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綜述 >> 年度綜述 >> 正文

    2013年科幻文學:2013中國科幻巡禮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22日09:12 來源:中國作家網 吳 巖

      2013年,中國的科幻小說創作和出版正在逐漸展現出勃勃的生命力。

      在長篇小說領域,我首先推薦青年作家陳楸帆的小說《荒潮》。故事從電子垃圾這個全球化問題入手,探討了東西方在后冷戰時代的全新關系。但跟此前作者的一些作品明顯的概念先行不同,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刻意強調了科幻小說的故事性,他把小說的場景放在自己家鄉的廣東農村,同時,把主人公設置為自己熟悉的村干部、農民工、電腦工作者和外籍大公司職員。恰恰是這種創作中對生活的貼近和對現實滋養的吸取,使整個小說明顯地站位更高且門檻更低。《荒潮》獲得第四屆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長篇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著名作家韓松的《高鐵》,普遍被認為是他的高速交通三部曲中最出色的一部。小說的思想內含仍然指向中國當前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模式,但故事和人物的安排更加具有完整性,表現也更加藝術化。在懸疑領域頗有名氣的作者蛇從革,以小說《異海》打入科幻界并展示出不凡的實力。這是一篇標準的神秘世界探索型科幻小說,故事針對發生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神秘現象,絲絲入扣地展現了人類跟未知現象之間交往的全新過程。這篇小說將中國的神秘探索型科幻故事的水平大大提升,非常值得肯定。第四屆全球華語星云獎最有爭議的,應該是前女排名將趙蕊蕊的長篇小說《彩羽俠》。對這篇小說的評選,即便是評委會內部也存在強烈爭議。這其中爭議的焦點是,作品的質量是否不高?作品是否屬于科幻文學?有關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援引票選章程作為回答,在章程中明確規定,票選前兩名入圍最終決選。而趙蕊蕊的粉絲,確實給了她大力的支持。對于小說是否屬于科幻小說,我個人的觀點是它恰恰是介于科幻和奇幻之間的作品。小說在開始就說,整個故事發生在銀河系中一個具有高度靈性生命的星球上。這一星球的種族能夠穿越星際,幫助落后的文明種族發展。故事中還有基因改造、時空大門等高技術的設置,閱讀時很難不把它當成科幻小說。如果其中提到所謂神和魔法,看成是這一獨特星球上發展起的特殊生命形式和他們身上的特殊本能,我覺得也未嘗不可。其實,在西方,科幻與魔幻結合的作品也變得越來越多,像羅杰·澤拉茲尼的《科魔大戰》,就是宇宙中并存著科學王國和魔法王國的設定。在兒童和青少年科幻領域,近年來長篇科幻也出現了繁榮景象。今年的星云獎授予楊鵬,應該是眾望所歸。楊鵬把校園小說的基本理念跟科幻小說相互融合,大力探索了中國風味的校園科幻系列,成了這個領域中的排頭兵,這點很值得贊賞。

      中篇小說方面,程婧波的中篇小說《開膛手在風之皮爾城》,是一個相當優美且具有新世界建構性的科幻作品。而小說中引入的經濟學,改變了以硬科學為核心的當前中國的科幻狀況。獲得第一屆蝌蚪五線譜科幻大賽一等獎、由馬季撰寫的《太陽花》,講述了人類如何戰勝癌癥,走向健康的小小步驟,卻讀起來跌宕轉折。作者那種不緊不慢的節奏感和對醫院生活細節的展現,是近年來新作者中少見的。雖然在情節上還可以做更多處理和推高、在人物塑造上還可更加深化,但剛剛進入科幻領域就能寫到這種水平,已經非常難能可貴。由于篇幅有限和版權限制,我們不能選入《太陽花》,這是一個遺憾。期待作者能在未來繼續創作出新的作品供我們的系列使用。

      在短篇小說方面,新老作者表現出均衡的實力。像北星的小說《啟蒙時代的神話》,輕松愉快,讀來詼諧幽默。星河的小說扎實地圍繞當代校園展開,雖然故事保持著作者對科學硬度的強烈追求,但不可否認他在校園小說方面嘗試已經相當成熟。飛氘繼續以他不緊不慢的步伐推出自己風格獨特的作品。我感覺飛氘的小說起點很高,閱讀的門檻也比較高,在未來,能否獲得更廣泛的讀者還有待觀察。新作者中我特別喜歡張冉。他的小說《以太》展現了在高技術與低技術的對抗和信息權力與個體自由的常見主題中,惡托幫題材中包含著自己的發展。獲得蝌蚪五線譜二等獎且未被收入本選集、由蕭河創作的《地心囚籠》是一部出色的硬科幻,小說中粒子物理實驗促發的微黑洞給地球造成的危機,寫得繪聲繪色,非常抓人。而小胖子創作的《伊卡洛斯的翅膀》在我看來就是一部科學哲學小說。兩個第一次進入創作領域的新作者在比賽中獲獎,其創作成就值得贊嘆。還有一位必須提及的新作者,那就是著名物理學家李淼。他一年前剛剛踏入科幻領域,已經創作了200篇作品。本選集收入了其中3個短篇,讓讀者領略一下以詩歌和天體物理學為玄想對象的作者的科幻風味。

      一年來,國內科幻理論研究的發展正在取大扎實穩步的成果。繼2011年第二屆“青年評論家”會議專門探討了韓松的創作之后,今年與科幻相關的會議繼續在文學領域中升溫。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是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想象力”研討會。在第一天的大會上,劉慈欣和我做了簡單發言,而下午的科幻專場討論,星河、飛氘等都有發言,而參與討論的還包括汪暉、孟繁華、解璽璋等文學理論界的重量級學者。在剛剛結束的星云獎論壇上,楊鵬、韓松、劉興詩、江曉原、劉兵等1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作家、學者紛紛發言,從多個領域對科幻文學的現狀與未來發表了看法。

      為了集中展現中國科幻研究的整體面貌,今年3月,我與加拿大科幻學者維羅妮卡·霍靈格爾共同在美國《科幻研究》雜志推出的“中國科幻專號”,收集了10位作家學者對中國科幻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這其中出生于內地的研究者宋明煒、賈立元、姜倩、楊薇等貢獻了他們的文章。韓松和劉慈欣這兩位內地當前最具有實力的作家,也欣然同意為這個專刊撰稿,使整個刊物呈現出多彩的面貌。

      中國科幻界與國際科幻界的交流也不僅僅限于書本上的專刊專號。最近一兩年來,劉慈欣和韓松分別到英國參加科幻活動。我則在7月參加了日本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科幻大會。此后,陳楸帆應邀到北歐參加科幻活動。而應邀來華進行科幻巡回講演的外國作家,今年當推加拿大籍作家羅伯特·索耶。他在上海圖書展覽和北京中國科技館的兩場講座,吸引了大量科幻迷和普通讀者的圍觀。索耶對科技和發展的樂觀心態,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小說創作之外,更多科幻產業的勃興,可能是當前中國科幻文學發展的全新境況。從去年郭敬明領導的最世文化簽約科幻作家之后,今年國內兩大科幻獎項星云獎和銀河獎已經形成競爭的鼎力局面。11月,中國科技新聞學會跟四川省科協聯合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科幻產業論壇。論壇邀請了中國科協、安徽省科協、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等多個組織、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作家從各個角度進行了科幻產業的概念、現狀、案例、未來發展戰略等方向的報告。厲無畏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科幻文化產業》中認為,科幻產業能推動科技文化的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一種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世界上最大的科幻市場在中國,中國有最多的潛在產品消費者。但中國科幻產業的成熟度很低,處于萌芽期或幼稚期。產業鏈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聯結。在國家的層面上,還缺乏對這一產業的戰略認知和頂層設計。當前必須抓緊重構產業鏈,建立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中國科協王春法在《關于科幻產業的思考》講演中認為,科幻產業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有利于增加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助于科技經濟的融合,促進公益和經營并舉。他指出,當前應該加強科幻產業的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要建議高校開設科幻選修課。除此之外,王語堂、張之路、曹天元、王勇、姚海軍、劉明輝、彭揚和我,從影視、動漫、游戲、出版、創意教育與咨詢等方面,分別分析了科幻創意產業的潛能、問題和發展走向。據悉,四川省科協將就此創建第一個中國科幻產業園。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