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前光頭強喊的是“該死的臭狗熊”,現在則變成“討厭的小熊熊”;以前是“看我怎么教訓你”,現在是“看我怎么教育你”;以前是“惹我光頭強,揍你沒商量”,現在是“惹我光頭強,熊熊變綿羊”。
灰太狼和光頭強都學乖了,雖然達不到洗心革面,至少言談舉止上已經算是“浪子回頭”。作為今年10月被新聞聯播批評的暴力粗俗的反面典型,《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沒》都進行了改動——灰太狼還是在抓喜羊羊,還是會扔到鍋里,但是鍋底下沒火;光頭強也依然在追熊,但嘴里喊的不是“臭狗熊”而是“小熊熊”,“該死的”也變成了“討厭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改動確實能夠去除一些表面上的暴力,但是依然有些“隱形傷害”需要去關注。
《喜羊羊》和《熊出沒》改良
今年,因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劇情而導致兄弟倆被燒傷的事引發了外界的熱烈討論,10月份,新聞聯播對《喜羊羊》和《熊出沒》這兩部堪稱中國動畫標桿的作品進行了點名批評,認為其內容涉及暴力粗俗,嚴重誤導青少年。《熊出沒》一度停播,《喜羊羊》也一直在改動中,好在兩部作品并沒用陷入絕境,而是獲得了“重新做熊”、“重新做狼”的機會,經歷悔改后,《新版熊出沒》已經在11月開始播映,其中的反派光頭強向“三好少年”看齊,注重語言美,以前光頭強喊的是“該死的臭狗熊”,現在則變成“討厭的小熊熊”;以前是“看我怎么教訓你”,現在是“看我怎么教育你”;以前是“惹我光頭強,揍你沒商量”,現在是“惹我光頭強,熊熊變綿羊”。
“光頭強”的難兄難弟“灰太狼”也在學好。據已經看到樣片的媒體透露,修改后,喜羊羊還是會被抓住,但不用繩子綁了;羊還是會被丟進大鍋里,但鍋的下面沒有火了。
雖說反派的行為變得“矜持”讓情節有種風格不搭的怪異,但是創作方表示,作品搞笑的特點沒有變,只是一些語言上微調整,相信觀眾過一段時間就適應了。
僅僅凈化語言是不夠的
光頭強與灰太狼的改動涉及的是一些明顯的“不良少年”的痕跡,但是,業內人士表示,許多創作者以為剔除了暴力、歧視性語言、色情的畫面,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給孩子們觀看,這種想法也不夠盡心。咔咔動畫創始人劉宏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影視作品需要內在的“良心”,尤其是動畫片,面對那么多的兒童觀眾,傳達的價值觀、世界觀如果不正確的話,會對兒童起到不好的影響。
劉宏認為《喜羊羊》、《熊出沒》兩部動畫片只能被稱為“大家都在看的動畫片”,而不是經典的動畫片,“好的動畫片應該在作品中至少埋入一種‘引導’——讓孩子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愛周圍的人,而不是只去展現爸爸媽媽如何愛孩子,孩子獲得了誰的呵護。孩子們必須學會自己去愛,這樣才能在長大以后去愛更多的人,好的動畫故事能夠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愛意,在他們長大后,還能夠回味起這其中的用心。
此外,動畫導演于勝軍表示,對孩子還需要一些隱形的保護。比如,對于孩子們來說,鏡頭速度和色彩都是有講究的,美術師使用的色彩要溫和,在緊盯屏幕很長時間的情況下,都不能眼睛不適;也不該有特別快節奏的鏡頭,因為如果鏡頭變化頻率非常快,小朋友長時間緊盯著屏幕,眼睛也容易疲勞。這些從內在心靈到外在行為的保護,成年人創作者顯然還沒能完全顧及到。
內容標準有可能在年底出臺
很多動漫人都在呼吁相關的行業規則的確立,有消息稱,廣電總局將在年底出臺《國產動畫片內容標準》,給動畫片制作提供一個可操作規范。而更多的人則盼望著動畫片分級制度的確立,以便根據清晰的受眾群體打造適合的內容。但是,也有人認為分級制度不是萬能的,分級后很可能出現創作的極度不均勻,一些公司會為了賺錢,過度開發那些情愛、暴力的成人動漫內容,這樣適合孩子的片子會更少。
劉宏表示,《喜羊羊》和《熊出沒》顯示的是產業鏈環節的缺失,其癥結并非出在因沒有分級而產生的“少兒不宜”,而是在于中國動畫片原創力不足,“一方面,動畫人不懂得怎么去為孩子們講故事,怎么樣去呈現真善美的主題。第二,很多動畫片為了掩蓋價值觀的偏謬和匱乏,為了吸引眼球,便只能訴諸暴力元素,將看點鎖定在刺激、粗俗的話語和場面上。第三,創造力的枯竭導致一批依照《喜羊羊》而進行山寨式的模仿作品的出現,導致了粗話、暴力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