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常言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小寒”的節(jié)氣里,筆者看到了深圳市寶安區(qū)文體旅游局、深圳大學師范學院藝術(shù)系聯(lián)合演出的《我不認識你》。這是我首次觀看深圳市本土演出的話劇,不由得眼前一亮,暖意縈懷,大有一種遇到“東風第一枝”的感覺。
毋需諱言,在諸多文藝門類當中,能夠比較細致、深刻、有針對性地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正是話劇的強項,并因此長期以來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城市,在大力建設(shè)先進文化的今天,能夠著重發(fā)展話劇藝術(shù)是極為必要的、極為重要的,也是有著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這將有助于全面加強和提升深圳作為國際城市的完整形象,這正是它充滿活力的表現(xiàn)之一,確乎是可喜可賀,但愿以此為開端,在今后的日子里有更多、更好的話劇作品問世。這,就是我看戲后的第一個感受。
我看戲后的第二個感受,是《我不認識你》的主題選擇。在眾多的主題當中,能夠選擇“志愿服務”的主題,說明主創(chuàng)人員具有高屋建瓴的長遠眼光。一定意義上說,默默奉獻的志愿者是一個全國的,也是深圳的新鮮事物,然而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很好的針對性。毛澤東曾經(jīng)講過:“人活著總是要有點精神的!蔽乙詾椋⑦@種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但是正確的,而且是重要的。尤其是在只重物質(zhì)而輕精神的不正常情況下,更是十分迫切的。這正是人這個高級動物與其他低級動物(諸如豬、狗之類)的根本區(qū)別所在。再說得直白一些,就是要通過這個戲進行對人性、人生、人情,以及人的寶貴精神之“鼓與呼”。為此,選取了現(xiàn)實生活中千千萬萬個默默貢獻的志愿者作為歌頌主體,表彰了高二保、山貓、遙遙、李老師等人,并批判了水老板等人,同時展現(xiàn)出眾多人物的心路歷程,并盡可能地剖析到靈魂的深處,力爭喚起廣大觀眾對于人生、人性和人情的深入思索和積極追求。乃至我認為,在當今黃金潮涌、物欲橫流的大社會背景下,這個主題思想似乎更能顯現(xiàn)出,大聲呼喚人之精神世界的格外重要、格外緊迫、格外艱難、格外必須。
我看戲后的第三個感受,是主創(chuàng)人員并沒有簡單化的乃至概念化地去表揚“好人好事”,而是大膽地揭露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負面思想和行為。這主要表現(xiàn)在對財大氣粗的水老板的嚴厲批評上,使這個靈魂深處都已經(jīng)沾滿了金錢銅臭氣的人物,在與正氣凜然的高二保之矛盾斗爭和強烈對比當中,只能是自慚形穢、屢戰(zhàn)屢敗、無地自容,最后逃之夭夭而已。
寫到此處,自然想起曹禺老師教我寫戲時說過的一番話——
“你要首先想好了跟誰干再寫!
“寫戲一定要有對立面,而且它必須是強大的,不能一碰就倒;它還必須是復雜的,不是一看就明白;它更必須是多變的,不是始終如一的、恒定的!
“寫戲做不得假,它必須顯露出自己的愛憎來!
“一個劇作者,只有做于我不能不做,止于我不能不止,寫出的戲,才能夠讓觀眾也都愛其所愛、恨其所恨。想想看,劇作者已經(jīng)把自己的愛和恨全部地、徹底地、生動地奉獻給觀眾了,那么,觀眾怎么還能無動于衷呢?”
“要找那些最尖銳的地方下筆!
“生活中的語言,可不是在用的時候照抄一遍。必須下大力氣加工才成。要把生活中的語言,提高到有個性、有勁道、有高度的概括力量以后,才能用到劇本里去。”
“寫戲如同京劇的武生在舞臺上翻桌子,先翻到三張桌子上去,然后再逼著自己想辦法跳下來!
“寫臺詞不能‘一石一鳥’,而應該‘一石多鳥’。也就是說,臺詞既交代了情節(jié),承上啟下,又刻畫了人物,還烘托了氣氛,并且突出了主題思想!
我看戲后的第四個感受,是在《我不認識你》全戲結(jié)束以后,還能給觀眾留下思索的廣闊空間。曹禺老師說:“一個好的戲之表現(xiàn),絕不是現(xiàn)場的熱鬧,而是觀眾離開劇場以后的思索。思索什么呢?思索未來、思索人生,乃至思索人類!碑攽虻淖詈蟆从^眾已經(jīng)知道主人公高二保身患癌癥以后——突然,在空蕩蕩的舞臺平臺上,一群志愿者推出一輛沒有載人的輪椅走出來,此時沒有臺詞、沒有音響,乃至沒有任何聲音,只見人們紛紛把一束束美麗的鮮花獻到輪椅上……此處是無聲勝有聲,于無聲處聽驚雷。老實說,這是能夠讓觀眾為之震撼乃至心碎難忍的時候。這里似乎是什么也沒有說,實際上是什么都說了。
我以為,一部文藝作品的主題就是思想性,也就是靈魂。不論什么門類、什么內(nèi)容、什么樣式的文藝作品都應該也可能有思想性、有靈魂。也許在不同的作品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性和靈魂,但是必須有,非有不可。僅就劇本來說,都是劇作者為著一種具體的思想而寫出來的,大約世界上沒有一個劇本是不包含著一種思想的。這如同人的靈魂一樣,誰能說出什么是靈魂來?它仿佛一直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是我們平常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都會使你感覺到靈魂的存在,而且還起著不小的作用?梢赃@樣說,一切美都是從靈魂最深處引發(fā)出來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老舍先生在指導筆者如何寫東西的時候,曾經(jīng)反復說過一句話——“作家首先是思想家。”當時我并不怎么理解,后來才越來越覺得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是可以受用終身的。
于是,還有一個問題就出現(xiàn)了。有的人簡單地以為思想性就是劇本里某個角色的一句臺詞,或者某些情節(jié)所顯示出來的傾向。實際上,這些都是不對的。劇本的思想性有時候可能用角色的一句臺詞概括出來,也有時候可能由某些情節(jié)的傾向表現(xiàn)出來,然而,絕對不能限于這樣一點點。劇本的思想性只能有一個,而且是統(tǒng)一的、完整的,又是豐富的、具有普遍性的。它應該是通過真實的人物、巧妙的結(jié)構(gòu)、生動的語言、有機的氣氛,和作者無處不流露出來的深厚感情、融合在一起、濃縮在一起,自然而然地透露出來的思想結(jié)論。正如曹禺老師所指出的:“這些作品的思想性,不是按照作家的思路去想,而是寫出讓人思、令人想的作品,讓你(觀眾)想得很多很多,想得很遠很遠。”“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一定有什么預先規(guī)定的主題!蓖瑫r,現(xiàn)在文藝作品思想性方面出現(xiàn)了多義性的現(xiàn)象,這也未見得不是一件好事,古人云:“詩無定解”嘛!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以上意見只是個人的觀后感受,自然不一定正確,寫出來僅僅為了與同行們交流溝通,并求教于廣大觀眾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