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參透蒼蒼筆底妙,瀟瀟風雨起六朝。輞川若見蓮翁筆,應悟洪荒是寂寥。” 這是學者馮其庸對國畫大家劉知白的評價。
為了傳播劉知白國畫作品的學術價值和藝術魅力,以及他在大眾國畫藝術市場的地位,2014年1月9日,由北京雯華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雯華堂”)聯合多家藝術機構舉辦的“知白守黑——2014如蓮老人懷顧展”在北京宋莊雯華堂美術館開幕,通過創新的展覽方式展出劉知白一生最具藝術代表性的作品,再現他在國畫上的卓越藝術成就。
“孤獨”的大師
劉知白號白云,晚號如蓮老人、野竹翁。這些稱呼都體現了他與世無爭且行吟自然的志趣。“淡泊”與“隱逸”,是他在學術上的成功秘訣,但這也造就了他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孤獨”。
雯華堂總經理田文強說:“舉辦這個展覽是為了拓寬大眾在藝術欣賞和投資領域的眼界,并告訴更多的人,中國不僅只有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還有許多同樣能與之比肩的藝術家。”
藝術評論家柯文輝這樣評價劉知白:“他是一個對中國古典有想法、有獨特追求的人。他已經達到一種完全寂寞的高潮,不重復古代大師的技法,同時又在精神上與古人達成一種默契。”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說:“劉知白在當代整體藝術實踐的大格局中獨樹一幟,特別是他以潑墨法、破墨法表現貴州自然山川的獨特風貌,在水墨交融、碰撞中,呈現出天人合一、深厚靈動的獨特魅力。他在筆法、墨法、水法的運用以及自然山川的結合上爐火純青,具有時代意義的學術價值和廣泛意義的社會價值。劉知白山水畫作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尚未得到充分展示,其重要的學術價值還沒得到足夠重視。”
讓國畫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近年來,在低迷的股市和迷茫的樓市的襯托之下,藝術品投資的高回報率依然引人矚目,而另一方面,已經火爆多年并且在高位運行的藝術品市場到底還有沒有投資機會?答案是很肯定的:投資機會當然有,但在已經炙手可熱的大師身上,機會恐怕并不多了。在藝術品市場日益浮躁的今天,如果需要配置藝術類資產的話,最好能從藝術和學術的角度出發,尋找和發掘諸如劉知白那樣隱逸于民間的藝術大師。
近幾年,美術界開始推崇劉知白的國畫作品,并且劉知白在國畫創作上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出版有《劉知白畫集》、《劉知白潑墨山水畫集》、《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等。在《當代30位中國畫家投資價值評析》一書中,劉知白被評為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升值潛力的30位畫家之一。
于行業內,劉知白是當之無愧的大家,而對于大眾,他就像是被世人所忽略的“黃賓虹”。黃賓虹生前也曾多次說過:“要等到我死后50年,才會有人欣賞我的畫。”在資訊日益發達的今天,劉知白這位“把傳統藝術發展到了高峰”的“傳統的最高榜樣”(翟墨語),應該不必再經歷那么漫長的時間了吧!
雯華堂美術館館長李路表示:“在中國悠久的藝術長河中,有很多優秀藝術家的作品被忽略,我們期待通過理性識別,讓這些藝術品回歸市場,體現出其應有的藝術價值。”
探尋藝術品整合營銷新模式
為了宣揚中國傳統的國畫藝術,讓更多公眾了解劉知白先生國畫作品的藝術價值,雯華堂經過精心策劃和充足準備,推出了“知白守黑——2014如蓮老人懷顧展”。該展覽以“年輪”為主線,呈現劉知白從藝不同階段的作品演變過程。
此外,本次展覽突破了以觀為展的方式,將采取更為人性化的方式,由6名河北美術學院研究生組成精講隊伍,實現觀展者與畫作的充分互動。通過小而精的展覽,人們將看到劉知白這位“如蓮老人”半個多世紀對中國畫探索和創新的藝術歷程。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潑墨大師,在為期50天的展覽中,雯華堂還將陸續舉辦系列文化藝術活動。屆時,將邀請藝術界知名人士與其他各行業精英進行專場交流。其負責人表示,承辦劉知白國畫作品懷顧展的初衷,是通過影響各傳統行業的意見領袖,提高全民的鑒賞能力,讓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國畫,領略中國傳統國畫的氣象萬千和博大精深。
田文強介紹,雯華堂圍繞藝術品的價值,整合了出版、策展、營銷、互聯網、金融、藝術衍生品等多個領域的資源,打造了一條完整的藝術品經紀的商業鏈條。以營銷為例,建立了藝術整合營銷中心,以B2C和O2O模式來推廣藝術家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實現藝術家與藏家、企業、社會的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