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生于85后的七堇年,從第六屆新概念大賽第一名《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嶄露頭角到2010年榮獲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暌別五年后她推出最新力作《平生歡》,講述與命運相遇的故事。
一厚重青春
“許多事,只有回想起來的時候才覺得它曾經很美好,而當時正經歷的時候并不這么覺得。我想青春時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青年作家七堇年暌別五年最新長篇力作《平生歡》于近日上市。這本書是七堇年從2002年開始寫作后出版的第三部長篇小說, 距離上一部長篇《瀾本嫁衣》時隔五年。《平生歡》講述生活在小城霧江的一群軍工廠子弟關于親情、友情、愛情的成長故事。以邵然為主線,邱天、李平義、白楊、陳臣等一群同學的人生軌跡為副線,在多條線索的交叉行進中呈現了不同家庭背景、個性、機遇所造就的多樣人生。
談及新作的創作靈感來源,七堇年坦言,出發點是“致青春”。“或者說是一種紀念,對青春的紀念。我覺得青春是人生一段經歷。許多事,只有回想起來的時候才覺得它曾經很美好,而當時正經歷的時候并不這么覺得。我想青春時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春其實和任何一段人生時光沒什么區別,一樣都有快樂都有痛苦,所有的美好和敬意,都是在它即將逝去或逝去的時候才察覺的。所以,這個故事算是我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后的產物吧。具體一點兒說,講的是一群年輕人的故事,講他們成長的一些經歷,每個人物大概都是一種類型的代表,也基本上是80后青年的一部分寫照吧。”
《平生歡》以男性視角邵然為主來敘述故事,七堇年告訴記者,自己的很多作品基本上都是以男性視角的第一人稱來寫作的。“其實這本書中穿插了其他的敘述角度,我處理的比較隨意。一個好的寫作者不應該受限于自己的本身性別,寫起來也算是一種挑戰。”前后寫作時間經歷了兩年多,她坦言,有過中斷,自己是寫的比較慢的。“但是寫出來是與最初的設定沒有什么差別,我就是想寫一個類似于‘青春史’這樣的東西。
“我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了新疆,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我對父親沒什么印象,沒有擁有過就不存在失去。但我的媽媽還是告訴我,我必須要比別人堅強、懂事,我要遭遇的必定比別人多。因此,我的心態也比同齡人成熟,別人在五歲的時候我得是十歲的心智。可能因此看問題比一般孩子更透徹一些。”七堇年坦言,自己的青春和大家都一樣,經歷高考、大學、畢業、工作。“其實挺普通的,沒有什么異樣。”雖然獲得第六屆新概念大賽第一名,但她表示,自己并不算一舉成名。“從來沒有。現在也不能說‘成名’。我只能說,我感到命運對我特別寬宏,對我的寫作才能有了回饋,我能靠它生存,靠它獲得更寬廣的人生。這多難得啊,現在世道這么浮躁,寫作也早就不那么純粹,還能靠寫作生活的實在是很少。有太多寫作的人,寫得太好的人了,我只是比較幸運而已。但我覺得,這一切,運氣的成分占20%吧,剩下80%,畢竟還是因為,有這個才能和底氣。”
她特別提到《一代宗師》電影里邊說武功的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覺得就希望讀者能從這本書中,見自己吧。向歲月與記憶致敬。”
二關注社會
“我喜歡踏踏實實地生活,不愛湊熱鬧。作家就應該安靜地寫作,作家再熱鬧,也熱鬧不過明星。”
生于85后的青年作家七堇年,被稱為是近年來文壇罕見的嚴肅文學派作者,后安妮寶貝時代代表。五年中,七堇年一邊創作新長篇,一邊在香港浸會大學攻讀新聞傳媒研究生,期間除了出版了散文集《塵曲》外,幾乎很少拋頭露面,“我喜歡踏踏實實地生活,不愛湊熱鬧。作家就應該安靜地寫作,作家再熱鬧,也熱鬧不過明星。”
“我2010年末有出版《塵曲》,是一本散文小說集。不過要說距離上一本長篇小說,確實有五年了。五年時間挺快的,這五年時間,讀研,畢業,工作,旅行,也寫作。我是寫得比較慢的類型,總覺得有很多積累了才能往外掏。也謝謝讀者們的耐心等待。”七堇年這樣講述自己五年來的生活。
談及為什么選擇去香港浸會大學攻讀國際新聞專業研究生,她表示:“國際新聞專業是香港浸會大學比較強的一個專業。目的也就是拓展一些視野,豐富經歷,多學習學習吧,然后我放心不下母親,也不想走遠了,就選擇了香港。香港很國際化,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那一年的生活給我很多感受。最有意思的就是和同學們一起做presentation啊,研究課題啊,這些。我很懷念在浸會大學的圖書館安心讀書的感覺,那是最后能靜心學習讀書的時間了。”她說:“最困難的事情……還好,不覺得有太大困難。比較遺憾還是沒能學好粵語。”
和過去相比,這五年的體驗在小說寫作時帶來的變化是什么?“我覺得我是成長型的作者,我在成長,我的讀者們也在成長。我筆下關注的東西也在隨著閱歷的推進而改變。寫作時最大的改變,應該是下筆更克制,更內斂了。最近讀一本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文集,他說,一部好的電影的關鍵不是釋放情緒,而是壓抑情緒(大意如此),我的理解就是“內容的情感張力”吧。這種境界我也在逐漸學習向它靠攏。年少的時候對很多事物的認識是非黑即白的,不是對就是錯。現在對事物的理解更寬容,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條漫長的灰色地帶。經過這些年,我的作品跟過去相比變得更成熟一些,也更樸素了。這應該是最大的變化。”
有評價說,《平生歡》是七堇年“告別青春寫作,從關注自我到關注社會變遷”的代表。對此,她表示,可以這么理解。“寫完這本書,就像在一條長長的臺階上,又邁上了幾步,又上了一級。有更多的往事和經歷成為了歷史,在我身后,支撐我邁上這一級臺階,但往上看,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這本書是關于80后這一代年輕人的成長史,青春史這樣的東西,它有更多的社會關懷在里面,而不僅僅是自我情感宣泄。青春年華到了結婚、成家立業時也算是告一段落,往后還有更多故事。”
對話
樸素生活 遙遠夢想
山東商報:寫作是出賣自己出賣朋友的事情,這部小說里,自己生活經歷和朋友的影子占多少比例?
七堇年:很難確切講有多少比例,很多素材不見得是身邊的。但老話不是說么,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確實有很多素材來源于現實個例。一小半吧估計。這應該談不上是出賣吧,注重保護隱私的是基本的意識吧,我不會輕易將別人的事情原封不動搬過來。
山東商報:“生于85后的青年作家七堇年,是近年來文壇罕見的嚴肅文學派作者,后安妮寶貝時代代表。”對這個評價您怎么看?
七堇年:標簽是很多的,但能和前輩放在一起比較是榮幸。可能各個作者的風格,在不同的讀者眼里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會和安妮老師聯系起來。可能過去我多年前的東西,確實文風也有一絲相似的感覺吧。我本身不敢高攀嚴肅文學等等標簽,嚴肅和認真只是一種心態,寫作者的態度。我自己覺得應當保持的東西。
山東商報:您說過,“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有消息說,“香港浸會大學碩士畢業后,七堇年選擇悄悄在成都某大學找了一份1600元月薪的行政工作。”當時為什么找一份這樣連房租都不夠的工作,而且是處理瑣碎事情的?
七堇年:為了體驗生活吧。許多人也覺得我確實沒有必要工作,也確實不是為了糊口,更多的是為了人生經歷和體驗,經歷是很重要的東西,對寫作者而言。如果只是坐在閣樓里面想象,實在不夠接地氣,都沒有工作經歷的話,怎么感受生活呢。我很感激那一段經歷,讓我學到很多,也讓我更珍惜自由的生活。處理瑣碎事情也是對性格的磨練,讓人謙虛,讓人明白生活不易。總之豐富的人生經歷會是財富,意義不在于工資。
山東商報:您將擔任全新改版的《青年作家》的執行主編,選擇這個工作的意義是?將把這個刊物變成怎樣的風格?希望它達到怎樣的狀態?
七堇年:一個過渡和鍛煉機會吧,一切順其自然,努力就好。純文學雜志很艱難,能貢獻微薄之力是榮幸。《青年作家》將是一本注重發現可讀性的純文學,以“文學之內,視野之外”為標桿的雜志,力爭有國際視野。現在一切還在準備,所以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