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此生辛苦不尋常(胡志毅 宋寶珍)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22日09:20 來源:中國作家網 胡志毅 宋寶珍

      此生辛苦不尋常

      寫在《田本相文集》出版之際

      12卷《田本相文集》日前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作為他的弟子,在戲劇研究的園地里,跟在老師身后跋涉進取,文集的出版,讓我們深感欣慰和自豪。

      田本相早年師從魯迅研究專家李何林,在南開大學研修中國現代文學,出于對魯迅先生的崇敬,曾經潛心致力于魯迅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一 個偶然的原因,轉向曹禺戲劇研究,于1981年出版了《曹禺劇作論》(收入文集第1卷),該書奠定了他在現代戲劇研究的學術地位。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連續 出版了《曹禺傳》《曹禺訪談錄》等著作,成為曹禺研究專家。稍后,他和楊景輝合著《沫若史劇論》(收入文集第1卷),又同吳衛民、宋寶珍合著《田漢評傳》 (第5卷)。正是在對劇作家研究的基礎上,開始了他30多年關于中國話劇史研究的長途跋涉。

      田本相十分重視史料收集和研究,他和焦尚志合著的《中國話劇研究概述》、和學生合著的《中國戲劇論辯》,都極盡銳意窮搜的功夫。這些著作,既具有史料的價值,更具有研究史的資質。

      在20世紀80年代初,作為北京廣播學院的教師,田本相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后來他又先后到中央戲劇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歷年招收了10 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室弟子雖然不多,但卻形成了一個中國話劇史研究的學術梯隊。他帶領學生們最先取得的學術成果是《中國現代比較戲劇史》。書中,他 提出了完整的戲劇研究構思,這在國內,無論是戲劇,還是比較文學研究界,都還是未經涉足的領域。

      此后,田本相從縱向的史學研究擴展為橫向的劇場現象研究,在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期間,他打破當代史不能研究的做法,組織所內外的 同道,完成了《新時期戲劇史述》等論著。同時,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他又開拓了對中國臺港澳戲劇的研究,先后完成了《臺灣現代戲劇概論》《澳門戲劇史稿》 《香港話劇史稿》等著作,從而構建了中國話劇史的總體格局。

      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田本相從未停歇過跋涉的步履,離休后也從未放棄過艱苦的努力:他和學生合作撰寫了百萬言的《中國百年話劇史述》,和學生主編了3卷本《中國話劇藝術通 史》,出版了有2500張圖片的《中國百年話劇圖史》(上下卷),并舉辦了中國百年話劇展覽,實現了他多年的愿望。

      文集的第9卷,是從田本相數百篇文章中選輯的現當代戲劇論評,這些文字直接反映了他的戲劇思想,尤其是對現當代戲劇發展的獨到見解。第10卷,收入專門論述北京人藝的論評,編成《北京人藝論》,由此可看到他對北京人藝這樣一個藝術殿堂的關注。

      田本相是一位不知道休閑為何物的人,在他離休后,依然興致勃勃地做他的學問,寫他的書,并不時地敦促他的學生,怕他們做了教授、博導后,心生安逸、懶惰之情,對他們一直懷著殷切的學術期待。

      在翻閱這套文集中,我們發現田本相主編的著作,甚至超過他撰寫的著作。第1卷到第8卷,均根據已經出版的著作編輯,只在文字上有所修訂。而第9 卷和第10卷,是從他數百篇戲劇論文和評論中選出來的。其中,他寫的序跋竟達數十篇,從這些文章中,能感受到田本相對他人著作的真誠和嚴肅的態度,其中有 熱情的鼓勵,也有殷切的期待,更有他獨到的識見。因此,單獨將這些文章編輯起來,是為《序跋集》。

      第11卷,是田本相撰寫的有關電視的論著。他在北京廣播學院工作20年,對廣播電視有著深厚的情結。如果打開中國電視的研究史,他的《電視紀錄片的先驅者》《電視文化學》都是電視界最初有關電視文化研究的專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12卷。田本相喜歡說他自己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學者,是偶然進入中國話劇界的。南開大學導師李何林的言傳身教,無疑對他學術人 格的形成功不可沒。田本相對李何林敬重有加,為此專門將《李何林傳》收入,同時也收錄了他在魯迅、中國現代文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李何林常提起章學誠的話: “學者不可無宗主,而必不可有門戶。”這一卷,透露了他緬懷自己的學術淵源、不忘根本的心愿。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