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視點 >> 正文
中央電視臺一直領跑著中國電視動畫的發展,在上世紀90年代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動畫片,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2007年,央視成立動畫公司,開始轉企改制,由昔日“皇帝女兒不愁嫁”的事業單位變為市場化的企業,從理念到操作,從機制到市場,從傳統型到國際化,從做片子到做品牌,開始自己的新探索。
舊瓶裝新酒
近日,《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熱播,使這部經典動畫再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之中。作為這部片子的締造者,央視動畫有限公司也借此機會交上了自己的“改革”答卷。
“雖然轉制成了企業,但為孩子們創造優質動畫片的職責和使命沒有變,事業單位積累的節目口碑、經典品牌和精神財富不能丟”。央視動畫總經理蔡志軍履新后確定了這樣的發展思路,“要揚長避短,把過去的優勢資源用活、用好,成為轉制企業發展新動力。”
據蔡志軍介紹,通過梳理自有品牌,央視動畫率先制作推出了動畫系列片《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部經典的重新演繹,十分貼近當代孩子的現實生活,并堅持了積極向上的價值導向。
央視動畫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新內容、高水準的經典動畫片成為新一代兒童的“精神食糧”。“雖然還是老品牌,但運作手法已完全不同。以前是自產自播,臺里要播動畫片,我們做好就行,不用想市場銷售。”蔡志軍說,“現在進了市場,既要保證央視的文化引領和作品風格,還得保證收視率,使自有品牌產生最大化的市場效益。”
佳木引良禽
日前,在《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發布會上,央視動畫展現出了“廣羅天下人才”的姿態,與諸多一流強手簽約:引入國際領先人才,與迪士尼《花木蘭》美術總設計、《瘋狂原始人》故事設計張振益簽約,成立“央視動畫張振益工作室”;與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和浙江傳媒學院簽約,合作建立“前期策劃工作室”。
在過去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央視動畫形成了強大的制作團隊,但面對市場時,前端的策劃創作團隊和后端的市場團隊顯然屬于薄弱環節。蔡志軍認為,這種“紡錘形”的團隊不能滿足市場化運營的要求,應該通過國內外強強合作,加強隊伍建設,增強企業實力,尤其要增強策劃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好的動畫片,離不開好的創意和故事,離不開優秀人才。央視動畫與高校和高端人才的合作,讓我相信央視動畫有了堅定而光明的發展方向。”中央電視臺總編輯羅明還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希望有一天在戛納電影節上看到央視動畫制作的動畫精品。”
機制促活力
“縱觀世界知名的動畫公司和成功的動畫片,制片人的作用舉足輕重。”蔡志軍說,“國外的動畫制片人制已經很成熟,他們是真正的復合型人才,懂藝術、懂技術、懂市場。目前中國這樣的人才很稀缺,我們不能等,只能用過渡性的辦法。”
在《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央視動畫創造性地提出“制片人、導演、項目經理”三方聯動機制,由制片人負責統籌,導演負責內容,項目經理負責市場,三方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帶動項目。有專家說:“這一機制基于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是符合市場規律、適應市場需求的好辦法。”
“我們在事業體制階段,存在激勵機制不足的問題。”蔡志軍說,“變為企業后,除了市場競爭,內部也要形成競爭機制,激發每個員工的活力。”比如公司把原來的市場部分成兩個營銷部門,使之形成良性競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蔡志軍說:“未來在內容原創和市場運營上,我們會在開發既有優質版權節目的同時,策劃新項目,并與國內外一流的品牌建設與市場運營公司展開一系列合作。”據悉,《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品牌衍生產品開發正在接洽中,電影項目也已啟動。(本報記者 張玉玲 本報通訊員 陳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