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王珮瑜:對京劇執著不因時間改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30日17:40 來源:天天新報

      “余脈相傳”王珮瑜京劇傳統骨子老戲展演在經歷了一年風雨無阻的一月一期后,終將于下月25日以群星版《紅鬃烈馬》畫上圓滿句號。而在上周六,展演第九場的失傳老戲《蘆花河》也以百分百的上座率,將這場京劇的狂歡推向高潮。

      失傳老戲《蘆花河》由瑜老板與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合作復排,演出當日,兩位名角兒在劇中流暢別致的生旦對唱,引發了全場掌聲與喝彩,這份熱度與驟降寒潮形成鮮明反差。王珮瑜表示,就《蘆花河》中的戲份來看,老生其實是第二主角,但在生旦對戲的范疇里,這樣一種唱腔精致、劇情生動的藝術小品如果失傳非常可惜。

      骨子老戲展演引劇迷熱情

      眼看著持續將近一年的“余脈相傳”王珮瑜京劇傳統骨子老戲展演漸進尾聲,這場失傳已久被艱難復排在獻演的《蘆花河》就戲迷而言就彌足珍貴,劇場門口有未及買票、在寒風中苦等退票的老人家直言:“王珮瑜的老戲展演只剩兩場,真是看場少一場了。”而在《蘆花河》演出后,王珮瑜帶著她的京劇伙伴們就在那個舞臺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發布會,為將于下月亮相的封箱戲——群星版《紅鬃烈馬》造勢,同時也以一輯質樸卻情真的短片展現了這一年來臺前幕后的“不容易”。

      “通常人們看到的都是一個角兒在臺上的光鮮璀璨,卻很少有人向他們展現,在成就一個角兒臺上光亮華彩的幕后,有多少人默默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在現場,王珮瑜將包括樂隊、舞美技術、化妝服裝在內所有后臺人員請上舞臺,向大家一一介紹這些和她同甘共苦,一起撐起這整整九臺大戲的“兄弟連”。歷數那些演出排練中最細微的畫面,讓不少觀眾聽得潸然淚下。王珮瑜感慨:“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我們或許不再年輕,但我們對京劇的這份熱忱和執著永遠不會變。”

      和傳統戲曲遭遇的窘境類似,說起京劇人們總也有日漸落幕之感,然而,但凡是親臨骨子老戲展演現場的觀眾,或許很難將這樣的演出和“落寞”、“寂寥”這樣的字眼聯系起來。據天蟾逸夫舞臺統計,到目前為止“余脈相傳”今年的9場演出,平均上座率超過90%,更有近半數達到95%以上。

      記者也從逸夫舞臺管理人員處了解到,往常劇場中滿眼白發蒼蒼的局面在“余脈相傳”的演出現場也已大有改觀。今年九場演出,共舉辦了三次唱片和演出紀念刊的簽售活動,漫長等待的忠實粉絲隊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青春面孔。劇場里母子同行、夫妻結伴、祖孫相攜、全家出動的觀眾越來越多,當然最常見的還是戲迷朋友之間相邀而至,其樂融融。

      群星版《紅鬃烈馬》華麗收尾

      在《蘆花河》演出結束之后,全場觀眾留下參與了關于“余脈相傳”封箱戲的簡短發布會。王珮瑜與她的策劃團隊在演員陣容方面動足了腦筋,為彌補“余脈相傳”全年演出戲碼氣質偏于陽剛的特點,在封箱戲中,瑜老板特別邀請了上海京劇院梅(史依弘)、尚(王維佳)、程(趙歡)、荀(熊明霞)四大流派的青衣演員加盟,又特地從戲校請來了老朋友張派青衣趙群,在《武家坡》中扮演王寶釧,這樣,瑜老板將與“梅尚程荀張”五大流派的青衣同臺,構成了一版獨一無二的《紅鬃烈馬》。

      最后公布的四個折子包括:《三擊掌》(陳少云、趙歡)、《平貴別窯》(傅希如、王維佳)、《武家坡》(王珮瑜、趙群)和《大登殿》(王珮瑜、史依弘、熊明霞)四個經典段落。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