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對“惜·姣”的幾點建議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5日09:25 來源:中國作家網 孫毓敏

      看罷小劇場京劇《惜·姣》,感覺演員的化妝、服裝很漂亮,古裝頭、新式的裙襖、褲襖、加長的斗篷,顏色都很雅致、很簡潔,尤其適合近距離觀賞。劇名起得特別好,我的理解就是“可惜啦,一個姣姣的女子”。作者是站在同情閻惜姣女人命運的前提下創作的,它和魏明倫的《潘金蓮》不同,那是古今關照、中洋對比,對女人婚姻悲劇的重新闡釋,是為潘金蓮平反。而該劇除了沿用老戲的主要情節外,全部唱念,是用話劇式的對白和古典詩詞的唱詞相結合的,有更加貼近當代意識的舞臺呈現。常言道:“熱戀中的女人,智商為零”。 閻惜姣大概也是如此,因此才在生活的逼迫下錯嫁人、愛錯人。

      創作者還從另一個角度對“不節不烈、寡言鮮恥”的閻惜姣進行了嶄新愛情觀的心理剖析:尤其結束在“忘情湯”的飲用中,別具一格,可以給時尚的現代人留下很多對人情、世情的思考,使觀眾在離開劇場后,能引申更多的思緒,諸如,“恩情并不等于愛情”等的對照思考。當然,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我也想提出一些建議:

      第一,劇本濃縮了情節,沒有“嘆五更”等過程,這樣的情節處理很好,但其中有一句“宋江一日不死,我就一日不得安寧”,是不是又太狠了,如此一來后面的動作變成了惜姣蓄意謀害。這樣惜姣被刺而亡也就理所當然了,不容易引起觀眾的同情。我想應該是用招文袋中的政治信件逼出一封休書來,使她和張三郎成為合法夫妻。過去的本子是不交信件,而是要“在太爺堂上給你”,是矯情而非蓄意招來了殺身之禍,所以該劇的分寸把握還需斟酌。

      第二,張文遠是好色之徒,與多名女性有染,惜姣只是其中的一個。所以當惜姣死后,他見到惜姣應是以驚嚇為主,而且已知她早已被刺死,心里應該想這到底是人還是鬼。當他聞聞頭發確認是鬼時,不應該由惜姣親口告訴他,而是他心中早已有數,害怕女鬼捉他,這樣強調的變心才有說服力。但是變成女鬼的惜姣非要和他“同日死”不可,因為之前二人曾有盟約在先。這里的舞臺表現應該適當加入技藝手法。在昆曲“活捉”中,就有諸如轉圈甩發、各種甩姿、遠處跳躺桌子等驚險的場面,該劇可以有所加強。此外,用“裹腳布勒頸”應系在一處,而不是現在選擇的讓張三郎自己勒自己,然后自己走下場,這種藝術處理方式達不到烘托人物形象和內心蘊涵的效果。

      第三,孟婆的角色是否可以大改樣,如戴上白色的面具。孟婆的作用在于勸世人在陰陽兩界的糾葛之中做到“忘情”,所以勸惜姣飲下“忘情湯”,把前世的糾葛徹底忘掉。但這碗藥,前后貫穿卻又不是一個意思,會不會讓觀眾產生誤會。之前的藥是溫補劑,最后的才是忘情湯,戲劇表現的時候最好能講得清楚一些。現在看來,孟婆的形象如若不改樣,很容易帶來理解劇中人物命運上的偏差。

      第四,最后感嘆人生的唱段應該濃縮,目前太長、太深刻了。惜姣是一名俗女子,唱不出這么深刻的哲理,只突出“錯嫁人、愛錯人”就夠了。太深刻就變成李清照、杜麗娘了。

      近年來,北京京劇院先后推出了《馬前潑水》《浮生六記》《昭王渡》《玉簪記》等多出小劇場形式的京劇演出。我較為認同李恩杰院長所說的:“劇院以提高藝術品質為追求,以全面培養優秀青年京劇編導人才為目的,以打造吸引年輕觀眾能走進劇場的優秀產品為抓手,提出了以青年創作、表演人才為主體,全面提高原有劇目品質,創作高品質劇目,打造劇院高水準小劇場系列產品的任務。”這是具有超前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創新思維的,是一條京劇發展的新路。希望能一直走下去成為品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