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2013國產動畫:轉型升級與調整發力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29日09:11 來源:中國作家網 盤 劍 沈 菊

      中國動漫產業從2004年起步,規模迅速擴大,2010年國產動畫片年產量達到了22萬分鐘,2011年甚至突破了26萬分鐘,這幾乎是日本的 兩倍。世界第一的年產量使我們成為動漫大國,但不能讓我們成為動漫強國。要想成為動漫強國,還必須提升質量、做大影響,實現產業發展轉型升級。事實上,當 動畫片年產量超過26萬分鐘以后,動漫業界就開始反思這一問題了,并從2012年起進入了調整階段,2013年這種通過調整發力、全面轉型升級的趨勢更加 明顯。

      首先是調整動畫片年產量:2012年度動畫片年產量減少到22萬分鐘;2013年度的最終年產量目前還沒統計出來,但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全國國產電視動畫片拍攝備案公示”顯示,2013全年備案數總計為465部、327955分鐘,相比2012年度,減少了115部、142766分鐘, 并為2010年以后備案數最少的一年。按照往年備案公示與實際出品的比例,2013年度的動畫片年產量應在20萬分鐘以內,業內人士甚至預測“2013國 產動畫片的產量將直線下降到15萬分鐘左右”。并認為,“制作分鐘數銳減是好事,里頭釋放出政策調整的信號”。

      在減少動畫片年產量的同時,動畫片的生產品種也在調整。2004年以來國產動畫片生產一直都是以電視動畫片為主,在年產量達到22萬分鐘的 2010年,全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只有10部,以每部90分鐘計,才是900分鐘,占比不到二百分之一;在年產量超過26萬分鐘的2011年,動畫電影 也只有15部,占比仍然極小。雖然動畫片品種與作品質量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制約關系,或者說提高動畫片質量并非不能多生產電視動畫片,但在中國,由于特定 觀念和政策的存在,大量電視動畫片生產卻正是導致國產動畫產量上升、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轉型升級、改變中國動漫產業只大不強的現狀,就需要調整 電視動畫片和動畫電影的生產比例,即減少電視動畫片的生產而增加動畫電影的出品,以國人對動畫電影重質量、講品牌的認定,和企業對政府“分鐘獎勵政策”的 淡化,來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由大到強地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5日,2013年全國共上映動畫電影36部,其中國產動畫電影28部(實際上映27部,《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上映 延期),進口動畫電影8部。與2012年比較,2013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多了11部,而進口動畫電影則少了4部。國產動畫電影不僅上映數量大幅度增 加,而且總票房也由2012年度的4億元提高到6.4億元,增長了40%。更重要的是,2012年千萬元以上的國產動畫電影只有8部,而2013年度增加 到了12部;而且,超過5000萬元的影片有6部——從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來看,票房3000萬元和5000萬元似乎都是重要的轉折點。

      或許有人認為票房不能代表一切、不能說明一切,不少人對強調票房還比較反感;但必須知道,票房并不僅僅是經濟效益的表現,同時也是社會效益的反 映,因為票房越高意味著影片的接受面越廣、影響越大,反之其接受面便越窄、影響也越小。因此,商業利潤的追求與意識形態的宣傳或主流文化的傳播從都需要觀 眾接受這一點上來說是相同的。而從這一角度看,每年只有一部高票房、大影響的作品,而其他影片則“有等于無”顯然于商業和政治都是極為不利的。因 此,2013年多部5000萬元以上票房影片的出現,以中國動畫電影平均水平和總體水準的提高,標志著國產動畫從此將進入一個以品牌驅動全面發力的正常發 展階段。

      2013年10月1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央視動畫責任有限公司等10家動畫制作機構和央視少兒頻道等十大動畫播出機構,聯合發出 關于倡議、號召全行業承諾不制作、不播出暴力失度和語言粗俗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兩部動畫片被指存在暴力失度、語言粗俗。這一事件透露 了國產動畫發展調整正在進入具體的內容層面,也意味著其品牌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實際上,在美國,雖然政府不會出面干涉企業的生產經營,但其企業卻都是遵守 行規并具有社會責任心的。迪士尼對于動畫片創作就有一系列非常明確、細致的規定,色情、血腥、過度暴力和粗口都在明令禁止之列。針對現實中偶發的少兒模仿 動畫情節施暴事件,其實涉及到少兒的善惡判斷能力,而這種善惡判斷能力的培養并不單獨是藝術審美的任務,更主要的應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國家公民 教育的責任。如果家庭、學校和國家公民教育到位并有效,少兒具有足夠的善惡判斷能力,可能不至于看了一部動畫片就模仿劇情施暴;否則,我們的少年兒童不僅 無法正常欣賞許多藝術作品,而且根本無法正確面對隨時都需要進行善惡判斷的社會現實。從這一意義上說,少兒模仿動畫情節施暴事件的拷問,至少不只是國產動 畫創作,還有我們的家庭、學校和國家公民教育。當然,動畫創作必須善惡分明,并具有明確的向善抑惡導向。

      雖然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通過不斷調整開始全面發力,但2013年度的國產動畫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創意缺失,其它所有問題可能都跟創意缺失有關,或由創意缺失引起。

      2013年的國產動畫,盡管也不乏創新之作,但總體上,創意——創新仍然嚴重不足,并已構成了產業發展的瓶頸。以《喜羊羊與灰太狼5喜氣羊羊過 蛇年》為例。這一“喜羊羊”,系列的電影新作相比2012年度的《開心闖龍年》,票房下降了3549萬元,其下降率接近1/4。之所以會出現票房的大幅度 下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新意缺乏或創新度不夠應該是最主要的。首先從片名上看,“喜氣羊羊過蛇年”與“開心闖龍年”除了“龍”、“蛇”有別外幾乎完 全相同。片名體現著影片的視角和風格定位。作為同一品牌的系列作品,雖然有著總體風格一致的要求,但又非常忌諱相互雷同,“牛氣沖天”(2009)、“虎 虎生威”(2010)、“兔年頂呱呱”(2011),從片名上可以看出,前面三部“喜羊羊”動畫其視角都是各不相同的,其實第四部“開心闖龍年”與前面三 部相比也有區別,每一部都有所創新,每一部都似乎可以給觀眾一些新的感受,所以每一部都能創造新的票房紀錄。而在第四部與第五部之間,這種區別沒有了,新 意也就沒有了,觀眾看不到他們希望看到的新的東西,便失去了興趣,票房也就跟著急劇下降。當然不僅僅是片名的問題,從具體的影片內容來看,《喜氣羊羊過蛇 年》雖然用了科幻片類型,但卻不僅在情節結構、敘事表現以及影像表達上對科幻片類型沒有創新,甚至在這些方面還顯得相當幼稚,除了介紹一些科學知識和用了 幾架太空飛行器,就沒再有其他科幻元素。影片的主題也是老套的“環境保護”。可以斷言,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創意、創新,“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很可能會一年 不如一年,直至消失。

      其實創意——創新缺失帶來的危機不只存在于“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大多數票房不高或很低或根本賣不出去的作品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只不過這些作 品除了創意——創新以外還有許多其它問題。譬如基本質量都無法保證,有的從題材選擇、處理和影像的表達上看甚至還沒有具備動畫藝術的特征。

      國產動畫內容創意的薄弱和創新的缺失,歸根結底緣于業界對動畫劇本創作的誤解和對動畫文學人才培養的忽視。一般認為,動畫故事是通過繪畫來講述 的,是“畫”出來的,所以動畫劇本應該由原畫師或動畫導演來創作。當然,如果原畫師或動畫導演有足夠的敘事才能如宮崎駿,這最好不過,因為動畫劇本確實必 須具有繪制特征。問題是,宮崎駿在日本也絕無僅有,中國更缺乏能將故事講好、真正具有深厚文學藝術素養和文學劇本創意、創作能力的原畫師或動畫導演。這 樣,不少動畫便往往都沒有完整的、真正意義上的動畫文學劇本,有的或者只是一個比較詳細的故事,或者就直接是分鏡頭本,或者干脆畫成“故事板”了。動畫文 學劇本的缺失對動畫內容的影響非常大,因為獨到的選材、深刻的挖掘、精巧的結構、新穎的表達等都是在文學劇本的創作環節中完成的——這是動畫最源頭的創 新、創意:源頭沒有“活水”,河流如何澎湃?

      對動畫劇本創作的誤解,直接導致了我們至今對動畫文學人才培養的忽視,這是目前國產動畫發展中存在的又一瓶頸性的問題。筆者曾做過調研,迄今國 內主要動畫專業院校都沒有設置動畫文學(編劇)專業,一般只是在動畫制作專業開設一門編劇課程,這與業界原畫師或導演負責編劇的傳統創作模式完全一致。無 疑,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專業動畫文學(編劇)人才出現,動畫內容的創新和思想的深刻就難以得到制度化的保證,真正成功的作品也不僅數量受到限制,其誕生也 往往只能是偶然而難以成為必然。

      2013年的國產動畫,在動漫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通過調整,并以品牌為驅動,開始全面發力;可以期待,不遠的將來國產動畫將會帶動整個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由大變強——當然,這需要上述創意缺失和動畫文學(編劇)人才匱乏等問題不再存在為前提。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