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起點中文網作品研討會 >> 正文

    吳長青:關于《很純,很曖昧》的價值思考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09日15:48 來源:中國作家網 吳長青
    吳長青發言吳長青發言

      一、小說通過一個叫楊明的高中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或得了一個能突破障礙看到遮蔽的特異功能的眼睛,這幅眼睛既能使他獲得了某種特異功能,化解生活中的困難,同時也能看到社會被遮蔽的一面。因此,這部小說可以看做一部集青春、言情、社會人情、奇幻等為一體的小說。

      二、這部小說極具鮮明的網絡小說特征:一是每個章節都在2300-2800字之間,字數適中,適合發布和及時閱讀。二是每個章節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可以獨立成篇。每篇都是一個獨立的小事件,若干小事件構成了大故事。三是部分小說章節里安排一些與文本相關內容帶有網址的小插件,小插件的內容在網頁中在線鏈接。四是章回體特征,在每章的結尾設置懸念,便于讀者追文閱讀。

      三、網絡文學人情小說類型當中,難免不涉及到情色細節的處理,但本部小說保持了一種節制,曖昧之中保持了基本的人倫關系,人物關系險惡但作者堅守了一種民間式的道德人情。大時代下的小社會,大環境下的小景致,大背景下的小格局,展示了當下一部分人不為人知的內心隱秘。

      四、總體上說,小說體現了民間特定族群現代性的自我啟蒙,一是建立在民眾經濟上的獨立自主并有極大改觀基礎上的民間文化的興起,他們需要參與社會,自我表達,為自身代言。二是大規模民間流動人口的出現,同時伴隨著的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年參與的新移民運動,因身體的空間轉移所帶來的對于生存及文明的訴求,需對外部環境的自我調適,刺激了跨界文化的相互觀照,形成了新世紀以來民間敘事文學熱興起的直接動因。三是這類小說的意義巨大,是知識界和知識分子傳統寫作的重要補充,改變了知識界和知識分子寫作的想象歷史和想象中國等宏大敘事的大一統的格局,在一定意義上這類寫作對于民間口述史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五、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帶有作者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很多細節的處理顯得缺乏藝術性,尤其在對眼鏡的處理上,不夠慎重,本是個很重要的暗器,結果在很長時間內忘記了主人公有這什子獨門絕活,轉了很大一個圈又想起這只本是引領人物發展的暗器,所以,使得小說的流暢性受到了影響。此外,故事刻意雕琢的成分多了一些,語言當然也可以再精致些。

     

      吳長青男,1970年11月生,江蘇鹽城人,南京師范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文學碩士,《芳草》(網絡文學版)評刊小組創始人,昆山少年文學特聘副院長,香港詩歌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網絡文學聯盟網總編輯。著有散文集《開往春天的地鐵》、評論集《重構非虛構》、小說集《你不必來找我》等。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