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作為“海派”的代表畫家之一,陳家泠先生曾師從潘天壽、陸儼少學習山水、花鳥、書法等。上世紀80年代起他博采眾長,大量吸收中國古代壁畫和外國水彩技法,經過反復研究和實踐,創造出具有中國哲理性,兼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現主義特點的“現代水墨”畫派,對后來中國水墨畫的發展影響深遠。近年來,他將畫筆觸及紅色題材,在描摹、抒寫中國革命歷史圣地的藝術實踐中進行新的思考和嘗試。建立新的東方審美坐標,是畫家一直以來的探索方向。在他看來,新的東方審美坐標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明確的方向性,畫家在這方面的努力、堅持和創新也體現了一個藝術家的文化自覺意識。
水墨畫《井岡主峰》是陳家泠近年來的新作,也是他對紅色題材的新探索。讀這幅畫,觀者被自然而然引入雄山大川之中,并為其中所滲透的畫家對革命精神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所觸動。人是應該有信仰、有追求的,山的精氣神也體現了中國人綿延數千年的精神氣質。這幅畫作其實是陳家泠再次攀登井岡山的結晶,大約在50年前,畫家曾經登上過這座他心中的“神山”。此次再上井岡山,其經歷與感悟自然與50年前的攀登大不相同。用先生自己的話說,他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可以大致概括為兩句話: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他以為,這不僅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畫畫的道理。對前者,他的感悟是,創作便是一個讓偶然變成必然的過程,就像自己畫陶瓷,可能大部分作品都不能盡如人意,你只有一部分一部分悉心研究,讓局部臻于完美,最終才可能得到一件杰作。星星之火的火苗,需要這份努力和堅持才能產生燎原之勢。
堅持是每一位藝術大師所具有的品質。但堅持并不意味著固守,對藝術的堅持反而需要創新精神,如此才能賦予繪畫神奇的力量。陳家泠說,這便是多年前他去韶山時在那里得到的啟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句話看起來是革命的豪言壯語,從繪畫的角度來說也是畫論。因為任何一個東西,要創新都要有犧牲。藝術家要有勇氣舍棄掉不好的,才能獲得真正稱得上精品的一流之作。如果沒有犧牲精神,沒有這種雄心壯志,沒有堅持的努力,沒有這種敢于登攀的毅力和思想,畫家也不可能創作出好作品。
幾十年間,隨著畫家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陳家泠對山川、生命、自然和革命的理解也逐漸發生變化,理性匯入激情,精神性更加凸顯,正因如此,陳家泠的畫具有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新面貌,他筆下的井岡山也與當年大不相同。這一次,他從山川雄渾壯美入手,強調的是井岡山的勃勃生機。讀此畫,人們看到的不僅是綿延的山勢,更能從中體味到昂揚向上的,只屬于大山的、屬于革命圣地的生命力。正如畫家所言,他想要表現的是井岡山極富生命力的狀態,要把山川蔥蔥郁郁的氣場表現出來。為此,他以浪漫主義的表現方式突出了井岡山的神情和氣息。山前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帶給人無限的遐想,畫家以此為前景,呈現了井岡山的美麗和輝煌。山川的美麗,山川的崇高,山川的氣度得到充分的體現。
讀此畫,我們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力量,而這力量也正是畫家意在表達的——藝術的神力與靈力,這力量看不見、摸不著,卻那么自自然然地就在那里,揭示了宇宙的秘密和生命的力量。再上井岡山,畫家的人生經驗和藝術技法都有所突破。陳家泠說,他眼里的井岡山是熠熠生輝的,它的光亮意味深長,是由生命力、活力、朝氣所賦予的。多少年前,中國革命在這里蓬勃生長,革命戰士以不怕犧牲的精神面對艱難險阻的前路,無論條件和環境多么艱苦,他們都沒有放棄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這信念和理想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激勵著一代代國人為著新的理想努力奮斗。正是因為這光亮孕育了革命,因此有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表現好這光亮,也就表現好了井岡山的生命力。高聳入云的井岡山經太陽照射,水蒸氣發生了變化,形成獨特的輪廓光環繞著高山大川,有光有彩。光出來了,彩也就出來了。
在筆墨運用上,陳家泠對山體進行了變形,力求神似,并以重彩畫山水,這與他以往山水畫的輕靈和注重留白有所區別。對此,畫家以“因地制宜”進行概括。陳家泠認為,山水畫要因地制宜,即便同一處景物在不同的情況也有不同的畫法。這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從生活中來,根據生活中的精神來改變技法。這一點也是當代畫家有別于古代畫法的地方。過去由于條件限制,古人往往難以隨意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此常常是憑借想象來進行創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些山水畫具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特點。而現在交通條件十分便利,畫家很容易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此對生活的感受更豐富、更透徹,實地的考察再加上想象,在畫里集中體現出來,就具有了獨特的理解,這些都賦予東方審美新的內涵和意義。
未來一段時間,陳家泠可能會把更多精力投入紅色題材的藝術創作,畫家本人無論從創作理念和實踐上都對這一題材有新的理解,他認為,這也是建構新的東方審美坐標的重要部分。以井岡山為起始,陳家泠可能會創作一組關于革命圣地的作品,涉及韶山、延安、西柏坡等等。他深深覺得這樣的創作是有意義的,因為在畫家眼里,這些地方都是有靈性的,有生命力的。這些地理坐標不僅僅意味著革命,不僅僅是紅色題材,更多的意味著信仰和精神,包孕著對美的信仰,對自然的信仰,對文化的信仰,這也正是中華文化的遺傳基因,值得后人去緬懷和繼承。他認為,無論身處任何一個時代,信仰都是極其重要的。精神是傳統的,語言是傳統的,但變換意境,就會有新的生命。無論涉及何種題材,陳家泠所著意的是建立東方審美的新坐標,東方審美在今天應該達到什么樣的高度,是值得每一位藝術家思考、追求的。陳家泠以他的藝術實踐證明,藝術的自覺是推動藝術家不斷前行的動力。自覺是有新的精神追求的,是為了尋找新的精神內涵,因此這個坐標是有方向的,有志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