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每個圣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

    ——觀電視劇《無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22日10:21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紅柳
    電視劇《無賊》劇照 電視劇《無賊》劇照

      最近在北京衛視、湖北衛視、江西衛視、陜西衛視聯合播出的電視劇《無賊》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議。 《無賊》重在用真誠、溫情將警匪矛盾化解掉,表達了“只要心中無賊,就能天下無賊”的美好愿望。在劇中飾演男賊的張國強甚至“希望小偷都能看看”這部劇。

      《無賊》將犀利的筆觸伸向社會現實,涉及離異家庭、問題少年、網癮、犯罪、教育、貧富懸殊等種種社會問題,深刻揭示了生活的真實以及人在困境下的猶豫不定與被迫無奈,顯示出創作者基于現實生活的真誠反思。比如,喬安娜本來是個好女孩,因為父母離異,父母都不管她而放棄學習,經常被人欺負,因段虎保護她而跟著他瞎混,不學好,最終自己身陷囹圄,戀人入獄,母子分離,毀掉了自己的大好青春。現代社會離婚率增高,令人擔心其中隱藏著多少喬安娜這樣的孩子。又如教育問題,劇中孩子的奶奶、小爸剛開始都強烈地認為段虎和喬安娜是竊賊,是犯人,根本不配給孩子當爸媽,甚至長時間以此為理由拒絕把孩子還給親生父母,但是像他們那樣對孩子嬌生慣養就會教育好孩子嗎?小孩后來上網,撒謊,攀比,指責自己的爸爸媽媽,這只能怪段虎和喬安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創作者對這些問題的表現與思考更接地氣,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與思考。

      這部劇聚焦社會邊緣群體——刑滿釋放的竊賊,雖然說每個圣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如我們所想的那么簡單。這部劇真實地表現了這些社會底層人物的感情,家庭與婚姻,以及他們這一特殊群體在社會中拼搏的艱辛和受到的社會歧視,他們因為過去而懷疑自己,自暴自棄,甚至差點兒重蹈覆轍。但是,他們經過重重考驗,終于找到了生活目標,發現了生活的意義,傳達了一種在逆境中奮勇向上的精神和力量。當我們看到改過后的段虎在工廠里被懷疑為小偷,客人因新婚用品是犯人做的而要求退貨的時候,很容易會思考我們對這些邊緣人是不是該更加寬容,是不是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劇中的老警察向前進一改往日電視劇中常見的鐵面無私的警察形象,成為一個外表強硬、內心柔軟的復雜人物。他是一個心懷“天下無賊”美好理想的人,并且總是在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為這個理想的實現而努力。他有一些很先進的理念,比如他認為抓人不是目的,教育好人才是目的,除了懲惡揚善,還要“變廢為寶” ,警察是法律的執行者,但是法不誅心等等。為了撫養孩子,感化孩子的小偷父母,這位老警察將孩子抱回家里,讓老伴退休照顧孩子,這無疑是人間大愛。他既是孩子的爺爺,懂得老伴為小孩多年的付出,理解她不能馬上離開小孩子的心情;作為一名警察,不得不勸說老伴做好心理準備,將孩子歸還給段虎和喬安娜;他既古板教化,嘮嘮叨叨;又開明豁達,講情講理……被稱為“中國好爺爺” ,是“中國好警察”的理想標桿。

      電視劇《無賊》看上去與在2004年上映的電影《天下無賊》大體相同,其實在主題立意上、人物刻畫上確有很大進步。 《無賊》將重點放在向前進與段虎和喬安娜的矛盾身上,看似還是警匪之間的矛盾,其實更多的是段虎和喬安娜與自己內心的惡魔、過去的陰影作斗爭的過程。因而在人物塑造上,電視劇中段虎的性格更加立體豐富,更加耐人尋味。然而,在表現向前進的老伴時,卻出現了性格發展前后不一致的問題,她在面對向前進為了收養嬰兒要求自己退休時,幾乎是爽快地答應了,如此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老太太在后面卻變得蠻不講理,不是以孩子父母的前科為由拒絕歸還孩子,就是護著孩子不問青紅皂白地指責孩子父母,這樣的前后矛盾使得人物和劇情都缺乏一定的真實性。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