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唐諾:大陸小說家在寫作中有三個奢侈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7日10:37 來源:新京報

    11月23日唐諾在單向街聊文學。Muto 攝11月23日唐諾在單向街聊文學。Muto 攝

      唐諾:大陸小說家暫時不必寫長篇

      唐諾 本名謝材俊,一九五八年生,臺灣宜蘭人,臺大歷史系畢業。著有《世間的名字》《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閱讀的故事》《讀者時代》《文字的故事》等。新書《盡頭》日前由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出版。

      臺北一家二樓咖啡館的窗口,總會出現唐諾的身影。一年365日,除了過春節咖啡館關門的那兩三日,唐諾比上班族還要準時地跑去那里報道。一支鋼筆,幾頁稿紙,外加一盒煙和一摞寫稿時會用到的書,日子在他的苦思冥想、深層閱讀和緩緩書寫里度過。一天500字的寫作速度,兩年半的時間,終于有了這本厚達48萬字的新書《盡頭》。

      《盡頭》,這個乍聽起來巨大和嚇人,書中17篇文章從17個人物展開來,每一篇文章其實都在討論一個和人的當下處境有關的話題。比如“卡欽那”的章節中,引出了臺灣進入到大游戲時代的思考。而在“忘了預言金融大風暴的克魯格曼”里,則試圖討論專業的經濟領域問題。而對于事物的盡頭是否會到來,唐諾在序言中給出的答案是——事物總是在用盡自身可能之前就提前抵達盡頭。

      作為多年來大量閱讀文學作品的認真讀者和書寫者,唐諾在北京也談及了多年來他在彼岸對大陸小說書寫者的觀察,其中包括大陸小說家在寫作中的三個奢侈。

      【三個奢侈】

      大陸小說到了列土分封的時刻

      我所看到中國大陸當代小說書寫有三個奢侈:第一,書寫題材的奢侈,過去一段時間感覺大陸書寫者寫小說很容易寫;第二,中國當代小說家現實待遇的奢侈;第三,中國大陸小說家跨越國家進入到世界順利程度的奢侈。

      奢侈二:日子過得好一點

      我先來說第二個奢侈。就我所知,整個世界小說和小說家現實處境并不像中國大陸的小說家,這里有太過美好,乃至于美好得不像是真的的部分。小說家的待遇,在過去十年或更久,中國大陸小說家相對來說是非常好;從臺灣看,好得難以置信。兩岸小說家相遇,大陸小說家逐漸驚訝臺灣小說家原來這么窮,臺灣小說家也會羨慕大陸小說家原來過得這么好。

      這里我稍微算一下臺灣小說家基本經濟處境,臺灣稿費一字一臺幣,這在臺灣40年沒有調整過。報紙副刊和文學雜志的萎縮,使得發表上產生非常大的困難。第二個書寫者重要經濟來源就是版稅收入。(在)臺灣一般來講,一本書印刷3000本左右,300塊臺幣的定價,所得就是9萬臺幣,書寫者一兩年寫一本書,這個大概就是你的全部收入。

      臺灣的狀況可能比日本還要好一點。臺灣有個中生代作家的旗手,幾年前我和他見過幾面。他告訴我正在和出版社討論接下來的小說題材,他說一定要出版社同意才可以寫,此外還不能超過八萬字。我在《盡頭》里有講。日本小說家過好日子是已經消逝不會再回來的歷史。過去三島由紀夫的書房、書桌、鋼筆每一樣都是好東西。后來太宰治的女兒帶了一批日本中生代小說家到臺灣做交流,他們過得生活比我們過得還要素樸。歐美各國大體上正統作家經濟狀況開始轉壞是世界性的趨勢。

      我試著去問,大陸小說家有沒有覺得這些好日子可能是特殊的,是一時一地的?

      奢侈三:何時名滿世界

      再來談第三個奢侈,拉美一個小國的一個詩人曾經說“我在我的國家名滿天下,但是我在世界上依然默默無聞。”我們繼續來問,我們知不知道菲律賓有哪個重要詩人?緬甸、印尼、越南,我們讀過或至少知道哪本小說的書名嗎?這種仍然掙扎在動亂、貧窮的國家,理論上是文學書寫的沃土,應該出現好的作品。是沒有呢,還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

      我們清楚看出,大陸小說進入世界的順利狀態。更多的時候,各個大小獎項,多國語言的翻譯,越來越多上一代小說家,成為跑國際碼頭的人。事實上,大陸在小說之前,電影已經充分展現這一過程。我覺得張藝謀和陳凱歌都沒有那么好,他們順利走入世界有些很特別的因素,比方說某種歷史的補償,比方說某種西方對于東方神秘性的好奇。我們看張藝謀、陳凱歌,日后還因此變得更不好,過度得超過他們應得的幸運;讓他們往后的作品常常流于虛張聲勢和言不由衷。我之所以選這兩個詞,多少是(因為)客氣。另外這兩個詞是博爾赫斯晚年寫在自己墓志銘上的——這一生書寫,努力避免成為虛張聲勢和言不由衷的人。

      奢侈一:完美的時代題材

      我借著剛才這兩個詞,回到文學世界,談第一個奢侈。大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陸小說呈現裂土分封的時刻。(這)讓我想到昔日的福克納。他說自己在美國南方郵票大小的土地上反復書寫。為什么這樣一塊土地,只供福克納一個人寫?是不是福克納成就太驚人,讓所有其他人顯得暗淡無光?但也有另外一種解釋,因為書寫的緣故。小說書寫有所謂的初始階段,通常小說面對全新世界,或是世界發生劇烈變化,比如唐玄宗天寶年間大亂,忽然眼前熟悉的世界變了,或人自身意識變化的結果,因此發現過去視而不見的世界,也就是巴赫金講的第二世界。這樣一個開始的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未命名,必須用手去指。這段時間的書寫,迫切而快速,甚至有點來不及,從眼睛直接到手,書寫顯得舒服得不得了。比較麻煩的是,這個初始階段不會持續太久,貼著現實記錄和描述工作最多一代人就可以完成,再來就是重復了。

      【一口氣】

      潛心寫作,突破在中短篇

      過往回頭看這段時日,我愿意稱之為大陸小說書寫的某種愉悅時光。但事情不會一直這樣下去,大陸土地大,人多,也在歷史時刻累積許多奇怪的東西,可以緩緩孕育出非常多的有趣作品。中國歷史的災難和不幸,總會留下一層書寫豐厚沃土,但留下的沃土不過是這一層而已。比方說“文革”這樣驚天動地的事,前幾年我們覺得好像這個題材有些時候是太多而不是太少,好像不應該再寫,至少不能再這樣寫。初始階段眼花繚亂的成果,很大一部分是歷史和現實的使然,不是書寫者的成績;相對來講,書寫者自己做得可能并不多,而是歷史時代供應我們的。小說在書寫階段會顯得太簡單,如果我沒看錯,大陸小說書寫已經抵達這樣書寫階段的盡頭。貼著現實小說,已經出現過多重復,單一書寫者上就已經有重復了,尤其和我一樣年紀的小說家。

      中國大陸小說必須要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過去中國小說書寫從來不會感覺這么困難,接下來的書寫當然比較困難,多出很多額外困難。昨天的幸運反而在這個階段會變成你的負擔。本來書寫者過好日子是好事,但在需要面對困難的時候,前面的三個奢侈我懷疑會變成接下來大陸小說書寫相較于其他地方會形成一個負面力量。現階段小說書寫必然走向往深向垂直進入,而不是往橫線展開,我寫完張三寫李四,不是這樣繼續寫下去。容易的題材先被摘光了,接下來想寫什么,必須書寫者自己孤獨去尋找發現甚至發明。過去大陸的小說書寫不需要那么完備準備,接下來我會建議,下一個階段書寫,書寫者必須有更完備的勇氣,需要吸一口大氣,才敢潛進去。就像博爾赫斯說的,可能暫時不必要寫長篇。我不久前去興華擔任一個文學獎的評委,我看到了這么多的長篇。但我覺得如果接下來小說書寫要有新的突破,暫時會出現在短篇、中篇上。

      我還想說的是,小說和散文不一樣。如果要貼著現實寫,為什么不用散文?或者我們問,當小說在文體里被賦予虛構特權時,我們希望它完成什么?我最后只想講納博科夫的話,每一個好的小說家,都應該研究同代的作品,更重要的是研究上帝的作品(現實),每個小說家應該有重組現實的能力,小說的書寫從來不是簡單的。

      ■ 談外談

      談賈平凹《帶燈》 “有沒有成功呢?沒有”

      他有一個企圖,他挑戰一個小說并不容易做到的事,他想正面創造一個人物——帶燈。但是有沒有成功呢?我得說并沒有。我感覺到賈平凹在幾個很重要的關鍵點,碰到關鍵困難時,好像會看到他熟悉的、過去他太舒服的世界,他又回來了,碰到困難時又開始講故事,回到熟記如流的世界。后來我打開他的《浮躁》,序言里說,“這樣寫小說,這是我的最后一篇。”但是這些年來,他并沒有離開太多。

      談魔幻現實寫作 “躲掉了難的東西”

      這次我在興華聽到一個比較好的文學意見,有兩個評審講到魔幻寫實對大陸的壞影響。他們說魔幻現實給了大陸小說家一批理由,又可以回去重寫一次他熟悉的世界,因此躲掉了西歐小說書寫發展——這是小說最完整的小說發展,從敘事發展到現在每一樣不可躲避的小說發展之路。他們說所以先鋒派很快消失了,所以他們可以魔幻方式重新貼著現實來寫,不去進入到小說書寫的各種可能,躲掉了難的東西。

      口述:唐諾

      采訪整理/新京報記者 姜妍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