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2013衛視模式節目:變化快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31日08:47 來源:中國藝術報 吳月玲
    《爸爸去哪兒》《爸爸去哪兒》

      年初東方衛視的《舞林爭霸》再次點燃引進模式節目熱潮,一時間,各衛視競相上馬模式節目,三十多家地方衛視的強弱格局由此引發了猛烈地動蕩,仿佛來到了衛視競爭的“春秋戰國”時代。湖南衛視去年在模式節目上落后一步,讓浙江衛視憑借《中國好聲音》飆至全國衛視第一,今年年初湖南衛視發力,推出《我是歌手》重新回到第一位置,爾后,湖南衛視又推出《中國最強音》繼續強化了湖南衛視在模式節目上的制作能力,年末從韓國引進的《爸爸去哪兒》掀起了親子真人秀節目的熱潮。

      從本土到原創

      當人們驚嘆于《中國好聲音》全面按照T h e V o i c e版權方提供的“寶典”進行制作,僅導師們坐的每把轉椅就價值幾十萬元。巨額投入的背后是中國電視界接觸到了模式節目的嚴謹性。中國電視人發現,嚴格地按“寶典”規定細到了每個燈光的安排,結果是效果還真的不一樣。娛樂節目的制作也像工業流水線一樣,容不得半點隨意。這給中國電視節目界上了一堂十分生動的課。

      今年,隨著X F a c t o r落地湖南衛視成為《中國最強音》 , 《美國偶像》落地東方衛視成為《中國偶像》 ,風靡全球的三大音樂選秀節目都被中國購進,并進行適度的本土化改造。例如《中國最強音》在節目中增加了主持人這一角色,更符合中國人收視的習慣;在分組上也按照中國電視管理部門的要求分為男生組、女生組和大齡組,而沒有美國版的少年組;改變美國版單淘汰制變成十連戰的賽制,使得節目更為引人入勝。

      全國衛視引進模式節目全面開花,也刺激了中國電視人研發原創模式節目。7月份,河南衛視和愛奇藝自制了《漢字英雄》 ,差不多同時期,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也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推出,兩個模式節目不約而同地把資源瞄準了“漢字” ,既能在節目中傳遞中國傳統文化意韻,也切中了時下很多人“提筆忘字”的習慣,讓人重溫漢字的魅力,掀起一股不小的漢字旋風。

      前浪死在沙灘上

      中國的模式節目,無論是引進還是原創,都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節目存活的周期太短了。 《美國偶像》在美國開播了12年,收視率屢創新高。T h e V o i c e 2010年在荷蘭開播以來,可以說是紅遍全球。然而, 《中國好聲音》明年將推出第三季,導師陣容也即將亮相,能否延續今年的那英、張惠妹、庾澄慶、汪峰導師組合還存在變數。可以說,人們看《中國好聲音》 ,一半是為了聽“好聲音” ,另一半是要看四位導師“真性情”的表演。一旦導師不夠大牌,節目的前景就堪憂。

      電視模式節目的生命力除了節目本身以外,還取決于節目之外的衍生產業鏈。例如,年初掀起過一陣舞蹈風潮的東方衛視的《舞林爭霸》是引進自美國的S o y o u t h i n k y o u c a n d a n c e,這個節目從2005年開始在美國福克斯電視網播出。《舞林爭霸》吸引了很多體制內的一流舞蹈演員參加,不少是各大歌舞劇團的首席、團長,拿過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 、拿過“桃李杯”獎的舞者。在專業上他們已經獲得了充分的肯定,參加這一舞蹈真人秀節目的目的只是為了改變舞蹈處于娛樂邊緣的狀態。但是,從今年整個節目的運作來說,只能說他們的這一愿望只實現了一部分。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事,也關系到這一節目的后繼乏力的問題。舞蹈本身在文化產業中占的份額非常少, 《舞林爭霸》在節目的后產品開發上沒有后續動作,也缺乏音樂劇、歌舞劇的市場需求支持,即使是冠軍張傲月,也沒有得到著力推廣。如此一來, 《舞林爭霸》節目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另外,過度煽情化已經引發了觀眾的反感。就像在《舞林爭霸》里,每個選手不管是有沒有,都在大倒苦水,學舞蹈苦,漂在北京苦, 20多歲的小年輕說自己從事這一行買不起房、買不起車……比舞節目一時變成了比誰苦。觀眾從超女開始經受煽情的洗禮,到《中國好聲音》 ,現在已經對煽情有“免疫力”了,同時也對這樣的節目產生了不信任,認為選手在舞臺上是表演。這樣一來,就動搖了真人秀節目的根本。所以,有人感慨中國觀眾的審美疲勞期太短了,模式節目容易“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