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22年沒見了,他一直是我在文學圈欣賞和敬重的人。去年,我盼望他得諾貝爾文學獎……此刻,兄長正在昆明到會澤的路上,和嫂夫人。莊主一夜無眠,等候中。”昨日上午,現居住于云南會澤縣,曾任中國作協沈陽市分會副主席的當代著名作家、文壇“北丐”洪峰發表微博,稱老友莫言將專程來訪。昨晚,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電話采訪了洪峰,聽他講述了自己和莫言的交往以及二人的交流。他說,雖然哥倆兒22年沒見,但他們一直互相掛念,“盡管莫言拿了諾貝爾獎,但他依舊是那個淡定的老莫,更可愛了,這可能就是人經歷多了吧!”
老友:22年未見仍彼此欣賞
回憶起與莫言的交往,洪峰透露,1988年,他從《作家》雜志社離職前往北京,就讀于北師大魯迅研究院創作研究生班,莫言和余華都是同班同學。1991年畢業后洪峰和莫言也從此作別,“我們這22年都沒有見過面,一直中斷了聯系,直到2008年我搬到會澤后,在網上有了一些互動。我在短信中說,我到會澤當農民了。他回復說,換種活法可以,別真的干起農活,累壞了啊!”洪峰說,他和莫言一直是君子之交,雖然互動并不頻繁,但不妨礙對彼此掛念,“他是我在文學圈最尊重的人之一。”洪峰說,去年諾貝爾獎頒獎之前,他就看好莫言能拿獎,“村上春樹那樣的作家,中國至少有一百個,而莫言只有一個。中國作家中他的作品海外翻譯量最大,不選他選誰?”
見面:首件事請客吃虹鱒魚
這次莫言來家里做客,讓洪峰也感到很意外,“我和他幾年前就約了要見一面,但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去年他拿了諾貝爾獎,我想那基本就相當于被‘綁架’了,我們見面的機會更渺茫了。”機緣巧合,昨日莫言要到云南昆明參加一個活動,于是決定去拜訪洪峰,“昆明到會澤,開車往返要7個小時,莫言有公務在身,夫人身體還不好,他要很快趕回高密,因此時間很緊。就這樣,他還是決定來看我,這讓我感動。”洪峰說,當天一早莫言就從昆明出發,11點多抵達了他位于會澤的家,“是莫言在昆明的朋友給送過來的。”隨即,洪峰帶莫言去下了館子,“到我們這大山溝里,就得吃這里的特色——虹鱒魚。本來我想親自下廚做,但這種高原冷水魚并不好做,我怕搞砸了!”交流:不說文壇事只聊生活
吃完飯,回到洪峰的家里,兩位22年沒見的文壇老友聊了起來,“我們相見的場面并不煽情,因為我們多年來也是互相記掛,心的距離并不遠。”洪峰說,莫言在他家里停留的4個小時中,二人沒有聊關于文學、文壇的任何話題,“我現在已經離開了文學圈,并不太關心文壇怎么樣。我們就是聊聊這么多年彼此都怎么樣。我關心他的身體可好, 女兒、外孫女可好?莫言的外孫女只比我女兒小半歲,他也同樣喜歡我女兒,還特意寫了個條幅送給她。”洪峰說,莫言給他最大的感覺是,和22年前一樣淡定,也可愛了,“莫言、余華包括我等幾個人,當年都特別驕傲。而現在莫言雖然已經拿了諾貝爾獎,但給我感覺非常豁達,反倒沒了當年‘舍我其誰’的氣勢,這可能就是人經歷多了吧,是非名利都看開了。”
未來:或許會去高密拜訪莫言
在中國文壇,“北丐”洪峰一向以特立獨行、個性十足著稱。他告訴記者,送別莫言后自己心生感慨:“以我的性格,不太適合和外界打交道,容易得罪人。于是我就躲了起來,遠遠地離開了這個圈子。會澤這么偏僻,能大老遠來看我的肯定是我心中的朋友,像余華,馬原都來過,今年是莫言,我感到愉快和滿足。”洪峰說,未來的生活不可能一成不變,“也許再過兩年我會走出大山,重新回到城市,到時候或許我也會去趟高密,拜訪下莫言——我一輩子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