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海飛:少讀工委20年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2月04日10:11 來源:中華讀書報 陳香
    海飛海飛

      民族園西路華嚴北里小區一棟住宅樓的707室,我敲了敲門。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前副主席、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前主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前社長海飛先生,和老伴就居住在這普通的住宅樓里,一住就是20年。

      盡管在浙江長大,但浙江大學化工系畢業后,海飛卻在甘肅一干就是25年。這25年中,海飛先在中國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屬基地白銀工作,先后當過礦工、秘書、新聞干事、辦公室主任,后歷任共青團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廣播電視廳副廳長兼甘肅電視臺臺長等職,步步腳印都邁得堅實。海飛當過礦工,吃過大苦,學習的時候連指甲蓋都被軋掉,在甘肅這樣一年到頭不下雨的地方一呆就是25年,他對物質并沒有太多的需求,唯一的心愿,是希望能夠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情。

      1993年,團中央選中海飛出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海飛奉調入京,成為了一名少兒出版工作者。“我所有的工作都是組織分配的。少兒出版是我第十個工作崗位,是我最后的工作崗位。”對這個最后的工作崗位,海飛傾注了深深的感情和心血。

      雖是半途出家入出版,卻是落葉歸根在童書。“年齡大了,開始服務年齡對象最小的,很有意思。”海飛用“純美”來形容他的最后一個工作崗位。“要做就做到自己的最好”,這是海飛的座右銘。所以,他是一位優秀的礦工,是一位優秀的記者,一位優秀的電視臺臺長,更是一位優秀的少兒出版人。

      “跟少兒有關的,我就去做,給孩子最好的,能給多好給多好,讓他們茁壯成長、快樂成長,就這么個根深蒂固的想法。”

      在這樣的樸素的想法之下,海飛早已超越了一家“國字頭”出版社社長的身份,他的視野,落在整個少兒出版上。他發起成立少讀工委,協調保障少兒出版的有序競爭和聯合發展,見證并推動少兒出版的“大國崛起”。少讀工委成立的20年間,正是少兒出版全面崛起,一躍成為出版界的明星板塊,迎來了歷史上發展黃金期的時段。其中,海飛的努力與付出,功不可沒。

      中國出版協會旗下有十幾個工作委員會,有的職能不明確,工作流于形式;個別工作委員會甚至名存實亡,勿論像少讀工委一樣,聯合專業少兒社以整體力量推進市場,推進少兒圖書板塊的行業與社會影響力,助推少兒出版踏上“出版強國路”。

      當然,自從今年7月4日,在第28屆全國少兒社社長會上卸任少讀工委主任以來,海飛就開始不斷遭遇問他將如何渡過退休生活,以及那些想讓他解密少讀工委一些前塵往事的好奇心。

      幸運的是,海飛先生選中了中華讀書報。

      雁棲湖起飛

      1994年8月,由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徐惟誠和新聞出版署署長于友先發起,全國少年兒童出版工作會議在天津召開,教育部、團中央有關領導一并與會,會議對少兒出版的性質、任務、目標和長遠發展方向都做了研討。開完會之后,少兒出版界就感覺,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這么重視少兒出版,少兒出版界應該努力把少兒出版工作搞好。

      當時的少兒出版還是處于低谷的。首先,所占市場份額不大,高質量的圖書很少,文學讀物賣不出去,大家沒有形成合力,在國際上也沒有聲音。所以,整個出版界覺得少兒出版不是太景氣。

      少兒出版的發展,光靠一家社、幾家社肯定是不行的。當時出版界搞得比較好的七家少兒社在一起碰頭,商議是不是要聯合起來求發展,搞一個聯合體,把黨和國家對少兒出版的關心轉化為出版人共同推動少兒出版發展的力量。后來經過了解,中國版協下有一個幼兒讀物工作委員會,但組成社散落在各個板塊,有少兒社、教育社、美術社、婦女社、科普社等,并不集中,專業出版社形成的少兒出版聯合體缺失。此前,專業少兒社也沒有自己大一統的行業組織。華東有一個,北方、南方也都有,能否打破這種地區分割呢?

      在這種情況下,海飛去找了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時任主席宋木文,請宋主席能否再批一個工作委員會,把專業少兒社的力量集中起來形成合力。

      當時,推動成立少讀工委的主要發起者是中少社和上少社。上少社是中國第一家出版社,當時占據少兒出版的半壁江山;中少社則是唯一一家國家級的少兒社。華北是新蕾社,東北是遼少社,華東是明天社,西北是未來社,西南是川少社,華南是接力社,天津會議以后,這八家出版社在京郊雁棲湖開會,商議成立專業少兒社行業平臺,一呼百應。當時,少讀工委還進行了工作的分工,海飛擔任少讀工委主任,其他七位社長擔任副主任,而且每人都有分工,有的管培訓,有的管對外合作,有的管文學,有的管低幼,有的管科普,分得很細。雁棲湖畔有一個大雁騰飛的雕塑,社長們在那還合了個影,希望少兒出版事業從雁棲湖起飛。

      從1994年開始,中宣部與新聞出版署連續開了五年的全國少兒出版工作會議。“中國出版史上,沒有連續五年開某一類型的出版工作會議的。少年兒童出版事業的發展,與黨和政府寄予厚望息息相關。”海飛感慨,現在少兒出版有這么好的局面,徐唯誠副部長跟于友先署長是不能忘的。徐唯誠原來當過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于友先在海燕出版社《向陽花》雜志當過編輯,都有濃重的青少年情節。

      終于“大一統”

      少讀工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一統”的訂貨會。此前,少兒出版社的訂貨會是分散的,而其他出版板塊的訂貨會比較集中,最典型的是大學社跟美術社。海飛挨家和各個少兒社談,大家都積極響應。

      當時搞發行最有經驗的是上海少兒社,于是,海飛委托周舜培社長,在上海開第一屆全國專業少兒社都參加的大一統的訂貨會。但是華東六省的少兒出版社提了一個要求,希望保留已經舉行多年的華東六省少兒社訂貨會。當時,有其他的出版社認為他們拉小山頭,“但我說這個不要緊的,度量要大,度量不大合不起來”。

      后來,全國少年兒童出版社訂貨會越來越重要,不斷改革、變革,集供需見面、圖書展示、出版研討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訂貨會成了少讀工委最具競爭力、凝聚力越來越大的一個內容。

      其二就是一年一次的少兒社社長年會。此前,少兒出版界也有過社長年會,但少讀工委成立后,社長年會規范了,一年輪流開一次,大家像申辦奧運會一樣的申請開。社長會上,一是各出版社溝通情況,交流經驗,海飛也借這個社長年會傳達中宣部跟署里(前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少兒出版的方針政策,再然后搞一些研討,有的時候還請外國朋友來講,如日本的松居直等都來過。其三是每年一次的少讀工委主任會,探討少兒出版的戰略方向問題。

      跨世紀,大國,到強國

      1994年開始到現在,少讀工委走過了20年的歷程。如果大致劃分,可將少讀工委的主要工作分為三大階段,從跨世紀出版,到少兒出版大國,再到向少兒出版強國的邁進,在每一階段,少讀工委都對當時的少兒出版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從少讀工委成立到2000年這六年間,少讀工委的每次會議都在研究,少兒圖書怎么跨越世紀,如何迎接出版新世紀的到來,什么樣的書能傳到21世紀去。“別看都是社長、總編,業務都討論得很細,不斷溝通。”海飛回憶。

      新世紀以后,少讀工委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研究和帶動少兒出版界邁向少兒出版大國。比如,什么叫少兒出版大國,外國是什么樣的,中國現在是怎么樣的。其中,總量是一個概念。當時少兒出版的總量小,2000年,中國少兒圖書品種是一萬種,而美國接近四萬種;第二是質量。“當時,咱們的書黑乎乎的,封面不亮,書薄薄的,也立不起來的,書名也不響亮。”海飛回憶,當時,少讀工委提出四個“起來”,叫圖書亮起來、立起來、書名響起來。包括如何對外開放的討論也很多,少讀工委委員們聯合組團,出國訪問、考察,參加世界大會。少讀工委三次統一組團去博洛尼亞,于友先于主席還給少讀工委的展臺題了字,叫“中國兒童圖書館”,展臺布置很漂亮,博得了臺灣少兒出版人的嘖嘖贊嘆。

      慢慢的,少兒出版從當時的一萬種圖書,到現在的四萬種圖書,質量也起來了,少讀工委在推進中國少兒出版大國崛起方面做了很多實在的工作。新世紀以后,怎么走向少兒出版強國成了少讀工委的中心工作。從2009年的海南會議開始,少讀工委明確提出,少兒出版應該向出版強國邁進。

      “跨世紀的時候,少兒出版強調的是擴張,講‘碼洋’最多,怎么樣把規模擴大,把盤子做大,怎么跟其他出版板塊比較。少兒出版大國崛起的時候,發展方向很清晰,每個社都拼命地要書號,拼命做大盤子,拼命搶作家搶資源,這是2000年到2010年非常清晰的少兒出版的走向。而且其他門類的出版社也都來咬少兒出版這塊肉,非專業少兒社紛紛成立少兒分社、少兒工作室。現在走少兒出版強國路,提的標準都是按國際標準來衡量的。現在的目標,主要是國際化、品牌化,圖書品牌是市場的標志。”

      每一年,根據當時的出版形勢和市場形勢,少讀工委都會通過社長年會的研討會確定具體的著力方向。比如2006年IBBY世界大會在中國開,定的是國際合作年;去年定的是數字出版年,訂貨會、社長年會等,來回圍繞數字出版做文章;今年定的是產業升級轉型,少讀工委每年都有重點工作要抓。

      事實證明,專業少兒出版社以聯合體形式出現,加強出版人的內部聯系,以整體形象面對行政主管部門,面對市場,面對媒體,極大提升了影響力和凝聚力。

      “少讀工委的最終發展方向是行業協會,在黨和政府的指導下,把控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規范這個行業的運作行為,造成有序競爭。它不可能下行政命令,全是用行業協商、行業規范的辦法來操作,好處是領頭人都懂行,能抓住影響少兒出版的關鍵點予以解決。”海飛說。

      所以回過頭來看,這些年來,少讀工委提倡需要發展的地方,就發展很快;提出要共同遏制的地方就遏制住了,比如對京東商城低價傾銷少兒書的遏制,對跟風出版的遏制。

      海飛回憶:“在跨世紀出版的時候,我們當時私下里協議到這樣一種程度,中少社絕對不出和《十萬個為什么》類似的書,上少社說我們上少絕對不出類似《大世界》系列的書,因為中少有一個《大世界》,做的很大。”

      當然,編輯們報的選題也有《幼兒十萬個為什么》等等,海飛的態度很堅決,有百萬個為什么,或者千萬個為什么,或者一萬個為什么,為什么一定要“十萬個為什么”?不能通過。從九十年代開始,專業少兒社就在內部說,互相補臺,好戲連臺;互相拆臺,立馬垮臺。

      所以,你會發現,專業少兒社跟風出版的非常少。少讀工委還分別遏制過盜版,凈化口袋書,反對低俗出版,對少兒出版的良性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也有心酸

      海飛躬耕少讀工委20年,協調各社一起謀發展,付出了大家看得見的時間、精力和操勞,還有很多很多大家看不見的艱辛。比如,海飛支持中國童書聯盟的成立,為很多專業少兒出版人所不解。

      少兒圖書市場連續多年高歌猛進的成長,吸引了很多非專業少兒社的加入。現在,出版少兒圖書的出版社已經達到了530多家,市場上有三分之二的少兒圖書品種是非專業少兒社制造出版的。在這種情況下,非專業少兒社每一次申請加入少讀工委,專業少兒社在投票中,只有海飛,或者周舜培、劉海棲幾個人同意。

      “他們看上的主要是全國少兒社訂貨會,因為他的書進不了少兒訂貨會,新華書店就不當他是正兒八經的少兒出版社,不采購他的少兒書,所以,加入少讀工委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有出版社連續幾年打報告要參加少讀工委,但是少讀工委的章程規定,有一位委員不同意,該社就進不來,而且每一次投票都是大部分委員不同意,“我記得投了十年”。

      后來就沒有必要投了。有人認為專業少兒社抱團抱得太緊,但專業少兒社有自己的理由:第一,有些非專業少兒社的少兒書都是大量跟民營合作,操作不規范,而專業少兒社的出版是很規范的;第二,加入者不是出版主體,他只是一個編輯部,或者一個分社的負責人,那就形成了不平等;第三,有些出版社跨版協的幾個組織,有的跨美術,有的跨大學,有的跨教育;第四,只看到少兒社訂貨會頂用,但訂貨會是多少年來專業少兒社辛辛苦苦辦起來的。叫你辦訂貨會,你辦得起來嗎?

      但無論如何,理由再多,非專業少兒社出少兒書是現實,存在就有他們的道理,所以,在海南會議上,海飛跟余主席商量,把幼兒讀物工作委員會合并到少讀工委,合并后,少讀工委底下可以一委兩盟,一個是專業少兒社聯盟,一個非專業少兒社聯盟,各自抱團發展。但有些專業少兒出版人想不通,說老海怎么支持他們。

      “其實要有博大的胸懷來看待這個問題,因為非專業少兒社出少兒書是事實,將他們納入少讀工委體系,市場反而有序了;任其自生自滅,反而很有可能就有人亂了這個市場。站的高度低了,看不到這一點。”海飛笑言,非專業社取了個名字還很好,叫中國童書聯盟。

      現在,專業少兒社的圖書訂貨會進一步升級,變成少兒圖書交易會了;而中國童書聯盟在市場方面有兩個舉措,一是以上海書市為中心,童書聯盟集體參展;第二是,以青島為主體,年年搞少兒圖書嘉年華,自己有訂貨會了。“這就是理性發展,科學發展,互相矛盾也沒了,有本事在書上說話。”

      而且,海飛也分析了一下,認為非專業社也補充了專業少兒社的不足,比如說科普書,有些科技大社出的很好;比如說雙語圖書,外研社出的很好,專業少兒社沒有這么多的外語人才。“他們豐富了整個少兒出版的總體框架,品種豐富了、繁榮了,這有什么不好呢?” 

      當然,中國童書聯盟的市場活動,“我去參加了幾次,他們也很困難。一個協會沒有幾個核心力量忘我的投入經費、人力、物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海飛主張,要向少兒出版強國邁進,離不開非專業少兒社的努力。而且隨著市場的發展,專業、非專業,也可能在市場中重新洗牌,“不可能是永恒的”。

      當然,還有很多事情。“非典”的時候,全國開會都不太好開了,海飛就跟劉海棲(明天出版社前社長)商量,問明天社能開嗎,你開不了,我中少開。劉海棲很仗義,所以,非典那年是在山東開的圖書訂貨會。非典期間,中宣部要開幾個會,全是中少社開的。少讀工委沒有專職人員,沒有編制,是中少社的社長辦公室兼秘書處的工作。有的時候會費不夠,《中國少兒出版雜志》不夠錢,都是中少墊付。

      “這個我倒覺得無所謂,因為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海飛的夢想

      為少讀工委付出如此之多的時間、精力,和不足為外人道的艱辛,只因海飛心中有兩個未圓的夢想。

      其一,填平中國少兒出版與國外的距離與差距。海飛還記得,1996年,他到德國慕尼黑參觀一個青少年圖書中心,中心很漂亮,是一個城堡,如同兒童的童話世界。進去之后,看到各個國家的少兒書都在里面陳列著,一看到中國陳列的書,是中少社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兒童文學》,都已經發黃了,再看就是《水滸傳》《三國演義》,沒有其他的兒童圖書。那時,海飛就深深感覺,要讓中國少兒圖書被世界接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圖書中心用圖書搭了一個房子,小孩可以爬進去在里面看書,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旁邊就有吃的,喝的咖啡、吃的面包,一天都用不著出來。“我就覺得,什么時候中國的孩子能享受這種幸福就好了。”

      第二,填平北京孩子與甘肅農村孩子在閱讀上的差距。

      過去,海飛在甘肅當團省委書記,當電視臺臺長,整天跑農村,“前一段報道的,廣西一個小學只有校長有一本新華字典,還是破的,這樣的事情我看到過”。海飛還在甘肅農村看到過,兩個教室中間挖了一個洞,這邊上課那邊聽著,那邊上課這邊聽著,但這個洞不能封上,因為兩個教室要共用一個黑板擦。

      “城市的小孩書已經多得不得了,玩具多得不得了,但是農村小孩很困難。我希望我們這些人能為這些孩子做更多的事情,讓更多的孩子看上書。”海飛說。

      “給孩子最好的,能給多好給多好,讓他們茁壯成長、快樂成長,因為,厚待孩子,就是厚待我們的未來。因為世界總歸是他們的。”

      解密黃金十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第一次參加少讀工委社長年會的時候,他評價說,“版協少讀工委是版協里面最規范、最有效、最有活力的一個構成委員會”。在海飛看來,少讀工委的頂層設計很清晰,所以總是能擰成一股勁,向一個目標奮斗。這樣一個行業平臺,在導向、推動、整合品牌上起了一定作用,一定原因造就了少兒出版業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

      當然,新世紀以來的十年,成為了少兒出版的黃金十年,海飛認為是“天時、地利、人和”。首先,改革開放、社會進步的成果落到了關注兒童身上。“看世界歷史,越是成熟的政黨,越是先進的國家,越是有遠見的民族,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少年兒童身上。”同時,家家戶戶都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生活水平提高了,目光就會集中到自己的后一代。

      其二,海飛感覺,少兒圖書還沒有發展充分。他統計過,過去,中國的小孩小時候讀的,大量是小人書加四大名著。隨著歷史的進步,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世界上多豐富多彩,兒童讀物門類太多了,中國把這些吸收下來,變成中國特色的體系。”海飛認為,現在少兒出版的繁榮,跟這個體系的建立有關系。比如,外國有橋梁書,中國開始有橋梁書;外國圖畫書銷了一百多年,中國才開始起來。所以,中國在少兒出版上有大量的東西可以填。

      第三,數字出版對少兒出版影響相對較小。由于孩子處在成長期,電子產品多少會給少年兒童成長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另外,現在的電子產品也不能像書一樣摔在地上不會破。假如有朝一日電子產品圖書能夠咬不破,撕不爛,摔不破,而且沒有輻射,那個時候,可能少兒圖書已經電子化了。

      其四,農村。海飛查過資料,上一次全國人口統計的時候,一半小孩在城市,一半小孩在農村,但是這兩個“一半”擁有的少年兒童圖書量完全不一樣,城市的小孩擁有90%的少年兒童圖書,農村的孩子只擁有10%的圖書,嚴重失衡,所以童書發展的天地還是大的。

      最后,中國的幼兒圖書這幾年才起來,包括在孕期間的圖書,親子閱讀的圖書,國外已經很發達了,國內這幾年才在填補。種種原因,中國少兒圖書市場的天花板還比較高。

      新世紀以來,觀察少兒圖書市場的碼洋表、品種表、選題計劃表就可以發現,曲線開始升得很快,但這幾年已經在是緩慢增長。非專業少兒社加入少兒出版后,規模一下就上來,但經過市場的篩選,現在有些非專業少兒社在退出這個市場,“這是一種良性發展”。海飛認為,歷史黃金發展階段的標志是品牌化,質量提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少兒出版可能會出現出版的戰略轉移。

      愿當“走讀生”

      對于海飛來說,寫作是他的第一愛好,他不怕寫,什么文體都寫過;他喜歡看書,家里最多的是書,從甘肅搬家搬到這來,也主要是書,自己都可以開個圖書館了。

      問海飛的人生理想,他說,太具體的也沒有,因為所有工作都是組織安排的,但是,做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這個想法是有的。“我當過工人,做過企業管理者,做過記者,做過青少年工作者,做過電視臺臺長,現在第十個工作崗位是少兒社社長總編輯,落腳落在少兒出版上,很好。”

      海飛說,今后,其他事我也再不做了,就做少兒出版這個口子,能做一點,再做一點。頭幾年,他說過一句話,退休以后做“走讀生”。再走一下跟少兒新聞出版有關的路,或者出國,或者國內;再讀一讀跟這有關的書;再生產一點跟這有關的產品,比如說寫點書,寫點文章,做做講座。

      現在,“走讀生”已經在路上。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