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百花齊放新意多——2013年電視劇盤點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23日10:39 來源: 光明日報 韓業庭
    電視劇《咱們結婚吧》劇照

      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宏觀調控下,2013年的電視熒屏沒有出現題材扎堆的亂象,宮斗熱、家斗熱、諜戰熱逐漸趨于理智,簡單模仿、粗制濫造之風得到了一定程度地遏制。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家庭倫理題材、抗戰題材以及古裝劇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創新。

    革命歷史題材敢于反思歷史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被公認為“不好拍,難好看”。現實中,人物臉譜化、說教味太濃確實是這類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通病。2013年以《尋路》《陳云》《聶榮臻》《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一批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卻努力嘗試創新。

      《尋路》講述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遵義會議召開這段歷史時期,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在曲折和挫折中尋求中國革 命發展之路的艱難歷程。此劇的亮點不在于戰爭場面有多激烈,也不在于故事有多少懸念,而在于引導人們從歷史的高度甚至哲學的高度去反思革命歷史,給人以深 刻的教育與啟示。正是由于該劇的“歷史反思性”,使得劇中的歷史人物比過去更接近“真相”。比如,朱德軍事上的才能不容置疑,但由于性格原因,戰略失誤較 多,陳毅也是“喝洋墨水”的,當時同毛澤東也是有分歧的,最終,通過事實讓他更加認可毛澤東指揮的正確。

      《陳云》《聶榮臻》《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傳記片則對這些歷史偉人進行了全方位的表現——從出生到青少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這些電視劇一 方面再現了偉人們的成長軌跡,具有一定的揭秘性,增強了電視劇的觀賞性;另一方面“以人話史”,也有重新梳理歷史的功用。通過聶榮臻,觀眾重溫了“兩彈一 星”的研制歷程,通過陳云,觀眾回顧了改革開放的激蕩歲月,通過毛澤東,觀眾再次走進建國大業的那段歷史。

      總之,2013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多了一些客觀,少了一些夸張,多了一些反思,少了一些粉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這種轉變,一方面說明電視劇創作人員的成熟,另一方面更說明我們黨執政64年后的自信與自醒。

    古裝劇投資進入億元時代

      2013年的古裝劇進入了大制作時代。《楚漢傳奇》《花木蘭傳奇》《趙氏孤兒案》《精忠岳飛》《大秦帝國之縱橫》等古裝劇,體量上少則四五 十集,多則七八十集,投資動輒一兩億元。大投資使得這些劇在制作水平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這些作品大都能以歷史正劇的姿態從“大歷史”的角度去敘事,在文 化品位和美學品格上,各有獨到之處,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近年來古裝“雷劇”橫行的局面。不過,在收獲良好口碑的同時,在收視率上這些劇卻表現平平,陷入了 “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與此相反,《隋唐演義》《唐朝浪漫英雄》《陸貞傳奇》《新洛神》等古裝青春偶像題材卻大受歡迎。比如由新人趙麗穎主演的《陸貞傳奇》大勝由 陳道明主演的《楚漢傳奇》,收視率一度奪冠。業內人士分析,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現在的電視劇觀眾已經年輕化了,傳統的審美不能給他們帶來新鮮感,因此,這 給傳統的電視劇創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或許正是為了迎合年輕觀眾的口味,2013年先后重拍的古裝武俠題材《笑傲江湖》《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無一例外都走青春偶像路線,劇情結構也進行了大量修改。不過,這也引來了不尊重原著、肆意解構經典的批評。

    都市家庭題材繼續領跑收視

      在數量上,當代都市題材已連續多年居電視劇各題材之首,今年也不例外,這是當下我國城市化進程在電視熒屏上的反映。《小兒難養》《寶貝》 《辣媽正傳》《小爸爸》等聚焦“80后”一代的育兒問題,表現了初為人父、人母的“80后”,在育兒問題上的糾結、彷徨以及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和父輩們的差 異。《老有所依》第一次把目光對準都市養老話題。這些電視劇不僅是對當下都市家庭生活的直視,也是對計劃生育問題、獨生子女問題以及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 的反思。

      《二叔》《正陽門下》講述了在社會進步和家庭變革中的個體成長。《有你才幸福》揭示了金錢拜物思想對親情和人倫的傷害以及喪偶老人的孤獨無 依。《門第》展示了只有在婚姻的博弈中互相體諒,互相關懷,攜手走出“門第”差異,才能收獲幸福的道理。《親情保衛戰》表達了“打破冷漠壁壘,保衛親情” 的主題。《盛夏晚晴天》《非緣勿擾》《咱們結婚吧》則聚焦都市中的“剩男”“剩女”“不婚族”,揭示了都市白領在婚戀上的困境。上述電視劇,關注點不同, 內容各異,反映了都市中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說明了都市家庭題材劇創作視野的開闊。

      《全家福》和《勸和小組》與上述都市家庭劇有所不同。《全家福》通過北京城里三戶人家60年里的風風雨雨,折射出中國六十多年來的社會變遷 與進步,表現了老百姓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幸福之路的曲折歷程,表面寫“家”,實則寫“國”,全劇透露出濃濃的家國情懷。《勸和小組》通過講述由幾 個普通居民組成的“勸和小組”幫助其他居民走出困境的故事,闡述了“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傳統理念。

      不僅數量上多于其他題材,收視率上,今年的都市家庭題材整體上也比其他題材更受觀眾歡迎。這或許因為都市家庭題材跟老百姓的生活最貼近,是最“接地氣”的電視劇類型。

    抗戰題材嘗試角度創新

      抗戰題材一直是電視劇熒屏上的寵兒。不過,2013年的抗戰題材劇,鮮有像《亮劍》一樣正面講述抗戰故事的,而是嘗試在敘述角度上進行創新。

      《戰火大金脈》講述了財經戰線上的抗戰故事,《穿越烽火線》帶觀眾走進抗戰中的八路軍保育院,《向著勝利前進》《江湖正道》寫土匪抗戰,《打狗棍》寫乞丐抗戰。相比之下,寫敵后抗戰的《零炮樓》和講述晉察冀老百姓抗戰故事的《我的故鄉晉察冀》顯得比較傳統。

      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抗戰題材劇打著“創新”旗號,肆意歪曲抗戰歷史,盲目追求獵奇元素,在觀眾中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

      諜戰劇在2013年終于降溫,只有《槍花》《射天狼》《風影》《火線三兄弟》等幾部,且質量平平,《潛伏》所制造的諜戰劇的高峰恐怕一時很難超越。

    民族、軍旅題材優秀作品還顯太少

      民族題材方面,分別講述西藏和新疆故事的《西藏秘密》和《阿娜爾汗》是其中的代表,它們真實反映了民族生活,歌頌了民族團結,并在央視播出,頗受好評,但這并未改變民族題材電視劇太少的局面。

      大膽啟用新人并融入不少商業元素的當代軍旅題材劇《特種兵之火鳳凰》,為當代軍旅題材電視劇創作吹來一股清新之風,取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 贏,為主旋律影視劇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與前幾年的軍旅題材創作相比,今年整體水平下行的趨勢顯而易見,如何讓軍旅題材重振雄風也給藝術創作提出了新的 課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濠电偞鍨堕幖鈺呭储閻撳篃鐟拔旀担鐟邦€撳┑鐘诧工閸燁偆绮堥崒鐐粹拺闁圭粯甯炲暩闂佺偓鏌ㄩ澶婎潖瑜版帒鍨傛い鏂垮⒔閻浹囨煟閻樿精顒熼柛顭戝灣閳ь剟娼ч張顒勬晬閹邦剦娼ㄩ柍褜鍓熷畷鎶芥偋閸偅效闁瑰吋鐣崹娲Φ閻斿吋鐓曢柡鍐╂尰鐎氾拷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濠电偛鐡ㄧ划搴ㄥ磿閵堝鍎嶆い鏍仜濡﹢鏌涢妷鎴濊嫰婵★拷
    • <闂佽崵濮村ú锕傘€冮崨鏉戝瀭闁跨噦鎷�
    • 婵犳鍠楄摫闁搞劏娉涜灋鐎光偓閸曨偅顥濋梺鎼炲劀鐏炶棄韦
    • 濠电偞鍨堕幖鈺呭储閻撳篃鐟拔旀担鐟邦€撳┑鐘诧工閸犳岸宕埀锟�
    • 闂佽绻愮换鎰崲濡ゅ拋鏁嬮柍鍝勬噺閻掕顭跨捄鐚村伐闁诲骏鎷�
    • 闂傚倸鍊甸崑鎾绘偣閹帒濡挎俊鍙夌墵閹ǹ绠涢幘鍓侇啈濡炪倖娲嶉弲鐘诲蓟閸涱喖绶炲┑鐘插€绘禍锟�
    • 濠电偠鎻徊鍓у垝瀹€鍕垫晩鐎广儱顦Λ姗€鏌涢妷锝呭闁哥姴鎳橀弻鐔烘媼鐟欏嫬顏�
    • 濠电偞鍨堕幖鈺呭储閻撳篃鐟拔旈崨顓炲敤闂佺偨鍎村▍鏇㈡偪椤曗偓閺岋繝宕掑顓熸倷濡炪倖甯幏锟�
    • 濠电偠鎻徊鍓у垝瀹€鍕垫晩鐎广儱顦粈鍕煣韫囨洘鍤€妞わ綀鍋愮槐鎺楀焵椤掑嫭鏅搁柨鐕傛嫹
    • 濠电偠鎻徊鍓у垝瀹€鍕垫晩鐎广儱顦伴悞缁樻叏濡澧柛鐑囨嫹

    博 客

    缂備緡鍠楅崕鎶藉磽閻㈢ǹ纭€婵﹩鍘介悗锟�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