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中國音樂劇取得韓式“真經”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30日10:09 來源:北京日報 李紅艷

      《公主的盛宴》京滬兩地演出104場,首輪演出票房飄紅

      中國音樂劇取得韓式“真經”

      在京演出30場之后,原創音樂劇《公主的盛宴》首輪演出日前落下帷幕。如果算上此前在上海的演出,該劇共計演出104場。如此規模在音樂劇市場可謂大手筆,飄紅的票房成績也讓中演集團、京演集團兩家出品方,對打造中國原創音樂劇精品信心倍增。

      目前,中國音樂劇演出市場尚處于蹣跚學步階段,吸收、學習、借鑒國外音樂劇產業的成功模式,轉化為自己的一套行業標準,不失為一個聰明辦法。就像《公主的盛宴》背后,是韓國模式“手把手”的經驗傳授。

      音樂誤差不超過2秒

      《公主的盛宴》由亞洲聯創與韓國團隊聯合制作,中方項目經理鞏小姐對“韓國模式”感觸頗深:“韓國音樂劇制作人員工作非常嚴謹,導演如果說,劇中某個段落需要1分16秒的音樂做過渡,韓方團隊一定會拿出一個誤差不超過2秒的作品。這樣就不會給導演工作帶來刪減的麻煩。”

      此外,韓方團隊豐富的經驗也讓鞏小姐受益匪淺。在她看來,國內不缺乏藝術造詣高的專業人才,但是特別缺乏具有音樂劇制作和演出經驗的成熟音樂劇人。她舉了一個例子,《公主的盛宴》邀請了一位國內知名音樂創作人,擔任劇中部分音樂的創作,“試演時,我們發現他創作的音樂劇段落總能聽到類似麥克風嘯叫的噪音,我們檢查了所有的設備,卻沒發現問題。最后還是韓方的編曲找出了困擾大家的‘疑難癥’病因,原來是這個創作者在音樂中加入了類似音效的音樂元素,這種元素在舞劇中效果很好,但對于使用麥克風演出的音樂劇來說,極容易讓觀眾誤認為存在噪音。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經驗導致的。”

      教授舞蹈細到呼吸調節

      看過《公主的盛宴》的不少觀眾,都感慨于劇中舞蹈的精彩。尤其是“煮餃子”那段舞蹈,和面、拌餡、包餃子、煮餃子這一系列案板上完成的動作,全都變成舞蹈動作,形象地呈現在舞臺上。而這都歸功于韓方的音樂劇編舞,他們創作出的舞蹈形式新穎多變,會充分考慮到舞蹈的敘事性,運用最新的舞步,編排出直觀、易理解的故事。

      亞洲聯創曾將演員們送到韓國進行系統的音樂劇培訓,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的陳沁便是其中之一。她舉例說,在學校,老師會教爵士舞、現代舞、踢踏舞等,但老師并沒有說為什么一定要學習這些舞蹈。而在韓國培訓時,老師會告訴她們,學習現代舞除了可以運用到表演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在演出中起到保護演員身體的作用。至于學習踢踏舞,則是因為現代音樂劇演出中會經常運用到這個舞種。

      “老師講解得非常細致,細致到跳舞時呼吸怎么控制。”陳沁說。比如,兩個人在舞臺上演情侶應該怎么控制身體,怎么調整呼吸;演員如何判斷自己正處于舞臺的什么位置,以及和觀眾的距離,怎么去把握合適的距離;如何運用身體正面、側面、背面的肢體語言,傳達互動的信息,不管演員站在哪里,跟觀眾的關系都不會斷。

      專業演員舞臺上磨出來

      中國很多高校都開設有音樂劇專業,但在音樂劇制作人士眼中,專業而優秀的音樂劇演員還是異常匱乏,直嘆“學校里教得不對勁兒”。

      通過在韓國的學習,陳沁也強烈意識到一個問題,國內從事音樂劇教育的老師,絕大多數缺乏音樂劇演出經驗,“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并不能有效地運用到演出中。與韓國音樂劇從業人員接觸,我們發現,中國音樂劇演員技術、技巧等專業性上并不比韓國演員差,我們就是缺乏經驗。韓國的音樂劇從業人員擁有大量寶貴的實踐經驗,真真正正是憑借幾百、上千場演出,自己總結出來的。通過這些實用的技巧,培訓出來真正的音樂劇演員。”

      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亞洲聯創制作的每一部音樂劇,比如《媽媽咪呀!》中文版、《貓》中文版,以及原創音樂劇《尋找初戀》《公主的盛宴》,都盡可能保證多場次長期演出。

      “音樂劇是一個依靠時間換空間的藝術形式,必須要多演、常演,靠口碑傳播。也只有這樣的產品才可能成為一個產業。”亞洲聯創總經理田元說。在她看來,中國的音樂劇市場有很大的空白,整個市場的培育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去發掘,而行之有效的路徑便是汲取國外成熟經驗,為己所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