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集恨不得“注水”十幾集,虎頭蛇肚蚯蚓尾巴
《一代梟雄》晚節沒保住
就因為是孫紅雷出演,陳數沒看劇本就答應接戲了。還是因為孫紅雷,觀眾沒怎么挑題材就看上了。44集電視劇《一代梟雄》頂著明星孫紅雷的耀眼光環,在各大衛視開年大戲中先聲奪人:亮相當晚,播出該劇的浙江、江蘇、東方、天津四大衛視就齊刷刷占據了收視排行榜的前四位,直至播完也未被撼動。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關于《一代梟雄》的“吐槽”之聲卻也越來越多。直到昨天落幕,《一代梟雄》獲封“虎頭蛇肚蚯蚓尾巴”,被網友批評拖沓、“注水”。
亮相很驚艷,結尾很拖沓
驚心動魄沒能貫穿始終
《一代梟雄》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的“海歸建筑師”何輔堂(孫紅雷飾)為父報仇,輾轉亂世,并在關鍵時刻投奔解放軍,力促家鄉風雷鎮和平解放的故事。開播之初,該劇顯得另類而驚艷。第一集何輔堂父親被殺,觀眾本以為接下來十幾集劇情,都會圍繞報仇展開,但剛到第四集,何輔堂就搞定了殺父仇人。接下來又是一番如火箭般的劇情節奏,高潮點十分密集。
總之在20集以前,《一代梟雄》一直上演著精彩故事,其劇情的逆轉也每每出人意料。但從何輔堂離開大上海、重回風雷鎮之后,劇情開始拖沓起來。網上關于該劇“注水”的批評也越來越多,“越獄那段戲原本一集就能說清楚,愣抻成了四五集。”有業內人士也直言,“這部戲真是‘虎頭蛇肚子蚯蚓尾巴’,越往后看越覺得劇組江郎才盡。”
就連該劇導演余丁也承認,“中間有些地方偏松散,后面節奏慢了下來,沒有前面那么驚心動魄。”他解釋,他們也想把全片都做得環環相扣,“但由于制作周期緊、演員片酬高,投資方投了近億元,劇集短了必然影響回報,所以有些地方剪得比較松散。”
主角很搶眼,對手有點弱
臨時改戲打散他人戲份
《一代梟雄》號稱孫紅雷闊別熒屏三年之后的回歸之作,他在劇中既是男一號,又擔綱監制,分量之重不言而喻。不過,由于全劇基本是他一人“從頭到尾撒開歡兒地玩兒”,這讓有些觀眾直呼:“其他主角的戲份都被打散了。”
劇中,標榜為“女一號”的陳數,“雪藏”到第20集才出場;而孫紅雷戲中的主要對手巍子,戲份也并不太多。對于觀眾頗為期待的“雙雄對決”,巍子也不無遺憾地說:“我們的對手戲其實非常少。”該劇編劇史夢甄透露,劇組敲定孫紅雷擔綱男一號后,他不得不把整部劇重寫了一遍,“新劇本基本是貼著孫紅雷來寫的,而且是一邊拍一邊趕。”
有業內人士認為,演員文章在《小爸爸》中把最好的愛情故事分給男二號和女二號,這樣處理就很給力;像《一代梟雄》這樣,為烘托大牌演員重新改戲,反倒破壞了原劇本的完整性。“如今,電視劇劇本的創作方式也有些太過商業化了!”熱麥國際發行總監謝曉虎感嘆,以往寫戲,基本是根據劇本找演員;現在做劇,則基本是圍繞演員寫故事,比如一個大牌答應過來串五天,就臨時為他寫百余場戲。“有時候會顯得比較勉強,不像那種根據生活感悟所提煉出來的人物原型。那樣更能立得住,也更能咂出味道。”謝曉虎說。
橋段很熟悉,“創新”很機械
民國傳奇元素大拼盤
“《一代梟雄》幾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影視劇里民國元素的大拼盤。”謝曉虎指出,一般的民國戲,離不開三大元素:宅門恩怨,江湖義氣,民族大義。《一代梟雄》將其一網打盡。劇中輾轉土匪窩、大鬧上海灘、斗軍統、玩越獄的不少橋段,更是令影視控們有似曾相識之感。有人笑稱:《讓子彈飛》+《古惑仔》+《上海灘》+《烏龍山剿匪記》+《越獄》+《監獄風云》=《一代梟雄》。
這種將所有“最能拿人橋段和故事”湊到一塊兒的方式,“確實令整部劇有些支離破碎”,余丁也說,“一部好戲從頭到腳,得是通著氣兒的。若能再拍一遍,我們一定會把劇本做得更加合理。”
“這部劇典型體現了國產劇‘創新無門’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海濤分析說,隨著電視劇在題材、敘事、形象方面的創新越來越難,很多劇開始用“整體拼湊”的討巧方式來“創新”,“處理得悄無聲息天衣無縫,就會是《甄嬛傳》;處理得不好,就會顯得機械、跳躍和‘狗血’。什么好看拿什么,這樣的片子其實是缺乏情懷的,經典的劇絕不是這么出來的。”
追問
電視劇
為何“注水”抻長?
這一兩年來,電視劇“注水”、抻長的趨勢確實比較普遍,其中家庭倫理劇、古裝戲尤為明顯。
制作方“注水”是原因之一,這是電視臺的購片價格趕不上制片成本增長所帶來的直接后果。這些年,廣告商對電視廣告的投放在緊縮,電視臺的購片成本因而也會受到影響,但演員片酬、編劇導演酬金等制作費用卻一直在飛漲。制作方為了把片子賣出去,不可能在這些環節上降低成本。通過“注水”來抻長集數也就成了最笨、最管用的辦法,因為多一集戲就會多好幾百萬元的收入。
電視臺又會將片方剪好的片子再度抻長,而這與這一兩年好劇太少有關。2013年,收視率破2%的戲都很少,電視臺對廣告客戶的回饋顯得有些乏力。所以遇到一部收視好點兒的戲,它本來可能只有40集,卻可能被電視臺剪成50集、60集,每一集的內容只是原先膠片的三分之二,剩余內容用上集回放和下集預告來填充。
美劇、韓劇出過很多精致的短劇,現在國內不少視頻網站也在嘗試做一些受眾更細分的短劇,但傳統電視臺走這條路卻很難。我們的觀眾已經養成不付費的消費習慣和多集連播的收視習慣。國產劇目前的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也很難支撐這種嘗試,制作方或電視臺單方面要去改變,壓力和風險都太大。所以眼下可行的辦法,還是盡量把內容做足做充分。因為只要內容精彩,即便你拍一百集,觀眾也不會覺得長。
《甄嬛傳》制片人敦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