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王蒙:永遠不忘那個最初的年代

    ——王蒙在《青春萬歲》的中學里回憶青春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20日10:37 來源:中國藝術報 李超
    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青春萬歲》封面 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青春萬歲》封面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12月3日的下午,伴隨著輕快的音樂,北京市東直門中學的20名高一學生用他們青春激昂的嗓音朗誦著王蒙寫于60年前的《青春萬歲》序詩,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和東直門中學聯(lián)合舉辦的“不同的時代,同樣的青春——王蒙與青少年學生面對面暨《青春萬歲》創(chuàng)作六十周年紀念活動”的現(xiàn)場,王蒙直言,這仿佛讓他回到了60年前,回到了那個青春飛揚、充滿激情和理想的年代。

      《青春萬歲》是王蒙19歲時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進入文壇的處女作。這部小說集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浪漫主義于一身,描寫了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中學生生活,生動地展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學生們?nèi)缭娝聘璧那啻簹q月,具有濃郁的青春氣息和時代烙印。王蒙在寫作《青春萬歲》時,是北京市東城區(qū)一名年輕的共青團干部,這部小說的寫作素材、寫作背景也與他的工作對象、生活經(jīng)歷密切相關,小說中的“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正是如今的東直門中學。

      據(jù)王蒙回憶,當時的“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參與革命運動的學生特別多,而當年參與革命運動的中學生與現(xiàn)在的中學生完全不一樣,那都是“燃燒的青年” 。王蒙說,他們那一代人見證了舊中國的滅亡,也見證了新中國的建立,當時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激情,他們的青春就像歌曲唱的那樣:“我們的青春像烈火一樣的鮮紅,燃燒在充滿荊棘的原野;我們的青春像海燕一般的英勇,飛翔在暴風雨的天空。 ”回憶起青春,王蒙不禁唱起了當年的那首歌曲。“就是覺得每天都不一樣,每一個日子都金光閃閃,每一天都快樂無比,因為新中國的建立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希望,現(xiàn)在的人可能體會不到那種感覺。 ”王蒙回憶起那段日子依然激情澎湃。

      20世紀50年代初,東直門中學的前身——當時的“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有一個高中班的學生都喜歡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于是就把主人公的名字——保爾·柯察金用到了自己班級頭上,命名為“保爾班” 。“保爾班”要求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功課好的幫助功課差的,體育好的幫助體育差的,如果發(fā)現(xiàn)缺點還要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求得全班的共同進步。“保爾班”還有自己的班級日記,記錄著每天發(fā)生的事情,例如同學們讀了一本新書、看了一幅新畫或者學了一首新歌;如果哪個同學違反了學校紀律也會在日記里對自己進行深刻的批評和反思;甚至同學之間的相互關懷也被記錄其中。

      王蒙說,當時看到“保爾班”的日記非常感動,覺得“保爾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全都是保爾·柯察金和達雅·柯察金娜那樣的革命精英。于是,這個令王蒙感動的“保爾班”就被他寫進了小說,成為了《青春萬歲》的創(chuàng)作原型。但《青春萬歲》并不局限于“保爾班” ,實際上吸收了多方面的元素。王蒙表示,例如當時的共青團非常活躍,組織了很多像參軍、甚至學校招生這樣的社會活動,在當時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因此, 《青春萬歲》除了對青春、中學的懷念以外,也寄托了他個人作為當時的共青團干部,對團組織的高度評價和懷念。

      和新中國建立后的歷史動蕩有關, 《青春萬歲》的創(chuàng)作和出版也充滿了波折。小說于1953年開始創(chuàng)作, 1956年修改定稿,1957年部分章節(jié)在一些報紙發(fā)表、連載。而此后的20余年,王蒙的人生發(fā)生巨變,這部小說也隨之冷藏。直到“文革”后的1979年,當時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韋君宜力主出版《青春萬歲》 ,王蒙這部充滿活力的小說才重新登上舞臺,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成為當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

      提到這些坎坷和曲折,王蒙表示,坎坷和曲折并不可怕,也不可能沒有,不過他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最初的年代,他們有過的激情、理想和高唱過的歌。至于原因,王蒙說因為他們親眼見證了舊中國的衰亡、混亂,然后看到了新中國的光明與希望,所以每個人都有過那種使不完的干勁和熱情。 《青春萬歲》從1979年全書出版至今已有44年,仍持續(xù)出版,受讀者追捧。王蒙認為這說明人間的相信美好不會滅絕,向往美好不會滅絕,“保爾班”的美好記憶也不會滅絕。“我們那一代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相信美好,相信未來。現(xiàn)在的年輕人也應該燃燒起來,我們總要有一種相信。 ”王蒙說。

      無論生在什么時代,青春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我雖然已經(jīng)年歲很高了,但仍然愿意和大家一樣,只要活一天就愿意保持一顆相信美好的心,保持一顆期待美好的心。 ”當活動進入尾聲,“老青年”王蒙這樣對現(xiàn)場的幾百名新青年寄語。

      現(xiàn)場問答

      問:王蒙老師,您是如何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這條道路的?

      答:這個很有意思,從初中起我就特別喜愛語文和數(shù)學。后來作為團干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時候,我非常激動,當時看了一部蘇聯(lián)小說里寫的建筑師在建筑工地上的故事,看得如醉如癡,當時就想我要學建筑當建筑師,在建筑工地的腳手架上度過我的青春。于是給組織上寫報告,說我要考大學學建筑系,結果受到領導的批評,說不安心工作。最后沒轍了,想來想去,干脆自學文學,寫小說,而且要寫長篇小說。所以就這樣,初生之犢不怕虎,就開始寫了起來。

      問:在《青春萬歲》這部小說里,有沒有您個人的影子,或者比較認同的那個人?

      答:每個人寫小說的情況不一樣,我的小說里虛構性大于紀實性。 《青春萬歲》主要寫了對那個時代的感受,對生活的感受,對青春的感受。哪個是我自己的影子?因為當時男女分校,小說主要寫了一些女生,男性角色也不多,我實在沒有辦法說哪個人是我自己,因為它就是小說。

      問:您那時的青春和現(xiàn)代的青春有什么區(qū)別,又有哪些相同之處?

      答:兩個時代的青春有它的相同之處,比如熱情、感情豐富、善良純真、期待美好的未來等。但是隨著環(huán)境的不同,“青春萬歲”也是各式各樣的,我們這一代人有一種特殊的幸福,就是經(jīng)歷了重大的歷史轉折,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一次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共同綱領、抗美援朝、中蘇結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等。現(xiàn)在沒有那么多重大社會活動,生活方式也不一樣了,但我相信每個年輕人心里面都有一顆火熱的心,有一種期待,也有一份激情。

      問:您曾經(jīng)歷過“文革” ,如何在那樣的時光里保持自己的激情?

      答:“文革”中保持激情,我并沒有做到,也有得過且過的一面。我覺得人得有耐心,有時候耐心比智慧更重要,因為有時候一下子看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但我有兩條,第一條,我從沒喪失對生活的興趣;第二條,在最艱難的時候還能學習。困境人人都會碰到,但是我沒有權力悲觀,沒有權力不善待自己的生命,沒有權力停止學習。

      問:最近有一個提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明年我將衰老” ,也是您一部小說的題目。您一方面說“青春萬歲” ,要保持著對生活、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情,但又突然提到了這樣的概念,兩者是怎樣的關系?

      答:事情是這樣的,大約五年之前,一家媒體訪問我,找了個“70后”的年輕女作家向我提問:您現(xiàn)在有沒有力不從心、記憶力減退等衰老的感覺和痛苦?我聽了以后就覺得難以回答,畢竟當時我已經(jīng)75歲左右了。如果我回答沒有,身體還棒著呢,不太合適。因為在一個30多歲的女作家面前賣萌,我覺得不應該那么做。那我回答是,老糊涂了,又感覺有點泄氣。所以我就說,暫時還沒有這種感覺,估計明年就有了。這個說法就這樣產(chǎn)生了。第一,我承認人都是會衰老的,衰老是人生中的應有之意,但我覺得不是今年,而是明年,如果明年還僥幸沒有特別衰老,還有明年。大家放心,王蒙一定會衰老。但在沒有衰老以前,我們還照樣“青春萬歲” 。

      問: 《青春萬歲》的創(chuàng)作選取了很多學生時代的生活片段,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主要選取了哪些生活片斷呢?

      答:選取哪些生活片斷寫進小說?等我明年出的小說好不好?到時候就知道我選了哪些片斷了。我現(xiàn)在寫的長篇小說,題目叫《煩悶與激情》 ,預計明年夏天會和各位見面。

      (本報實習記者李超整理)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