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2013·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 >> 正文

    馬季:中國少數民族文學與網絡傳播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9日10:43 來源:中國作家網 馬季
    馬季在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上發言

      互聯網:心靈還鄉之旅的新航線

      在商品經濟環境下,受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限制,不要說邊遠的民族地區,即使是內地的重要城市,作家的成長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全球化席卷中國之際,為了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民族作家隊伍急需輸入新鮮血液,而在傳統作家隊伍中,40歲以下的所謂晚生代、新生代民族作家人才奇缺。網絡出現之后,各地文學網站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在整體上推動了文學創作的繁榮發展,為造就文學新人開辟了一條新的航線。在某種程度上,少數民族地區反而成為這次傳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網線縮短了他們與文化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改變了民族創作的生存空間,巨大而無形的網絡為新生一代少數民族作家心靈還鄉創造了條件。

      網絡改變了社會環境,基于網絡的傳播方式將人與世界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拉近,無論是遠離家鄉,還是偏遠地區的民族作家,都在經歷一場人與時空的重新塑造過程。超越地域的文化想象,使新一代民族作家進入了更加廣闊的話語選擇環境當中。當今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人類的想象力因此而遭受到最為嚴峻的挑戰。在實體的現實世界體制嚴謹、體系完備的背景下,網絡社會自然而然承擔起了任想象馳騁的與現實世界所平行的“第二世界”。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想象是它的重要手段,網絡小說在網絡社會已經相當健全的情況下扮演著反映網絡社情和傳播方式改革的重要角色。想象與現實在網絡小說中的交鋒令人眼花繚亂。十多年來,網絡小說創作實現了量的積累,正在向質的高度轉化,它至少在兩個層面上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一是“怎樣寫”的問題,即網絡小說是怎樣創作和傳播的;二是“誰在寫”,似乎網絡隱藏了資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身份狀況,但這種主動的隱藏卻在網絡技術發達的情況下變得十分被動,使得我們仍然能夠透過作者的身份特征探尋他們作品的內涵和外延。

      流浪意識一直是文學的主題之一,在中外文學作品中常有驚世駭俗的表現。那是因為,農耕社會甚至工業社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落差,流浪生活的不可預知性反而增加了作品的精神信息含量。但在數字時代,信息落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流浪的“詩意”性質被逐漸削弱,不再具有強大的文學能量。在少數民族作家的人生實踐中,流浪意識開始重新抬頭。他們帶著追求新生活的渴望,在各大城市之間游走,不但能夠適應氣候、語言和飲食的變換,而且渴望生命在狂熱和慘烈中釋放出能量。他們帶著自己的民族身份,在艱難的自我尋找中跋涉,他們用自己的寫作展示了新一代民族作家多樣的人生訴求,使得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和堅韌性。作為一種心靈還鄉活動,在信息時代宏偉的文化大融合過程中少數民族網絡寫作的主題、技巧、表達方式和傳播策略等問題都值得關注。

      相對于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來說,理論研究和文學批評在當代文學中的缺席較為嚴重,許多理論批評文章由于對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對作品的民族意味、民族表達缺少洞察,泛泛之言猶如“隔靴搔癢”,說不到要害處。而網絡上網友的簡短評論和跟貼完全發自內心,不失為對系統理論批評的補充。更重要的是,大量研究少數民族創作的理論批評文章紛紛進入網絡,對民族文學創作現狀、創作中值得關注的問題,以及發展方向等等進行批評和總結,為民族創作的整體考察提供了理論依據。盡管這些理論評論文章多數首發于傳統媒體,但由于網絡的轉貼,迅速擴大了影響,引起了關注。

      網絡傳播:少數民族文學的全球化趨向

      以創造“環球村”概念聞名于世的加拿大傳播學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商務印書館2000年10月版)一書中提出“媒介就是訊息”的觀點,詮釋了文化全球化時代信息傳播的特殊意義。他認為,一種新媒介的出現總是意味著人的能力獲得一次新的延伸,從而總會帶來傳播內容(訊息)的變化。這個新穎的觀點和以往傳播學家提出來的媒介理論觀點大相徑庭。一般人把媒介看作是工具或傳播通道,往往關注媒介傳遞的內容是什么,并從媒介傳遞的內容出發來分析個人與社會發生變化的原因。麥克盧漢將媒介變化當做社會變化的一部分去考察,他的觀點有助于我們用全新的視角去研究和分析網絡文學發生、發展,并從中發現其獨特的社會價值。

      新世紀以來,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樣,中國文學也面臨走向世界的問題,其中關于“如何提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價值”,或者說“如何讓中國的多民族文學產生世界影響”,應當是一個重要課題。民族文學作為這一時期處于成長期的新興文學形態,給中國當代文學走向世界提供了嶄新的元素。在新的歷史時期,各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將借助網絡空間的加速交流和相互借鑒,匯成新的文化洪流,建構起中華民族“知識-情感”共同體。

      任何偉大的變革總會讓一些人獲益,讓另一些人受挫,作家身處時代前沿,當然不可回避這個現象。一部分本來很重要的作家在這場變革中會慢慢隱退,而另一部分原本不重要的作家則會通過場些變革突顯其價值。顯然,網絡的普及給少數民族作家發出獨特的聲音提供了契機。從人類學角度看,民族與精神信仰包含著重要的文化信息,網絡傳播無疑給少數民族作家展現自己民族文化提供了最好的機遇。

      當下,少數民族作家已經在網絡虛擬世界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身影,體現身份特質的首先是其采用的筆名(網名)。在現實世界里,姓名主要作為一種一個人區別于其他人的符號出現,并不具備特殊的含義。即便是作家的筆名,只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對其個人身份文化化的解釋。但網名則不同,它是作者暢行網絡的唯一身份證。網絡的出現使一元世界出現了可被感知的另外的對照物,在現實世界往來穿梭的網民分別以不同的身份和面貌進入網絡這個第二世界。第二次命名權的掌握使得網名完全成為個人心境的體現,或寓意某種期望,或呈現個人某種狀態。比如藏族作家“心有些亂”、回族作家“夜有輕寒”、壯族作家“忽然之間”等。

      在網絡傳播過程中,作者的身份具有不確定性和多變性,其與作品中人物身份雖然不具有嚴密的對等關系,但在寫作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到了這種復雜身份的影響。人如何認識自我?如何尋找和回歸自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社會關系中復雜身份的拷問;ヂ摼W普及使用之后對人的個體發展的影響,凸顯其制造的身份焦慮。文學對這種身份焦慮的反映是理所應當的,這同樣是傳統文學所面臨的新的表達困境,而網絡文學天然具備這一文明時代的印痕。少數民族寫作者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更加敏銳的感受和強烈的訴求,他們憧憬理想的方式不再是簡單的“向上運動”,更多顯示出對生存價值的疑問及其探索,在終極價值獲得解釋之前,情感是最后一道護身的屏障,這恰恰是時代發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少數民族文學在網絡傳播中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文學網站:少數民族文學新平臺

      網絡傳播是全球化的傳播,通過網絡的平臺傳播民族文化,可以擴大民族文化的傳播面和輻射面,讓越來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網絡傳播也是跨時空的傳播,可以提高民族文化傳播的易得性?傊,利用網絡,可以讓更多的人更容易的和民族文化“親密接觸”。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問題一直是社會的熱點問題,而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方式在今天這個數字化時代,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和發展。利用網絡來傳播少數民族文化是一種新興的民族文化傳播方式,也是網絡時代的必然產物。具體來說,通過建立民族網站(論壇)來傳播民族文化,在網站(論壇)建設方面,官方與民間互動、互補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少數民族地區的作家協會和文聯陸續創辦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學網站。如廣西文聯網;新疆作家網;內蒙古作家網等等,大力扶持本地區民族作家的創作。少數民族文學期刊也自然而然將視線投向網絡,搭建自己的網絡平臺。《花的原野》和《回族文學》是兩本少數民族文學雜志!痘ǖ脑啊吩2004年率先推出網站,采用蒙、漢雙語形式實現了蒙古文學與網絡時代的接軌,為傳播蒙古文學搭建了網絡平臺。《回族文學》自建立網站以來,為廣泛聯系本民族作者開啟了快速通道。民族作家的創作情況和民族地區的文學活動,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通過網站迅速得到傳播,對初學寫作的民族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對推動民族地區的文學創作起到積極作用。

      藏人文化網是民族地區比較活躍的網站之一,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藏族作家、詩人,比較活躍的少數民族青年詩人有剛杰·索木東、嘎代才讓、王小忠、維子·蘇努東主、仁謙才華、德乾恒美、尕旦爾、卓倉·果羌、巴桑、道吉交巴等人。這一動向引起了文壇關注,《詩選刊》從藏人文化網和個人博客浩瀚的詩歌中選出10位藏族青年詩人的作品,刊出了藏族青年詩人漢語詩歌專輯。

      民間自建的網站更符合網絡傳播多樣性的信息內容、互動式的傳受關系、個性化的傳播風格等特征,因此其傳播效果更引人關注;ㄑ妥寰W是一個民間自建的民族特色網站,它的出現把網絡傳播民族文化的話語權轉移到了民間,強調個性化的原汁原味“民族精神家園”,形成了互動頻繁的民族文化傳播場;ㄑ妥寰W2007年3月18日正式運行后,是當地點擊率最高的網站,每天大約有200次的獨立IP進入量,總點擊率將近20萬,為花腰彝族文化的傳播帶來了一番新景象。在這個意義上說,民間建立的網站擁有更好傳播效果,真正發揮了網絡傳播的優點,更適合民族文化的傳播。

      伊斯蘭在線網、中穆網和同心網發表了大量書寫回族穆斯林生活的作品,成為積聚回族作家創作交流的陣地。

      許多在民族地區乃至全國具有廣泛影響的民族作家,通過民族網站(論壇)和青年作者取得了聯系,輔導創作。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年輕的少數民族女作家、詩人不僅在傳統媒體也在網絡上引起讀者關注,如梅卓、娜夜、薩娜、金仁順、包麗英、空特勒、白瑪娜珍、沙戈、魯娟、平原、謳陽北方、柏樺等,給民族創作的天空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采。

      除上述以外,在網上人氣旺盛的民族文學(文化)網站(論壇)還有如下:

      中國最大清真寺聯盟

      蒙古文化網

      中國羌族文化信息網

      云南少數民族網

      昭通文學藝術網

      苗族在線

      錫伯人論壇

      云南富寧百越網

      壯族在線

      中國裕固族論壇

      彝族人網

      甘肅文學網

      西域風(新疆)網

      西藏文化網

      延邊大學學而文學網

      勻都作家網

      由于筆者的局限,一批頗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母語文學(文化)網站(論壇)未能列入上述名單,在充分調研后將擇機專文另論。

      網絡作家:少數民族文學的新鮮血液

      網絡創造和培育了符合時代特色的新的地域文化環境,很顯然,這給民族文學在新時期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活力。文化傳播途徑在政府主導下,實現了民間自主自發的蓬勃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民族文化的自主意識,為推動和繁榮民族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之源。通過網絡實現的多民族文化交融,不僅提升了民族文學的豐富性和兼容性,同時也有效拓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視野。目前活躍在網絡的少數民族作家人數眾多,他們有的在本地區引人注目,有的跨地區橫向發展,這對民族作家開闊創作視野,傳播民族文化都具有積極意義。在此列僅出其中部分代表作家,及其創作的基本情況:

      扎西茨仁(網名:心有些亂)漢名洛兵,藏族,著名音樂人、詞作家。現已出版中篇小說集《秋風十二夜》和短篇小說集《絕色》!督裉炜赡苡袗矍椤啡脒x《2000年最佳網絡文學》。主要作品音樂作品:陳琳《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江珊《夢里水鄉》等。

      旺秀才丹(網名:阿里狼客),藏族,甘肅天祝人,供職于西北民族大學。早期在紙媒發表有大量作品。于2004年創辦“藏人文化網”并任總監;先后擔任“天涯社區天涯詩會”等多家文學論壇版主,活躍在“天涯社區”、“詩選刊論壇”、“詩江湖”、“星星詩歌論壇”等全國多家文學網站(論壇),發表有大量網絡詩歌作品,建立有多個個人文學博客。

      血紅,原名劉煒,苗族,湖南常德人。畢業于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2003年起從事網絡小說創作。作品有《我就是流氓》《流氓之風云再起》《流花洗劍錄》《龍戰星野》《升龍道》《逆龍道》《邪風曲》《神魔》《巫頌》《人途》《天元》《逍行紀》《邪龍道》等多部小說,創作總字數達到1400萬字。被讀者譽為“網絡寫手第一人”,是“起點中文網”第一位(2004年起)年薪超百萬的網絡作家。

      金子,滿族,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代表作《夢回大清》并被網民評為“時空穿越文的巔峰之作”、“網絡十年最恢弘曲折、越看越好看的愛情故事”。2006年初,《夢回大清》出版上市不到兩月,已經躋身各大圖書暢銷榜。金子因此成為網絡文學界領軍人物之一。

      剛杰·索木東,藏族。最早加盟“藏人文化網”,任文學極地版主(藏巴哇);先后任“非常道文化網”、“莽昆侖論壇”、“大敦煌論壇”等文學論壇詩歌版主;早期和別人聯合創辦有“我們論壇”等,在“中國西藏信息中心”等大型網站開辟個人專欄;活躍在“天涯社區”、“故鄉社區”、“詩選刊論壇”、“星星詩歌論壇”等全國多家文學網站(論壇),發表有大量網絡詩歌作品。

      韋小麗(網名:忽然之間)壯族,現居武漢。晉江原創網創造銷量奇跡的超人氣作者。喜歡用簡單細膩的文字表達內心的強烈感動,那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溫暖與幸福,隨著筆尖慢慢呈現在讀者面前,意欲讓更多的人學會珍惜、學會擁有。被讀者稱為“最溫暖的寫手”。

      唐玉文,瑤族,廣西賀州人,在起點中文網、幻劍書盟發表了《神探鐘仆》、《瑤鄉傳奇》、《神奇的特種兵》等中長篇電子圖書6部,成為富川瑤鄉的知名作家。

      近年來還涌現出嘎代才讓((藏族)、王小忠(藏族)、楊昌祥(苗族)、余繼聰(彝族)、江晨舟(土家族)、謝曉倩(土家族)、黃菲(土家族)馬艷(回族)、蘭喜喜(回族)、趙天白(滿族)、趙磊(瑤族)、張勝朋(滿族)、李金熒(滿族)、段曉艷(彝族)、宋麗晅(滿族)、趙艷萍(蒙古族)、高飛(滿族)、唐勤(苗族)、馬新宇(回族)、賈燕平(壯族)、關曉陽(滿族)、鄧榮(哈尼族)、卞云霞(土家族)、丁瑩(回族)、甘海晶(滿族)、崔允太(朝鮮族)、丁道兵(土家族)、楊莉(土家族)、劉明(土家族)等一大批網絡文學新秀,他們為少數民族作家在網絡上爭得了一席之地。

      作者簡歷

      馬季,1964出生,回族。江蘇鎮江人。文學一級。中國作家網副主編!熬W絡文學十年盤點”主持人。1992年起歷任鎮江市文聯《金山》雜志副主編、主編,吉林省作協《作家》雜志編輯,《長篇小說選刊》主編助理。第二、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委!吨袊那閳蟾妗匪{皮書編委。著有理論專著《讀屏時代的寫作——網絡文學十年史》《網絡文學透視與備忘》《從傳承到重塑》等。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