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第二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在文化產業大發展、傳媒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下,中國電視近年來開放吸收世界各國電視文化發展的經驗,積極響應廣大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解放想象力,釋放創造性,帶來了中國電視文藝前所未有、生機勃勃的發展格局,不僅數量龐大的電視劇創作成就斐然,電視綜藝晚會等傳統電視文藝形式不斷吐故納新,而且一些新的電視文藝節目形態,如實景真人秀、歌唱選秀、達人秀、脫口秀、戲劇表演秀等文藝娛樂節目樣態也大量涌現,加上在相關政策推動下,紀錄片、動畫片等過去相對小眾的電視文藝形態也得到了快速成長。在大發展的背景下,如何理性地分析中國電視文藝的走向、如何解析電視文藝思潮、如何引領電視文藝向著為人民服務、為民族復興吶喊的大方向發展,都迫切需要現象梳理、理論總結、學術闡釋和思想辨析。近期,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第二卷)》應運而生,體現出其鮮明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從2010年開始組織編寫、連續出版《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如今出版的是總結梳理2010—2011年度的第二卷藍皮書。這本藍皮書延續了第一卷的優點,在內容的全面性、作者的權威性、資料的詳實性、立場的鮮明性上,成為中國電視文藝發展現狀的一面鏡子,一方面對發展經驗進行總結,另一方面對發展誤區給出警示。其大量客觀數據的準確性大大提高了報告的文獻價值,而其對近兩年來若干重大電視文藝現象的專題性分析則明顯提高了報告的理性深度和學術深度,也強化了報告對電視文藝健康發展體現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本卷特別令人矚目的是新增加了“電視藝術理論與評論發展報告”、20多位“飛天獎”獲獎作品導演的闡述以及“全國電視文藝(文化)節目集萃”等部分,不僅填補了此前研究的空缺,而且為電視文藝的創作研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參考資料。特別是理論與評論部分,不僅體現了重視理論批評在電視文藝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動、促進、監督、引導作用,而且也通過對本年度重要的理論批評觀點的評述,概括了本年度電視文藝理論的發展和電視文藝批評的特點。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重視理論批評建設,為電視文藝發展創造良好“輿論”環境的功能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近年來中國電視文藝發展的種種重大現象,都在這本報告的視野中得到了體現,對發展的如火如荼的電視動畫的冷思考,對電視戲曲節目求新求變的探索路徑的討論,對海外大量引進電視節目模式現象的反思,對電視節目評價體系如何突破唯收視率標準的嘗試,還包括兩年之間中國電視文藝相關節目的資料、圖表、評價信息等等,本書可以說在照顧全面性的前提下,對一些重大的電視文藝現象都不回避、不畏難,而是放到中國社會發展、電視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分析討論,一方面看到電視文藝種種現象產生的“合理性”,一方面看到中國電視文藝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從這面鏡子中,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電視文藝的現狀,也是中國電視文藝發展的未來。
嚴格來說,中國并不缺少電視評論,缺少的只是立場鮮明、實事求是的電視評論。當年魯迅先生所諷刺的所謂“罵殺”和“捧殺”式批評還在泛濫,而這卷藍皮書卻堅持以理服人、以事實說話的態度,堅持弘揚先進文化、傳承創新的立場,對當前電視文藝創作中的媚俗、庸俗、低俗之風提出尖銳批評,對各種盲目跟風、簡單模仿、粗制濫造的浮躁現象進行了嚴肅的分析,體現了引領中國電視文藝更好地適應改革開放新階段、適應全球化大背景、適應觀眾精神文化需求變化的自覺意識。所以,這卷藍皮書,不僅有“冷冰冰”的數字,活生生的案例,同時還有一種引領文藝發展的態度和溫度,體現了推動中國電視文藝面向中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努力。
也許,由于本書作者比較多,各章節之間的寫作水平還不完全平衡,客觀文獻與主觀評價之間的平衡和協調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而且卷帙浩繁帶來的時效性相對滯后,也許都是這本藍皮書在未來的寫作和出版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是無論如何,它都可以說是中國電視文藝發展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不僅反映著令人眼花繚亂的電視文藝的飛速發展,而且反映著我們對待這種發展的立場、態度和期望。這面鏡子,為電視文藝“正衣冠”提供了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