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少兒出版:數字開發的富礦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1日10:2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任曉寧

        一個人如果在小時候就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那將會受益終身。童書出版、少兒出版也由此顯得尤為重要。在現階段,如何才能做好少兒出版,在數字化潮流下少兒出版又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接受了《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的采訪。

      少兒出版受數字化沖擊較小

      《中國新聞出版報》:少兒出版物和一般大眾圖書市場相比,有怎樣的特點?

      李學謙:少兒圖書出版市場有三個特點。第一個就是參與度高,現在全國一共有570多家出版社,其中530家都參與到少兒出版當中來,因此少兒出版幾乎是出版全行業參與的出版門類。第二是成長性好。從2003年到現在,十年時間里少兒出版一直是整個出版行業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個門類,我國少年兒童圖書出版所占整個圖書出版的份額由2002年的不到10%,達到去年的16%左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20%的水平。第三個特點是穩定性強。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讀書還是以紙質閱讀為主。所以相比較起來,這塊受到數字化的沖擊相對要小一些。

      《中國新聞出版報》:正如您提到的,數字化給出版行業帶來了一些沖擊。出版行業是一個傳統的行業,現在數字出版大潮洶涌而至,您認為數字出版將給傳統出版帶來哪些變革呢?

      李學謙:數字出版給傳統出版帶來的挑戰是全方位的。首先,從內容生產上來說,過去內容是由專業的機構制作,由專業機構負責傳播。現在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出現,有一部分內容不是由專業的出版機構和新聞機構制作的,而是由大眾提供的。因此,從內容供應方面來說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次,內容傳播的介質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現在電子媒體正在替代一部分紙質媒體。再次是傳播渠道發生了變化,現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還有電子商務平臺都成為內容傳播非常重要的渠道。最后是閱讀方式和習慣發生了變化,現在很多年輕人用讀屏代替了讀書,用輕閱讀、碎片化的閱讀替代了傳統的深度閱讀、系統化閱讀,這個影響很大。

      盡管數字出版對整個傳統出版帶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但是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并不是相互否定、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關系。說到底,數字出版還是出版,它只是把數字技術在出版的各個環節當中普遍運用起來,與傳統的出版實現一種深度融合。出版的本質沒有變化,它還是內容的發現、選擇、整理、加工、制作、傳播這樣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它的功能也沒有變。有人認為現在隨著自媒體、自助出版的出現,今后不需要出版機構的存在。我卻認為越是信息爆炸、越是面臨海量信息,就越是需要對信息進行選擇、整理、加工,然后為不同的信息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因此出版還是有價值的。

      在這種數字化浪潮的挑戰下,對于傳統出版商來說,需要考慮的是,怎樣在新的技術和新的傳播環境之下來完成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變;怎樣由單一介質出版向全媒體出版的轉變;怎樣由過去的閱讀產品供應商向閱讀服務供應商的轉變,這是至關重要的。

      少兒讀物需要全媒體出版

      《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少總社在數字出版的轉型方面都做了哪些嘗試和工作呢?

      李學謙:在數字出版方面,我們把自己定位為數字出版商和信息供應商。我們不僅僅把內容提供給渠道運營商,而是要像做紙質圖書一樣,做數字出版商、內容的供應商以及信息服務商,這是我們的定位。

      按照這樣的定位,中少總社有一個總體的設計,主要目標是兩個:一是在內容生產方面實現全媒體的出版,也就是說,今后我們拿到內容后,要根據用途制作成不同的產品,有紙質圖書,也可能會有電子書、手機報,通過不同的渠道推送給不同的用戶,通過提供多種介質的產品滿足讀者的多元閱讀需求。

      二是要讓內容生產的方式與全媒體出版的內容出版方式相適應,我們要建立起一個數字傳播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對讀者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

      按照這樣的定位和目標,我們現在建立了數字資產管理平臺,把原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56年建社以來所有的報紙、期刊都進行了碎片化處理,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同時,在已經出版的3萬多種圖書里面,選擇了大約5000種進行了碎片化處理,可以按照作者的姓名、文章的標題以及刊期進行檢索。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我們還推出了一款產品“中少數字圖書館”。這款產品到目前為止已經賣到30多個公共圖書館,實現銷售收入700多萬元。此外,也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全媒體的出版平臺,建立起了用戶行為跟蹤分析系統,下一步還打算建設少兒的學習平臺、游戲平臺等。最終會建立起來一個以閱讀為基礎,同時也能夠為孩子提供學習、娛樂等服務的綜合性平臺。

      內容不足制約少兒出版轉型

      《中國新聞出版報》:與其他出版社相比,中少總社的目標讀者比較特殊,因為都是孩子。有觀點認為數字化的讀物對孩子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還有可能對他們的身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您對這樣的問題怎么看?

      李學謙:首先我感覺以后出版的概念就是全媒體出版的概念,也就是說數字出版并不意味著僅僅是讀各種電子讀物,讀各種屏幕。比如紙質圖書的制作過程也運用了數字技術,因此,數字出版也應該包括紙質讀物。

      此外紙質讀物和電子讀物有些功能是不能完全排斥、相互替代的。現在針對嬰幼兒開發的一些圖書,如玩具書、立體拼插書,不同的模塊就像積木一樣,每塊積木里有不同的故事和場景,孩子可以根據這些東西搭建起一個故事當中的場景。這些東西對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手腦協調能力是有好處的。如果在屏幕上,這種功能就沒有辦法實現,所以電子讀物不能夠完全代替紙質讀物。同時,有些電子讀物的功能紙質圖書也不能體現,比如電子讀物有互動功能,點一個地方能發出聲音來,再比如花開了等這些東西在電子屏幕上面可以完成,更加形象和直觀,可以提高孩子閱讀興趣,在紙質圖書上面沒辦法完成這些功能。

      因此,今后孩子的閱讀形態很可能會是一種多元、復合的閱讀形態,既讀紙質圖書,同時也會接觸一些電子的讀物。但是我還是建議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從紙質讀物入手。一是有利于孩子的視力保護;二是紙質圖書一般是經過專業工作者選擇的東西,也是針對特別年齡段孩子定制的產品。

      《中國新聞出版報》:您認為,現在國內的少兒圖書數字出版存在著怎樣的問題?

      李學謙:相較而言,少兒出版在國內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市場。現在少兒數字出版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內容不足。也就是說,我們要做數字出版,卻沒有足夠的內容在網絡上傳播。我們現在有很多教輔類圖書,但這類圖書不適合在網上做,還有一些公共版權的圖書,但這些內容誰都可以做,沒有個性化。此外就是從國外引進的內容,但如果國外沒有授權,我們就不能在網絡上傳播。因此我感覺內容不足、原創能力不強是制約少兒出版單位在數字出版方面有所作為的最大瓶頸。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