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視點 >> 正文
悉心講述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故事——
《老有所依》熱播的背后
繼《小爸爸》等熱播劇之后,近期熒屏家庭劇開始轉向“養老”。近日,由趙寶剛導演的電視劇《老有所依》正在北京、浙江等四大衛視熱播,該劇官方微博顯示,其收視率已經突破1%。劇中所反映出的養老“困局”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每個年齡段都在被觸動
該劇通過三個極具代表性的家庭,涉及“雙獨”、“啃老”、“空巢”等多方面問題,濃縮了當今社會中多數人都會遇到的養老問題,將兩代人面對“養老”的恐慌與無奈展現得全面而徹底,真實得讓人不由自主地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與個例。
《老有所依》所講述的故事,其實是現實形態下每個人都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問題。“我家里就有著一樣的問題,我們老人在家病了,但是孩子工作太忙,實在是沒工夫管,要不就只能請假,工作和家庭只能顧一頭,我們不好總是麻煩孩子,就只能自己解決,這個電視劇感覺說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身邊的事兒,所以特別愛看。”北京觀眾王大媽今年已經78歲了,平日里就與老伴兩人在家,對天天追著看的這部電視劇很感慨。
不光是老年人,這部電視劇也有相當多的年輕“粉絲”,有網友評價說:“想到自己即將面對的婚姻和事業問題,再想想以后的父母養老問題,感同身受,很擔憂今后如何面對這些問題,這部劇帶給我很多思考。”
“還記得多久沒給爸媽打電話了嗎?看著他們的合照,你是否也回憶起了小時候他們溫暖的懷抱,也許你身在異鄉,但都別忘記,請讓他們從今天開始老有所依。”呂希扮演者張鐸的這條微博,被轉發了3600多次,引來了600多條評論。
“通過這部劇,父母可以了解子女所想,子女也可以了解父母的想法。”趙寶剛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養老問題這方面老年人一直都比較關注,社會現在也廣泛關注,這可能也是引起大家共鳴的原因吧。”
許多情節源于生活
“觀看這部戲很難不產生唏噓,因為它觸到了生活的痛處。《老有所依》把這些幾乎所有平民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拋了出來,角色設置中既有江木蘭這樣的賢妻孝女,也有余淼、田咪這樣的‘夫妻小騙子組合’,賈幸梅這樣的精于算計的家庭婦女。這些讓人熟悉,他們就是每天常見的親戚、朋友、鄰居,抑或是我們自己。”專欄作家韓浩月說。
“啃老”作為社會上一直廣受關注的現實問題在劇中也有生動體現,劇中余淼和田咪兩口子代表的“啃老”一族,引發眾怒之余又讓人覺得寒心。還有保姆虐待老人的情景,也讓不少觀眾心疼:呂希的媽媽全身癱瘓后,兩口子為了不耽誤工作找了個保姆來照顧她。沒想到這個看似勤快的保姆,卻一再虐待老人,看到此情此景,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很難不聯想起自家生活中可能面對的問題:是找保姆,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照顧老人?
趙寶剛說:“在創作這劇本時我們走訪了很多人,聽了很多的事,我們戲的著力點在于‘依’,劇中人從不將老人當作包袱,提出的一些出路不能完全解決養老問題,但是所提倡的價值觀足以讓觀眾反思。我想通過這部戲來探討,青年人需要拿出多少精力為事業奔忙,又需要多少精力關注家庭、贍養老人,這是我們這部劇想表達的,也是想要觀眾一同思考的。”
貼近現實才能獲得認可
眼下,除了《老有所依》這樣的電視劇反響強烈外,還有很多針對老年受眾的節目紛紛出現,許多節目的討論熱點中也包括了養老的話題。比如各種養生類節目廣受老年人追捧,而一些現場調解類節目也在排解眾多因養老而生的糾紛,養老問題在電視上有了越來越多的呈現。
電視劇是反映現實的一個重要渠道,現實問題通過電視的呈現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反思,而無數成功的電視劇也證明了那些貼近生活的劇目總是更容易打動觀眾的心弦,獲得大家的認可。
“我們希望,《老有所依》這部戲的熱播能夠給電視人以一點提醒,仍有許多生活熱點、社會現象等待被發掘、講述,”韓浩月說,“電視人應不避諱藏在其后面的問題尖銳指向,把它們逐一變成可以影響大眾的話題劇。”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侯洪教授對本報表示:“我們的社會現在需要諸如養生這樣的節目,但同時也更需要像《老有所依》這樣的直面養老問題的電視劇,只有通過電視等載體更深刻地反映現實問題,才能夠喚起各方面的關注,甚至促進一些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