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電視能否重回“客廳中心”?(楊君)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30日09:48 來源:光明日報 楊君

      4K電視、智能電視等新型電視形態勃興——

      電視能否重回“客廳中心”?

      又是一年除夕,電視再度占據“客廳中心”位置。打開電視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看春晚,是許多家庭的過年習慣。但平常生活中,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興起,電視開機率下滑嚴重,電視已淪為許多家庭客廳中的擺設。

      走進電視機賣場,4K電視、3D電視、智能電視、LED電視等電視產品名目繁多。這些新型電視形態的興起,將會對電視業界產生哪些影響?能否將電視重新拉回“客廳中心”?

      4K電視成市場新寵

      “清晰度是1080P高清電視的4倍,視聽效果感受確實不一樣。50英寸的6000元左右,39英寸的有的還不到4000元,價格也能夠接受。”北京市民王楠和女朋友在國美電器勁松店挑選結婚電器時,第一次接觸4K超高清電視,就被吸引住了。

      雖然2012年才進入市場,4K電視這個電視行業的“后起之秀”正迅速成為市場新寵。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10月,全國4K電視累計銷售量達56萬臺;11月,4K電視在電視市場占比達到5.1%,遠高于智能電視、3D電視進入市場之初的崛起速度。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定義,4K電視是指電視顯示屏的物理分辨率達到3840×2160及以上的超高清電視,它的分辨率是全高清的4倍、高清的8倍。4K顯示面板采用氧化物薄膜晶體管制作,可使電視機更輕薄、畫面更為細致。業界認為,這一應用最直接的效果是讓觀眾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影院級的視覺效果。

      統計數據顯示,52%的消費者對電視的高清晰度有要求,遠高于對電視3D功能、智能功能的要求,大尺寸、超高清是未來的主流需求。4K電視無疑能滿足消費者的這一需求,因此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彩電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也被大多數彩電廠商定位為重塑行業輝煌的主攻方向。據悉,現在市場上有10多個品牌、31個序列、近70款4K電視產品在銷售,產品面涵蓋幾乎所有尺寸。

      4K電視上市之初,價格高、片源少成為其發展的兩個重要制約因素,目前這兩個問題正慢慢得到解決。從蘇寧易購今年的價格走勢看,TCL、創維、海信、康佳等國產4K電視產品降幅在20%左右,萬元以內產品成主流,價格更親民。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介紹說,隨著產業鏈的發展和完善,如TCL、三星、LG等2K轉4K技術的進步,片源稀缺問題將逐漸得到解決。

      在4K電視出現之前,3D電視、LED電視、互聯網電視等電視形態層出不窮,隨著4K的大熱,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諸多電視形態會不會形成激烈的PK之勢?陸刃波認為,超高清能滿足觀眾對電視清晰度的第一訴求,將為其他電視功能的實現提供更好的載體。新形態電視固然會出現競爭,但它們將更多以功能疊加的復合形式出現,同時搭載智能、3D功能的超高清電視將越來越多,更大、更輕薄、清晰度更高、功能更智能的電視形態未來將是主流。

      硝煙彌漫的“客廳爭奪戰”

      回首2013年的電視市場,4K電視并不是唯一的亮點。互聯網巨頭紛紛“觸電”,推出多款智能電視新品,傳統電視廠商不斷跟進,打響了一場激烈的“客廳爭奪戰”。

      2013年5月,樂視網推出樂視TV,成為中國互聯網界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9月2日,康佳與京東合作,推出彩電線上品牌KKTV;9月3日,愛奇藝聯合TCL推出智能電視“TV+”,用戶無須額外付費,即可觀看高清晰視頻內容;9月5日,小米公司發布“小米電視”,包含小米盒子所有功能……

      隨著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巨頭殺入“客廳爭奪戰”,索尼、LG、長虹、海信等傳統電視廠商也紛紛進軍智能電視領域,智能電視正以星火燎原之勢席卷整個電視圈。如果說4K電視在顯示技術上是一個飛躍的話,智能電視則在功能上對電視形態進行著革命性創新。

      “小米電視是電視+小米盒子+安卓游戲機的組合,能滿足家庭用戶對電視直播節目、網絡視頻、游戲互動的需要。”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如是表示。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認為,智能電視將使電視迎來新生,未來的電視將首先是家庭娛樂中心、應用消費中心,其次才是收視和內容中心,“看”的功能只占1/3,用戶將把更多時間放到“玩”和“用”上。

      智能電視能否引領一場“客廳革命”,并不是所有人都持樂觀態度。有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我國網絡環境并未達到理想狀態,智能電視播放網絡視頻的清晰度、流暢度受終端帶寬限制,收看效果并不理想,其他依賴互聯網的應用更是難以施展手腳,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發布的報告也證實了這一擔憂。報告認為,現階段80%的智能電視用戶僅限于使用“收看電視節目”等傳統電視功能,智能功能激活率不到30%。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7月發布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顯示,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沖擊,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從2009年的70%下降至2012年的30%。中怡康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6-10月彩電零售量為1900萬臺,同比下降3%;2014年彩電銷售量預計將下滑至4620萬臺,相比2013年將會下降1.9%。

      一方面,4K電視、智能電視等新電視形態不斷涌現,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電視廠商競爭激烈;另一方面,電視開機率下降,彩電銷售量持續走低。這“冰火兩重天”的市場表現,折射出電視行業發展的尷尬境地,電視的高清化、智能化能否拉回被電腦和手機搶走的用戶?

      “看電視”到“用電視”

      2014年1月15日,以電視行業“顛覆者”身份自居的樂視再次“攪局”,推出70英寸電視新品Max70,并宣布將原有60英寸電視X60價格下調2000元,降至4999元。統計顯示,樂視推出的X60、S50、S40等電視新品在同尺寸機型中銷量第一。樂視不斷挑戰大屏電視價格底線,將不靠硬件靠軟件賺錢的模式復制到電視營銷中。

      如今,電視形態正發生巨大變化。電視用戶不僅可以瀏覽超高清視頻、體驗影院般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利用電視搭載的應用程序,實現購物、繳費等多種需求。電視的高清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將成為發展趨勢,清晰度難以滿足要求、互動性差的傳統電視將逐漸被取代。這一過程不僅是技術的進步,也體現了消費者權利的解放。

      這一改變也將對電視行業的商業模式帶來革命性變化。以往,電視賣出去,就不關電視廠商的事了,電視平臺上產生的巨額廣告費,全由電視臺瓜分;運營商把寬帶接入用戶家中,只管每月收費,并不關心用戶看不看電視。隨著新電視形態的興起,這種模式將被徹底改變。無論是運營商、家電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其盈利點都可以拓展到電視上,分享硬件收入、付費內容收入、廣告收入及應用分成收入,獲得源源不斷的后續收入,各環節企業的業務界限也將逐漸模糊。

      中怡康品牌總監左延鵲分析說,就像傳統手機由原來的通話、短信功能,發展到現在擁有多種應用一樣,以后的電視也將疊加更多互聯網應用,形態將更加多元,“看電視”將進化為“用電視”。超高清等技術的應用,將充分發揮電視大屏、清晰度高的特點,使電視在與電腦、手機的“三屏競爭”中獲得優勢。電視市場將由一次性購買轉向長期服務,電視購買者也將不再是單純的消費者,而是享受電視增值服務的用戶。長遠來看,功能逐漸聚合的電視、電腦、手機將在相互競合中走向三屏融合。

      隨著顯示技術、智能水平等硬件能力的提升,電視的發展前景廣闊,但4K片源匱乏、智能應用不流暢等問題,也表明超高清信號源、網絡傳輸速度等外部條件,是關系電視能否重振雄風的重要因素。陸刃波表示,電視行業未來的發展依賴于視頻制作技術、網絡環境等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電視轉型不是單一產品的升級換代,而是全產業鏈的同步前行。電視業需要將面板廠商、芯片廠商、操作系統供應商、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內容供應商、互聯網供應商等整合起來,組成一個全新、完整的產業生態圈。(本報記者 楊 君)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