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紅線女:一生唱出粵韻流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10日09:36 來源:人民日報 賀林平

      89歲的粵劇紅派創始人去世前8天仍登臺表演

      紅線女 一生唱出粵韻流芳

      紅線女(1924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8日)

      原名鄺健廉,廣東開平人,粵劇紅派創始人。

      其代表曲《荔枝頌》、《珠江禮贊》、《昭君出塞》被視為粵劇唱腔的經典。

      2009年獲得“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

      資料圖片 人民視覺

      “2013年12月8日晚20時35分,紅線女因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在廣州去世,享年89歲。”當晚11時,“廣東粵劇院”官方微博發布的這條消息瞬間傳遍南粵大地,從粵劇業界到廣大愛好者,涌來無盡的悲傷和深切的追憶。

      在廣東、港澳地區乃至海外華人華僑界,紅線女的名氣實在太大了。1924年生于廣東開平的她,一生醉心粵劇藝術,從藝70多年來,演過近百出粵劇,拍過90多部電影,榮膺首屆“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被譽為“國寶級藝術家”。

      如今大師已逝,但她那滿頭銀發、一襲紅衣的形象,卻在人們的心中越發鮮亮,像極了鐫刻在廣州紅線女藝術中心大堂中的18個大字: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勞動人民的紅線女。

      傳奇的紅線女

      “她把粵劇藝術推到輝煌,用什么語言來贊美都不為過”

      “情如荔蜜甜,心比荔枝果核更細致,荔枝花開香萬里,荔枝,聽我來為荔枝唱頌詞……”11月30日晚,一曲《荔枝頌》,回蕩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里,參加廣州粵劇團60周年志慶晚會的幾千名觀眾深受震撼,難以置信89歲的紅線女竟有這樣的精氣神。

      清脆圓潤的嗓音,是紅線女的天賦;深情的表達,是她獨特唱腔的精華。那一晚,最后一句“賣荔枝——”,“枝”字如西方花式花腔層層翻疊,隨之滑出一個高調,紅線女的手空中一收,將聲音收歸體魄,引來掌聲雷動。

      沒想到,這竟成了她的絕唱。

      紅線女本不姓紅,原名叫鄺健廉,外祖父、舅舅、舅母都是粵劇名伶。因為喜歡“紅線盜盒”的俠義故事,改藝名為紅線女。在她六七歲時,就會唱3首曲子,13歲時開始跟隨舅母何芙蓮學戲。紅線女唱了70多年,也紅了70多年,所演劇目無不成為經典,《關漢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書院》等皆是耳熟能詳的名作。

      更重要的是,紅線女在繼承粵劇名旦董華唱腔的基礎上,吸收京劇、昆曲、歌劇和西洋歌唱技巧,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紅腔”,是當代粵劇舞臺上流傳最廣的唱腔流派。因為她在北京的出色演出,周總理把“南國紅豆”的贊譽給了粵劇。也因為紅線女和她的丈夫馬師曾,粵劇突破了地域障礙,成了聞名全國的大劇種。

      聽聞老師去世,粵劇頭號花旦倪惠英痛心不已。“她的藝術成就登峰造極,她把粵劇藝術推到最輝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廣泛影響力的旗幟性人物,用什么語言來贊美都不為過。”

      有根的紅線女

      “我覺得自己的命運好像一只沒有線的風箏,直到1955年的國慶”

      早在二三十歲時,紅線女就已在港澳和東南亞紅極一時。“每次看到人家放風箏,我就覺得自己的命運始終好像一只沒有線的風箏,直到1955年的國慶。”那一年,紅線女來到北京,感受到新中國對文藝工作者的重視,當即決定回來。

      找到根的紅線女,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勞動人民的紅線女”本色。她認為,粵劇要走一條充滿活力的創新之路,粵劇演員要常常思考如何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她更鼓勵演員們“多到基層演出,聽取群眾意見”。

      一生中,紅線女幾乎拿遍一個藝術家可以獲得的所有榮譽。但她最終想做的,只是在粵劇不景氣的今天,身體力行,為這門藝術盡畢生之力。“我老了,人也不好看,站得也不好看,但是我的心是最好的。”11月13日晚,紅線女又登臺首屆廣府人懇親大會,沒有拄拐棍,也不用人攙扶,獻唱《荔枝頌》。在這之前,她已因腰痛,住了10多天醫院。演出開始前,她更早早準備,對這首演繹過無數次的成名曲,竟還要淺吟低唱、醞釀感覺。

      “想起當年她曾對我談及粵劇發展的胸懷高論,那種令人敬佩不已的敬業樂業創業精神,永遠鼓舞著后輩努力。”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劉小鋼說。

      如果說,“成戲不成人”是76年前父親對女兒不得不走上從藝之路的擔憂;那么76年來,紅線女終于走出了一條“成戲又成人”的傳奇之路。

      不老的紅線女

      “粵劇看前輩也看年輕人,責任實質是在年輕人身上”

      “她答應來看我演出的……”紅線女的學生、著名粵劇演員歐凱明哽咽不已。他說,直到去世前一天,老師依舊在為粵劇事業做著自己的貢獻。“7日還有30多位學粵劇的學生去紅線女藝術中心參觀,老師好開心,還一句一句地教他們唱段。”

      貫穿近一個世紀的美麗,紅線女的傳奇從未老去。晚年,紅線女將粵劇的傳承視為自己的使命。“她認真地教一切愿意學習粵劇的人,不管誰,一說想學粵劇,她像吃了蜜糖一樣甜,恨不得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給你。”同樣是粵劇演員的女兒紅虹說。

      1998年,廣州市政府投資興建紅線女藝術中心。藝術中心工作人員練行村說,紅老師經常到大學、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教孩子們唱粵劇。紅線女常說,“粵劇看前輩也看年輕人,責任實質是在年輕人身上!”

      11月26日,由紅線女藝術中心主辦的《粵劇情系我心》——廣東粵劇學校78屆40周年志慶晚會在中山紀念堂上演,紅線女親自擔任藝術總監。演出當晚,國家一級演員、紅線女入室弟子郭鳳女說,“有紅線女老師,才有我們這個班。當年是老師去番禺招我來,手把手教我唱戲、練功,才有了今天的我。”

      不僅是自己的學生,紅線女也時刻關注年輕一代。在紅線女藝術中心里,每到周末常常能見到,紅線女手把手培養未來的粵劇“種子”。一些從三年級開始跟“紅老師”學習的孩子,如今已經升到初三。為“南國紅豆”培養新苗,是她的畢生夙愿。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涓浗浣滃崗閲嶈蛋闀垮緛璺富棰橀噰椋庢椿鍔�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浜烘皯鏂囧
    • <璇楀垔
    • 姘戞棌鏂囧
    • 涓浗浣滃
    • 灏忚閫夊垔
    • 闀跨瘒灏忚閫夊垔
    • 浣滃鏂囨憳鎶�
    • 涓浗鏍″洯鏂囧
    • 浣滃鍑虹増绀�
    • 浣滃閫氳

    博 客

    绮惧僵鍗氭枃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