鄧建棟回憶起來還很激動:“其他城市估計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個廣場是大家上惠山的必經之路,那天大概有1000人在聽我們的音樂會,效果特別好。一起拉二胡的業余愛好者中,絕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8月17日是阿炳的生日,鄧建棟與朱昌耀等二胡名家以及江蘇民樂團一起在無錫大劇院的歌劇院舉辦了《二泉映月,世代流芳——紀念阿炳音樂會》。“對家鄉有永遠抹不掉的情結,要通過手中的樂器回饋家鄉!彼赃@場音樂會是免費對熱愛民族音樂的老百姓開放,同時還向無錫好人、勞模、殘疾人、兒童贈票。

      “這場音樂會,我曾計劃在阿炳故居門口舉行。我曾經在那兒演出過,而且有過很神奇的經歷。我記得那天天氣很好,月朗星稀,我作為音樂會壓軸出場演奏《二泉映月》。我在演奏的時候,似乎覺得阿炳就在我身邊聆聽,我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呼吸。”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音樂會選在了無錫大劇院舉辦,鄧建棟頗為遺憾。

      但鄧建棟的遺憾,在他的另一項工作中得到了彌補。2013年11月1日,《〈二泉映月〉阿炳與鄧建棟》 CD首發。這張CD共收錄了7首曲子,其中3首是阿炳唯一錄制二胡作品原音《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其他4首是鄧建棟演奏作品,分別是劉文金指揮、與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管弦樂團協奏的《二泉映月》,彭家鵬指揮、與捷克國家交響樂團協奏的《二泉映月》、《聽松》以及鄧建棟向作曲家莫凡約寫根據阿炳身世新創作的《阿炳敘事曲》。

      “我總覺得我有責任”

      2011年,當首屆全國二胡少兒優秀選手(業余)展演少年B組決賽的所有評委、觀眾離開現場后,12歲的湖南小姑娘徐凱玉依然站在臺口看著空蕩蕩的舞臺。徐凱玉滿含淚水的眼睛,引起了鄧建棟的注意,原來在比賽中,徐凱玉的演奏出現了失誤。鄧建棟一邊慈愛地摸著孩子的頭,一邊安慰道:“孩子,沒關系的!誰沒有出過錯呢,我們也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毙靹P玉哭了,與她同時流下眼淚的還有她的指導老師單緒恩。

      徐凱玉來自湖南省慈利縣的大山里,家中經濟十分拮據,全家人僅靠父親一人開電動三輪出租車養活。由于喜歡,徐凱玉從4歲起便開始自學二胡,直到8歲那年,一句“我學二胡是因為我愛它”打動了9歲輟學后靠自學成才的二胡老師單緒恩。從那以后,單緒恩便開始分文不取地教徐凱玉拉琴,并且一教就是4年多。

      徐凱玉的故事打動了鄧建棟,他不僅送琴、送CD,還在之后的兩年中數次將師徒二人接到北京單獨輔導。“她那雙含著淚的眼睛,在我心里始終揮之不去。我總覺得我有責任。”鄧建棟說。

      2013年,鄧建棟在湘西為當地的孩子和基層教師做公益輔導的時候,又遇到了類似的故事?粗请p充滿渴望的眼睛,鄧建棟仍然無法拒絕,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3項硬性指標。“我對那個孩子說,你必須做到學習好、人品好、拉琴好,這3個‘好’,我才能教你。對徐凱玉,我也是這么要求的!

      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為了幫助更多喜歡二胡卻沒有條件學習的孩子,鄧建棟發動了更多的社會力量。2013年11月1日,鄧建棟二胡藝術學校在江蘇省無錫市連元街小學掛牌成立。這所學校采用合作辦學的形式,由鄧建棟擔任名譽校長,以無錫市連元街小學為基地開展教學。學校將構建一套完備的管理機制和民樂教學課程體系,具體日常管理工作由連元街小學負責,將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形式的二胡交流或演出活動。同時,鄧建棟將定期赴校對常年參與教學的教師團隊開展專業培訓,并為表現出色的學員進行授課、指點,為在二胡演奏上取得較好成績并有發展潛力的學生提供深造機會和更多演出的機會。

      鄧建棟二胡藝術學校為公益性組織,不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日常開支及培訓教師指導費用均由連元街小學負責。無錫市崇安區教育局還將每年向學校投入不少于10萬元的專項經費,以支持學校的藝術教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