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
采訪于殿利那天,正趕上“漢語盤點2013”揭曉儀式結束。活動現場,作為嘉賓的于殿利被安排解讀此次選出的國內詞“正能量”。“‘能量’本來就是很正的詞,為什么前面還要加‘正’?這是一種社會不正之風的反映,也是人民對積極向上能量的一種強調和推崇。它反映出來的是一種社會道德風尚的變化,說明人們呼喚和渴望正能量。”作為一項文化公益活動,商務印書館舉辦的“漢語盤點”至今已歷經了八年的歷史。商務的宗旨是“用思想推動社會進步”,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了解民眾的思想呼聲和需求。“我們的所有選題也是如此,要傳播正能量。真正的社會進步一定是在推動普通公眾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的進步。”
從2010年就任商務總經理以來,于殿利真切地感受到肩上的責任和壓力。“商務這樣的百年品牌,到了我們這代人手上,應該思考如何將它發揚光大。”于殿利說他這幾年來就忙一件事——反思出版的意義,以及作為出版人在其中的作用。反思的結果,于殿利歸結成一句話,“用思想推動社會進步”。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尤其是轉企改制之后面臨市場的壓力。
就在幾天前的選題會上,于殿利告誡編輯,千萬別以為那些花花綠綠、一時吸引公眾眼球的東西就是市場。“真正的市場是什么?內容價值就是市場。首先必須保證內容的稀缺性或者獨特性。”這方面,于殿利舉出的例子是2011年開始推出的《中國設計全集》。此前,設計只是附屬于美術,現在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存在,缺乏基礎理論和文獻,而皇皇40卷的《中國設計全集》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這一領域的填補空白之作。第二,如果選題不具有稀缺性(同質化),于殿利也希望挖掘出其獨特的價值來,在他看來,這同樣有市場。“就怕看起來是大眾的選題,但內容不能保證價值的獨特,那市場也是空的。”
于殿利認為,內容價值就是無論怎樣通俗,那僅僅是產品表現形式上的,作為內容質量的要求是一樣的,絕對不能因為是通俗讀物,它的學術性、文化性、思想性標準就要低于學術著作。第二,好的內容還需具備格調。格調體現出的思想性、文化性和學術著作要求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一般的學術著作要遵循學術的語言,顯得更為嚴謹而已。對于普及性質的通俗出版物,于殿利反復強調要守住學術和文化兩個底線,學術方面一定要能禁住是與非、對與錯的考量,文化的底線是一定要有思想性。
說到這里的時候,于殿利再次提到了商務人的使命和責任。“我們是干什么的?我們就是‘用思想推動社會進步’的,我們的內容一定要對人產生正能量。”也正因為如此,商務在整體的選題、生產線的建設、產品集群的發展方面都出了長期規劃。《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截至2013年做到七百種,未來十年計劃出到兩千種;《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一輯獲得“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未來三年計劃做上三百種;以“全球視野、國家戰略和文化自覺”為基本理念,旨在詳盡而深入地考察世界主要國家在國際文化版圖中的地位,以及這些國家制定和實施的文化戰略和戰術的《國際文化版圖研究文庫》,是于殿利過去一年來提得最多的一套叢書,到今年一月份可望推出十種。
工具書也是如此。2013年,商務推出十八個小語種工具書。“這些個小語種工具書國內最多也就三五十個人使用,但還是得出。因為這體現的是一個正在興起的大國對待世界其他各民族文化的態度。”世博會期間,拉脫維亞總統在開館儀式上將商務的《漢語拉脫維亞語大詞典》發布當作一項重要的活動,而為了這一時刻,商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盡力按時趕了出來。說到這些的時候,于殿利強調的仍然是商務人做出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本報記者陳菁霞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