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2013·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 >> 正文

    尹虎彬介紹小組討論情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1月02日15:18 來源:中國作家網
    尹虎彬介紹小組討論情況

      第一小組參加討論的有李魯平、烏熱爾圖、李騫、周翔、宋生貴、郎偉、李鴻然、郭雪波等,簡單扼要的介紹一下。大致上有兩個討論的話題,第一個主要是比較略帶學術性的就是借助語文學文本詮釋民族歷史和心理認同這個話題,第二、當代民族文學創作的功能,包括文學家和文學評論工作者的對話,談到文學的使命和文學評論家的一些使命。

      第一個問題,簡要介紹一下張春植、鐘進文和周翔三位老師他們各自的研究。張春植做的是關于朝鮮族與朝鮮半島民族,通過文學書寫反映移民者的歷史遭遇和身份認同的轉換。他的視角主要是民族和國家兩個層面的問題,反映的是文學作品當中反映的民族心理意識的跌蕩和人生的起伏。主要談的內容有四個方面:第一、日軍統治時代被迫移入中國的朝鮮半島的朝鮮人和移入中國以后,逐漸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民族,就是朝鮮族。第二、移入中國的朝鮮族如何從鄉村再次移民移入到城市,成為大城市當中的一個城市居民,這時候也有一個國家認同的問題,也有一個身份認同的沖突。第四、全球化時代朝鮮族又到韓國等其他國家打工,這個時候又有一個身份認同的危機。從三個階段,四個層面,從小說創作的文本閱讀來談民族身份的認同問題,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把握上的難度。

      鐘進文教授主要研究了青藏高原若干個民族,比如土族、羌族、裕固族和撒拉族,這些民族的知識精英在新時期民族文學創作中如何重構了民族的歷史,他們用文人理智的英雄和祖先的血誓重構自己的民族歷史,把自己的民族歷史推向遠古,推向很遙遠的那個時代,主要是增加民族自信心和量化民族認同,代表作家是鮑義志等。

      周翔主要研究臺灣原著名文學如何在重構歷史中表達政治訴求,他舉的主要例子是八代,因為臺灣也是受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有50多年,包括后來陸續的一些,之前還有西班牙、荷蘭人的殖民統治,可能對原著名的歷史有遮蔽的傾向。他的論文主要是反映了文學家如何從人類學記載,口存神話和敘事完成形象化的民族歷史的建構。所以,上述三個學者探討的問題大致是相同的領域,通過民族歷史的重構來表達民族認同和一些文化和政治的訴求。

      第二個題主要是當代民族文學創作的中文,主要是文學創作者和批評家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對話。首先是烏熱爾圖先生,他談了四點,他認為少數民族作家要表達本民族的心理、心態、生活和文化,要與本民族的文化有血脈上的聯系,能夠表達少數民族的生活和律動,表現他們的夢想,要有鮮活的意識。他認為作家創作作品的目的是能夠消除人們的心理隔閡。第三、他互換少數民族文學能有高端的、高水平的大評論家出現。第四、談到文學的傳播和社會認知度的問題,希望作協和其他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能夠起到機構的作用,可以擴大少數民族文學潛在的讀者。

      郭雪波蒙古族著名小說家,他主要談到了兩點:第一、他認為對這次作協邀請這么多評論家和專家、學者來探討民族文學創作他有很高的期望值,同時他認為評論家與作家的對話需要更深入,更真誠,更實在。他認為評論家談到文學創作的時候要賦予文學性,要有鮮活的感知,不要有抽象化的傾向。

      第二、他給我們談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北方游牧文明的心靈歷史,宗教和文化如何融入到民族的心理意識之中,如何形成不可磨滅的心靈史。他認為民族文學創作要崇尚自然,要反映充滿神奇和幻想的,能引起心靈自由飛翔的草原大夢,他相信人類無法擺脫大自然神秘密碼的那種與生俱來的決定性,具有一種浪漫情懷。我想這一切都表達了當代作家對現代都市文明的抗拒心理,但是現代性是不可逆轉的,他的談話反映了當代作家的世界觀、價值觀、美學觀和對于民族文學的全面認識。

      阿扎提·蘇里坦教授主要談了文學創作與評論方面的關系,他認為從他自己的經驗來看,文學創作與評論是脫節的,談到新疆的文學創作,比如維吾爾族主要是數量和質量嚴重失衡,大部分作品比較粗淺,有內涵,有深度的作品數量并不多。第三、他談到意識形態和教育宣傳問題,認為我們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搞教條主義,要看老百姓在干什么,在想什么,要想想老百姓的疾苦。民族文學作家創作要成為公心的利器,要在心靈上打動學者,談到新疆的三股勢力,他認為以極端宗教充斥生活文化。第五、他談到要重視母語文學,因為母語文學能夠擴大對外交流的交流渠道,他舉的例子是像土耳其代表團到烏魯木齊參觀一共有五次,大陸是觀光接待的,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談到,因為像土耳其的外軍到烏魯木齊只知道烏魯木齊是一個大市場。實際上烏魯木齊也有文化,有文化傳統的東西,這其實更容易為人類,為民族所理解。最后談到網絡文學和母語的傳播問題,需要大量的翻譯力量來占據數字化的空間,這個問題也很重要。

      接著阿扎提·蘇里坦教授之后,姚新勇教授也談到了新疆的文化建設問題,意識形態的政局,他認為極端宗教發教和世俗文化的缺失是兩個主要矛盾,1989年以來,以傳統文化的回歸為轉變、契機出現了民族傳統意識的強化,也偏離了宗教文化的興盛,簡單化的宗教思想凸顯。他認為應有現代思想的引領,打造多樣化的現代生活文化,實現文化上的交流,實現民族的團結,社會的安定,實現“中國夢”的構建。

      下面李魯平教授,李騫教授,宋生貴教授,郎偉教授,大致談了一下當代文學評論和少數民族文學如何走進教園,如何擴大他們的讀者群,尤其是李鴻然教授談到了民族文學走向世界的問題,他認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過于簡單化,應該擁有完整的表述和新的立意。謝謝各位!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