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軍事作家:抗戰神劇遮蔽了歷史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15日16: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抗戰劇拒絕“妖魔化”

      從《亮劍》、《我是太陽》到《狼煙北平》,都梁的幾部戰爭題材小說都被改編成電視劇,且收視率不俗。《大崩潰》也有拍攝計劃,仍由都梁自任編劇。他強調,對抗日戰爭的描寫應堅決拒絕“妖魔化”。

      近來抗戰題材儼然成為電視劇的熱門,不僅橫店影視城有幾十個劇組在同時“打鬼子”,演“鬼子”的群眾演員也要一天死好多次,抗戰劇正向著情節荒唐的“神劇”發展。對編劇一貫嚴謹的都梁對此十分不滿:“一根繡花針、一包蒙汗藥就可以打敗強敵?那還要八年抗戰干什么!這樣的作品占用了播出的黃金時段,拿民族的血淚歷史取樂,把抗戰宣傳引入了邪路。”

      都梁認為導演應該對這些“神劇”負責。“導演第一要懂歷史,第二要提前做功課,不然就會出現大量穿幫。”都梁說,“如果觀眾在某部電視劇中發現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兵端著AK47沖鋒槍,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因為機械師不看劇本,道具員不懂機械,最后的把關者導演也滿不在乎,粗制濫造的戰爭劇就這么出來了。”

      都梁試圖對戰爭中人物靈魂的描寫更加多元與真實。他在《大崩潰》中刻畫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日本士兵山田圭一——他信仰佛教,討厭戰爭,卻一直在信仰和現實中掙扎。“據我所知,當時的日本人絕大多數是自愿參戰的,而且十分殘暴。但肯定也有山田圭一這樣善良的人,從他身上折射出日軍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在戰爭中的另一種狀態。” 都梁說,“把抗戰妖魔化,不僅是對過往歷史的不負責,對民族未來的發展也會留下后患。”

      抗戰勝利前的“大崩潰”

      《大崩潰》的歷史背景是1944年。窮途末路的日軍為了打通中國東北到印度的大陸交通線,從河南中牟縣始,經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入侵至貴州獨山縣。其間,中國軍隊丟失大小城池126座。豫湘桂之戰成為中國軍隊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遭遇的最大潰敗。該書描繪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故事的兩條主線,分別是河南農民佟滿堂和史鐵柱兩兄弟被抓壯丁、最終走上了抗戰道路;國民黨少將蔡繼剛及其飛行員兄弟的抗戰前線事跡。都梁說:“豫湘桂之戰被封存于歷史很久。事實上,這場戰爭改變了‘二戰’后的歷史,也改變了中國命運。”

      相對于《亮劍》中李云龍的突出形象,都梁在《大崩潰》中采用“以史帶人”的寫法,更注重戰爭全景式描寫,其次才是主人公在戰爭中的個人命運。佟滿堂兄弟的形象在該作中非常突出,但這并非是“刻意選擇”,而是“當時士兵的普遍狀態”。

      “我認為豫湘桂之戰潰敗的一個最根本原因,不僅是蔣介石的戰略失據,也不單是中原戰場空虛的問題,而是沒有處理好‘國家與民眾之間關系’的問題。”都梁在作品中寫道,抗戰之初,河南有大批民眾去幫日軍抬糧食,甚至攻擊小股國軍。他們對戰爭時局的認識完全是盲目的。“當時國民政府抓壯丁。在沒有文化的農民腦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國家是‘皇帝’的。他們只有看到親人和家庭被日軍殺害摧殘,才會轉化為自覺的抗戰。”都梁說,在八年抗戰中,中國有很多像佟滿堂這樣的農民。寫抗戰,這種人物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

      還原戰爭真相

      在作品動筆之前,都梁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尋找史料,包括公開的出版物和相關文獻,采訪當年的抗日老兵等,另有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辨別史料真偽。

      都梁發現,距離戰時陪都重慶不遠的貴州獨山縣,是日軍入侵的頂點,也是豫湘桂之戰的終點。然而,中日兩國對此的史料記載卻大相徑庭。日方稱“乘勝占領”,中國國民政府則稱“獨山大捷”。而當地老百姓說,“根本沒什么什么獨山之戰,只是縣城被燒了”。都梁研究后發現,是中國軍隊放棄獨山縣城后,日軍“無血占領”。而日軍之所以沒有繼續深入進攻陪都重慶,是出于戰略考量而非戰斗力衰減。

      一部嚴謹的軍事小說,不僅需要史實真實,各種細節也必須經得起推敲。都梁說,在我們被影視劇培養出來的印象中,國軍軍官往往穿著筆挺軍服,皮鞋光鑒照人,有空就喝咖啡吃西餐,武器也是精良的美式裝備。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除了駐印軍之外,從遠征軍、中央軍到各省地方部隊甚至連鞋子都不發,下級軍官和士兵一律穿著自己打的草鞋。國軍的軍裝也是三年一換。如此,恐怕和瀟灑英挺這樣的形容詞無緣,而是一支衣衫襤褸、叫花子一樣的軍隊。”

      都梁說:“我想重新梳理抗日戰爭中一些模棱兩可的史觀和史實。比如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的配合,比如花園口決堤,這些問題的討論在之前都是政治大于史實。現在過去那么多年,應該客觀評論。”

      曾有人建議都梁不要用“大崩潰”這樣的詞語作為書名。都梁拒絕了:“歷史就是歷史,絕不會因為你的個人好惡而有所改變。而且,慘痛的歷史往往可以使后人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