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邵璞焦墨藝術研討會 >> 正文

    陳履生發言: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17日16:11 來源:中國作家網

      邵璞先生以焦墨見長,他的畫我之前看得不算多,但是我對焦墨很有興趣,不管從晚明以來還是到當代的張仃先生,焦墨散發的“墨”所蘊含的獨特的中國文化的氣息,沁入我的心脾,如同呼吸了新鮮空氣一樣。我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就不斷參加張仃先生的焦墨藝術研討會,參加過很多場。對于一位畫家來說,能夠選擇焦墨首先說明他品位不低,因為一般人不會選擇焦墨,而選擇焦墨對畫家也往往可能吃力不討好,普通社會大眾不太認可焦墨,不太能看懂焦墨。

      面對當代中國水墨畫的現時發展,我認為我們的很多畫家應該更多地做一些普及和引導工作,提升大眾的審美水平。因為水墨審美實際上是在21世紀存在著水墨傳統斷裂的問題,我們的公眾現在常常會熱衷于一些膚淺的畫法,或者是追捧那些流行的名家,而社會所追捧的或者所欣賞的那一些畫法、技法,可能是與我們的傳統有一些區別,其中所缺失的不僅僅是中國書法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缺失中國文化的內涵與韻味。因此,我們畫家在努力畫好自己畫的同時,還是應該更多地努力去做一些普及性的工作,讓公眾能夠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對文人藝術有所了解,審美有所提高。比如就焦墨而言,怎么欣賞焦墨,焦墨之焦的藝術優長在哪里,畫家是如何營造這種筆墨的感覺,等等,我認為非常值得研究,畫家從事這種藝術探索,也更加難能可貴。我陸續看到邵璞先生的一些焦墨作品,感覺邵璞先生的焦墨是以他自己的筆墨方式,保留了焦墨蒼勁深沉的那部分內容與特色,同時,畫面的整體結構留了很多白的筆線在其中,所以,灰的調子在焦墨中能夠彰顯出來,這實際上是在整個焦墨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感之所在。畫家隨興所至,無意中筆墨布局,如同對待山川丘壑一樣了然于胸,值得稱道。邵璞先生比較全才,在藝術領域有多方面的優秀表現,我認為他的畫如果把書法結合起來,讓他的書法特點在其中發揮更加醒目的作用,他的畫作還會再有進一步提升;能把書法的感覺融入到焦墨創作之中,那么,他的畫也會更有獨到味道。

      總之,焦墨畫好了非常不容易,因為它的圖式相對簡單,筆墨相對單一,在這種單一和簡單中要營造出豐富的圖像和獨特的審美感覺是相當有難度的。因此,如何在圖式上解決焦墨山石的結構,以及營造風光(或山水)的文化感覺,我認為還是要下工夫。從我直觀感覺出發,看邵璞的畫,這種大的焦墨的感覺和視覺沖擊力還是非常好、非常強,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與雅致韻味。但是從展覽的角度講,在一個展覽的空間中如何把握差異性,在畫面結構上還要繼續探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