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主的盛宴》演出現(xiàn)場 資料照片 |
![]() |
《公主的盛宴》演出現(xiàn)場 資料照片 |
日前,在北京京演·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成功駐場演出30場的我國首部5D美食音樂喜劇《公主的盛宴》,在觀眾的笑聲中結束了本季演出。據(jù)了解,《公主的盛宴》分別于2013年10月9日和12月20日在滬、京兩地上演第一季和第二季總計百余場演出。
兩艘文化航母傾注一臺演出
1月20日,在北京市人代會現(xiàn)場,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演藝集團董事長康偉在分組討論時多次提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話題。在康偉看來,“首都優(yōu)勢”是自己手上的一張王牌,《公主的盛宴》的誕生恰恰得益于此。
據(jù)了解,《公主的盛宴》由中央和北京市所屬的兩艘文化航母級演藝單位——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與北京演藝集團強強聯(lián)合打造,是雙方共同創(chuàng)意策劃、編排制作的第一部精品力作。
放眼全國演藝市場,這樣的陣容無疑“系出名門”。然而,業(yè)內也有人質疑,全國兩大文化集團首次戰(zhàn)略合作,打造出的僅僅是一部“幾個剛畢業(yè)的小孩也能攢出的”爆笑舞臺劇,起點是否低了點?
對此說法,康偉認為,文化體制改革攻堅階段,起引領作用的是人的觀念和思路。“再不把觀眾放在第一位就真的晚了!”康偉說,如果國有文化機 構的領軍者還沉迷于“大場面、大制作、大合作”的老路,僅僅滿足于“氣勢恢宏、題材重大、領導認可”的表象,可能終將“游不過改革深水區(qū)”。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張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時至今日,國有演出機構不能再滿足于“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也得接地氣、抓觀眾,掌握市場主導權。
“我們的演出是魚、市場是海,觀眾是海里的水。離開海水,我們的演出就成了可憐的魚干了。”張宇形象地說。
兩位大廚合烹一道“小鮮”
北京某私營企業(yè)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魏女士介紹,往年耗資巨大的聯(lián)歡晚宴費事費力,今年邀請員工帶家人觀看爆笑舞臺劇,受到了企業(yè)上上下下稱贊,《公主的盛宴》入場券,就在候選之列。
出品人郄春來認為,《公主的盛宴》在龐大的首都演出市場中的確算不上豪華盛宴,然而,“烹小鮮”更考驗“廚師”的智慧。為這道需要精工細作的“小菜”,京演集團、中外集團兩位“大廚”用盡心思,拿出了“一招鮮”。
資源配置方面,京演集團立足北京,熟悉市場,并且擁有豐富的演藝人員資源、劇團資源、劇場資源和本地化運營與推廣經驗;中外集團通過多年與 世界頂尖音樂劇制作公司的合作,學習并掌握建立了一套國際標準化的劇目研發(fā)、制作和運營流程,積累了眾多音樂劇人才,此次得以充分應用。
此外,雙方在節(jié)目制作中還匯集了來自國內和全球的各方資源與人才,中西雅俗兼用,真正實現(xiàn)了跨地區(qū)、跨領域、跨國界的全方位資源整合。
一個用愛喚醒味蕾的故事
《公主的盛宴》講述的是一個有關用愛喚醒味蕾的故事:劇中的公主自母親去世后便食不知味,國王告知天下,誰的美味能夠打動公主,就能招為駙馬。
一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廚神會聚一堂,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比“廚”招親。而最終喚醒她味覺的卻是一道平淡無奇的蛋炒飯,因為它牽動了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該劇在舞臺上所展現(xiàn)的廚藝,并不是通常的“煎炸蒸煮”,而是用雜技、武術、歌劇、戲曲等多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甚至 Popping、Breaking、Beat-box這些代表著街頭流行文化的表演也被搬上了舞臺并貫穿全劇。它顛覆了傳統(tǒng)音樂劇的演出形式,用多元的跨 界表演打造了一場舞臺大秀。
該劇有著國際化制作團隊,既有北京奧運開閉幕式導演團隊的劉春,也有來自韓國的一批富有產業(yè)經驗的創(chuàng)意精英,合力打造極致舞美與音樂。本劇共有演員23人,是從全國范圍內挑選的。
截至記者發(fā)稿時,北京演藝集團傳來消息,《公主的盛宴》演出共104場,總觀影人數(shù)超過6萬,市場總收入近700萬元。業(yè)內專家認為,該劇 不僅豐富了首都節(jié)日文化舞臺,還開啟了央地國有文化企業(yè)合作打造長期演出項目、成功探索市場化道路的新模式。(本報北京1月20日電 本報記 者 董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