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莞爾一笑便欣然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09日11:42 來源:光明日報
    鎖麟囊(中國畫) 沐 齋鎖麟囊(中國畫) 沐 齋
    三岔口(中國畫) 沐 齋三岔口(中國畫) 沐 齋
    珠簾寨(中國畫·局部) 沐 齋珠簾寨(中國畫·局部) 沐 齋

      幾年前,我到京城講過一次昆曲。雖知能在山房淡然操琴、怡情養(yǎng)性的“閑人”定然不是等閑之輩,那時卻并不知道其中坐著一位喜歡看戲、擅畫戲畫的“小友”沐齋。后來才知,那次山房雅集于沐齋也是唯一的一次,剛好遇上了,這便是緣分。

      近日偶見沐齋的畫稿,油然有感。戲畫與劇照不同。劇照記錄的是演員在舞臺上的瞬間定格,要的是一個“真”,仿佛一面鏡子,照見一招一式、一顰一笑,從中既能挑挑自己的毛病,也可欣賞欣賞自己的長處。而透過戲畫,所看見的就不只是自己的戲,也看到了同行、看到了畫家。對演員來說,戲畫貴在一個“虛”字,就像翅膀,能幫助演員的視野和心緒扶搖而起,想得更多、看得更遠。

      我所見到的沐齋的個性,在舞動的線條中呼吸與延展,他在團墨揮灑中完成情緒之堆積、化解,也因之讓觀者見到了戲、見到了他。譬如《點香》中,殘杯冷炙伴著一團睡意;《潑水》中,女子一頭紅艷,襯著男人帽上的兩根怒翅;《琵琶記》趙五娘那雙欲藏又露的弓鞋;《戲叔》里武松一身黒衫、潘金蓮遍體嬌紅……或強烈、或散淡、或潑灑、或精細,讓人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戲曲表演中與之相通的輕重、緩急、松緊、濃淡。于繪畫我是個門外人,但昆曲里實有不少與畫圖緊密關聯(lián)的戲文,像我演過的《題畫》、《拾畫叫畫》、《觀圖》……這也算是我的一份“畫緣”。如今面對沐齋的畫稿,我也想問問,用“觀戲”之法、之感來觀畫,是否也可得其妙趣?轉(zhuǎn)念再想,趣味各在筆下、場上、心中。有感于心,莞爾一笑,便可欣然。       (石小梅)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