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電視劇的創作呈現出一種井噴之勢,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數點《我的故鄉晉察冀》《闖天下》《先遣連》《營盤鎮警事》《打狗棍》等等,這些備受好評的作品,或關注現實光影,或聚焦歷史風云,或表達重大深刻的主題,或講述曲折動人的故事,各擅勝場,亮點紛呈。
“齊魯多鴻儒,燕趙饒壯士”。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地方的地理環境、歷史和文化,對于生長于此地人的性格氣質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這點已經為人們所公認。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一句“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之所以流傳至今,首先要歸功于這句話很好地捕捉和概括了古代燕趙之士最為突出的精神風骨和人格特點:豪爽任俠、嫉惡如仇、重義輕生等等。在近年來河北拍攝的許多電視劇中,特別是在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這種精神血脈的傳遞和賡續。《打狗棍》中熱河抗戰的傳奇人物戴天理,一位有情有義、勇猛無畏的血性漢子,有著野驢一樣倔犟的個性,率領“桿子幫”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為了保家衛國甘灑一腔熱血。《闖天下》的吳橋雜技藝人趙滄海、燕青山等人,為了保護八路軍戰地醫院的傷病員,不惜毀掉千辛萬苦組建起來的雜技班子,以一場絕命演出吸引鬼子,掩護傷病員轉移,將民族氣節表達得淋漓盡致。《我的故鄉晉察冀》中的耿三七,原本是保定山貨店的小伙計,誤打誤撞加入了八路軍,憑著江湖生意場上練就的機智和鬼子斗智斗勇并屢屢獲勝,電視劇將一位草根英雄的成長史刻畫得生動傳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域文化之間的交融,人員和信息的流動,都會影響到一個地方的風俗、民風使之產生變化。因此,今天對于燕趙風骨、燕趙情懷,也應該作一種開放性的理解和把握。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之外,燕趙情懷中有著更為豐厚的內涵和更為廣闊的覆蓋。如果說上面談及的人物,更多讓人想起那種為信念不惜揮灑熱血拋擲頭顱的一面,那么,以堅韌的精神、執著的態度,克服千難萬險,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同樣也是燕趙風骨的重要內涵。在電視劇《先遣連》中,通過對以先遣連連長、河北人李狄三這個真實人物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藝術重塑,藝術地演繹了上世紀50年代解放軍第一支先遣連部隊在進藏過程中的千難萬苦。爬雪山、登高峰,在缺衣、缺糧、缺鹽,出現雪盲和高原反應的情況下,先遣連憑著頑強意志和強烈的責任感,戰勝了艱難險阻,完成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英雄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堅韌意志和“生命未卜,信仰猶存”的奮斗精神,在電視劇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表現。即便在《闖天下》中,與表現主人公的慷慨俠義、為報國恨家仇而不惜犧牲生命相平行的,也還有另一條重要的敘事線索:趙天福、趙滄海、燕青山等忍受幫會盤剝和軍閥欺侮,歷經風險和辛酸,就是為了實現夢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雜技班子,這種忍辱負重、堅韌不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作為燕趙風骨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樣也得到了很好的刻畫。
此外,善良、誠實、本分、勤勉、質樸、忠厚、重傳統、重禮儀、做事認真篤實等,同樣構成了燕趙文化濃重的底色。尤其是在和平時期平靜而庸常的日常生活中,這些優秀品德的表現更為普遍和突出,更容易成為審美觀照的對象,同時,對于它們的藝術表現,也更容易見出藝術功力上的高下優劣之分。在這方面,公安題材電視劇《營盤鎮警事》尤為值得稱道。劇本中的主人公范黨育,同樣有著真實的人物原型,他作為一個小鎮上的基層派出所所長,和普通民眾心心相印,沒有絲毫距離感,他一心一意為百姓排憂解難,像泥土一樣的樸實,又像泥土一樣的可以信賴依靠。在這樣的人物身上體現了古道熱腸的傳統美德與模范共產黨人立黨為公的宗旨的融合,是燕趙情懷的當代呈現。
既關注地域特色而又超越了地域局限,既發掘性格的獨特性也關注人性的普遍性,正是這種普遍性和特殊性、歷史性和現實性的結合,使得河北電視劇在對于人物的把握和描繪上,尺度把握得比較好,成功捕捉到了人物的精氣神,塑造了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提升了電視劇的藝術品位,為電視劇的成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