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以德藝雙馨為追求(劉之冰)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21日09:23 來源:人民日報 劉之冰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日前表彰了一批德藝雙馨的電視藝術工作者。在表彰大會上,獲獎者對為人和從藝的發言與思考引人關注。現刊發兩位代表的發言,以饗讀者。

      

      ——編  者      

      “以德為本真誠演繹精彩人生,藝無止境勤勉學習不懈追求”,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寫下了這句話。這不僅代表著一位獲獎者的態度,更代表一位藝術工作者對職業操守的尊重和對藝術追求的莊重承諾。

      德藝雙馨在我看來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它不僅是對獲獎者在長期創作中獲得的藝術成就的肯定,更是對獲獎者良好品德的褒獎。帶著這份榮譽,我們可能成為業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對象,甚至成為榜樣。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年,演員張凱麗在電視劇《渴望》中成功塑造的劉慧芳幾乎成為所有老人心中最完美的兒媳婦,也成為當時的年輕人學習的模范,這部戲為她贏得了至今猶存的廣泛的社會尊重;近年來,一些年輕藝術家的成功不但使他們擁有千千萬萬的“粉絲”,更讓藝術院校每年的藝考招生都吸引無數少男少女蜂擁而至——這些都是榜樣的力量。

      但是,榜樣難當。我們看到不少藝術人才在星光閃耀的坦途中,因為沒能做到潔身自好而瞬間滑落,失去了大眾的喜愛和尊重。可以說,德行與才藝應該同在,離開了德行,才藝再好也難以行遠。我們在接受這份榮譽的同時,更應該盡心盡力地擔起社會責任,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你可以憑運氣獲得觀眾一時的好感,但不可能憑運氣賺取一世的口碑。沒有善良的靈魂,再才華出眾也難以綻放生命的光彩。我認為不但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繼續塑造溫暖民眾情感、帶給社會希望與力量的藝術形象,而且要通過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行,堅定大眾對善良美好的追求和對社會理想的信念。

      人無完人,但不完美并不等于就放棄對完美的追求。我們有時會迷茫,但迷茫不等于放任自流、沉醉不醒。并非說,今天獲得了這份榮譽,以后我們就要時時處處戴著面具生活;而是說,我們要用辨別是非的能力去思考、去行動,要懷著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去表現生活、服務觀眾。

      用作品說話

      王麗萍

      一直以來,我都相信一點: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是最有價值的。為社會多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創造美好的精神食糧,是我們藝術工作者的本分。

      我是一名編劇,和中國大部分的編劇一樣,每天深入生活,每天筆耕,為了塑造人物而苦思冥想,為了編織故事而絞盡腦汁。我以為,一切藝術門類的基礎都是勤奮刻苦。你背后付出多大辛苦,熒屏上是一目了然的。你的文字有沒有感情,你的細節是否來自生活,你寫的對白有沒有邏輯……所有這些問題,當在熒屏上被放大以后,觀眾都會看得明明白白。所以,這些年來我不敢有絲毫懈怠,始終要求自己:一要堅持原創,自己寫作;二要寫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表現當下老百姓樸素的價值觀;三要堅持在作品里表現人間的真善美、表現人內心深處的溫暖感。

      作為編劇,我們用作品說話。外在的東西做得再多,也不及一部好作品有說服力。所以,當我們寫的電視劇播放了,老百姓打心里喜歡,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我編劇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走出國門,走進非洲,習近平主席訪問坦桑尼亞的時候,評價這部戲“表達了中國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這個評價是對我們這些寫作者最好的鼓舞。

      雖然現實生活也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抱怨是沒有用的。與其去抱怨,不如下功夫踏踏實實地去創作。正能量就是社會上每個人都積極進取,個體的積極向上必然會形成強大的合力,這個合力可以創造出不可想象的奇跡,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今天我們努力守護廣大觀眾給予我們的肯定和光榮,以敬畏之心寫作,寫美好的作品,對得起時代,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自己,這就是我不變的追求。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