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西藏涌現出各類歌舞作品,可謂雨后春筍、百花齊放。特別是中央召開幾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西藏的藝術事業有了長足進步。有的藝術作品規模史無前例,有的打破了西藏獲獎的歷史紀錄,不少作品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各文藝團體對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成績顯著。如《豐收之夜》、《逛新城》、《洗衣歌》等作品,形式獨特、內容深刻,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不僅成為西藏久演不衰的保留節目,更成為向世界展示西藏發展的經典作品。
從藝術創作和專業的視角審視,當下創作的歌舞與五六十年代創作的優秀歌舞作品的水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其實,從硬件角度來講,過去西藏沒有像樣的劇場和訓練場地,各種設施殘缺不齊,條件比較艱苦。如今,西藏各地區都有現代化的劇場和訓練基地、排練場地,硬件設施基本齊全。拉薩的條件更好一些,有些硬件設施已達到了全國中等水平。從軟件來講,過去從事藝術表演工作的大多數人員是半路出家,基礎相對較差,且專業創作人員很少,演職人員身兼多職。如今,西藏80%以上的演職人員都是科班出身,受過專業系統的訓練。作曲和各種編創人員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達到95%以上。
經過認真比較和反思,筆者認為,西藏的歌舞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在走下坡路,尤其是近幾年來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不太重視民族歌舞的風格特色和藝術創作規律以及職業道德,貪大求洋甚至好功造假的現象時有發生。個別人不太按藝術創作規律進行操作運行,也不太了解西藏歌舞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過去創作中的經驗教訓,粗制濫造,結果不倫不類。
這些問題的出現,有其特殊環境和各種因素。筆者認為,一是指導思想和提高全面素質的問題。二是作者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藝術的執著精神不夠。三是了解社情民意不夠,尤其是缺乏長期深入艱苦生活的精神、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精神,所以在創作中才會無想法、無靈感——不到生活中去,就不可能收集到所需的素材,更產生不了強烈的情感沖擊,碰撞出心靈的火花。四是在學習中缺乏分析和判斷,在借鑒外國和其他民族優秀藝術成果方面,沒有掌握好尺度。在全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世界走向一體化的時代,毛主席所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重要論斷,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應當以我為主,認真學習外國和其他民族的先進思想和科學創作理念,將一切外來的東西變為表現和豐富自己作品的手段,充分地借鑒與運用。五是對西藏傳統歌舞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要認真科學地挖掘整理和傳承發展;另一方面,要根據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的走向,進行合理加工、提煉和創新。創新是西藏傳統歌舞得以繼承的根本,但絕不是毫無根據的胡編亂造。藏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其漫長的歷史淵源和特定的產生原因、形成過程,不是學會幾個動作、接觸一些藝人就可以編的。
在很多方面,老一輩做得更科學、更有前瞻性。當時,他們雖處在西藏變革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復雜尖銳,工作環境和條件非常艱苦。但他們忠于黨、忠于人民,對事業堅貞不屈,而且勇于奉獻,目的地和出發點都如同水晶般清晰可見。他們不怕苦、不怕累,長期深入生活,與藏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細致地了解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同時也掌握了西藏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生活常識以及娛樂方式,積累了大量素材。他們也更好地運用了來自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規律,運用巧妙的技法和真摯的思想情感,對藏民族藝術形式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提煉和突破發展,使編創出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郁的民族風格,以及神奇的藝術感染力。
舞蹈《豐收之夜》的歌舞場景,很好地采用了當時西藏到處可見的生活場景和與眾不同的自然景觀,親切感人。尤其是舞蹈中間老人的幽默詼諧敬酒道白說唱形式,更加符合藏族人民的情感表達方式,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又如對踢踏舞、果諧的提煉和發展,男女群舞和男女對跳的舞蹈編排,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藏族人民豐收后的喜悅之情,充分體現了西藏和平解放后豐衣足食的生活場景,很好地完成了情感主線。
再如表演唱《逛新城》,運用一老一少的表演方式,很好地揭示了當時西藏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和人民心花怒放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父女兩人幽默詼諧的一問一答的表現形式,符合藏族人耿直爽朗的性格和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升華了節目的思想和藝術境界。
又如采用載歌載舞的形式編排出的歌舞《洗衣歌》,體現了新型軍民關系。載歌載舞是藏民族常見的一種歌舞形式,舞離不開歌,歌離不開舞。作者非常巧妙地借用這種藝術形式,加上藏族人洗衣服的肢體動作,并對果諧、踢踏動作進行重新組合、提煉編排,創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蹈語匯,親切可愛、可信度高,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成為當時廣為流行的歌舞節目。
這3個作品的共同特點是以小見大、特色鮮明、立意深刻、表現手法高超。正是因為當時的編創者們有著厚重的生活經歷和敏銳的捕捉能力,才創作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所以,能否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并非取決于客觀條件,而是取決于創作者的政治傾向和對事業的追求以及職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