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作家評傳與文學批評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18日13:3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熊元義

      近些年來,不少出版社陸續推出了一些中國當代作家評傳,有的產生了相當強烈的反響。雖然中國當代作家評傳沒有中國現代作家評傳那樣陣營齊整和蔚為大觀,但作為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形式已有了重要影響。可以說,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強化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的寫作是深化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有效途徑之一。

      然而,這種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卻是很不容易寫的。有些作家以為作家評傳就是為作家評功擺好,有些文學批評家在作家評傳寫作中則有意無意地迎合這些作家的狹隘需要,嚴重地扭曲了作家評傳這種重要的文學批評形式。有些文學批評家以為作家評傳是對作家的蓋棺論定,比較認可中國當代老作家評傳的寫作,但卻對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評傳的寫作不以為然,從而阻礙了作家評傳這種重要的文學批評形式的發展。其實,作家評傳絕不只是為作家樹碑立傳,而是在全面把握作家文學創作的基礎上系統地總結其文學創作的得與失,深入地探討文學創作規律和文學發展規律。也就是說,作家評傳既不是作家的功勞簿,也不是作家的墓志銘,而是全面而系統地總結作家文學創作得失的重要文學批評形式。有些作家評傳還間接地總結了作家所處時代的文學創作的得與失。文學理論家陳涌在為“中國現代作家評傳叢書”所寫的序言中指出:“我們希望這套作家評傳叢書,在總結每個現代革命作家的思想和藝術生活中,也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總結我們文學的歷史經驗,為中國人民文學的繼續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現代作家評傳叢書”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這種目的。這就是說,作家評傳絕不局限在對作家的評功擺好上,還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總結了整個文學的歷史經驗,探討了文學創作規律和文學發展規律。

      作家評傳雖然不完全等同于作家批評,但卻是以作家批評為基礎的。也就是說,沒有作家批評的繁榮,就不可能有作家評傳的興盛。在中國當代文學界,作家批評是相當貧乏的。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家有力地批評一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就很不容易了,何況尖銳地批評一位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中國當代作家,更是難上難。中國當代有些作家批評不是在立場和理論上較量,而是直戳作家的得失心理,就更增加了作家批評的阻力。20世紀上半葉,梁啟超和朱光潛分別寫過中國晉代詩人陶淵明綜論,但是他們對陶淵明的把握是很不同的。梁啟超雖然認同陶淵明的文學最大價值是前人所說的“沖遠高潔”,但卻認為“沖遠高潔”不過是陶淵明的外表特性。梁啟超深入地挖掘了陶淵明的整個人格潛伏的特性。這種潛伏特性為三個方面:第一,陶淵明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第二,陶淵明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第三,陶淵明是一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梁啟超甚至認為只有先看出陶淵明這些潛伏的特性,才能知道他外表特性的來歷。而朱光潛則認為陶淵明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而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剛怒目、憤憤不平的樣子。梁啟超和朱光潛在把握陶淵明上的這種不同,源于他們在立場和理論上的分歧。而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則很少在立場和理論上交鋒,而是注重作家在文壇上的得與失。某些中國當代作家批評之所以不是特別有力,是因為缺乏深刻的歷史的批評。而沒有成熟的中國當代作家批評,就不可能涌現成熟的中國當代作家評傳。

      不可否認,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的寫作在中國當代文藝批評中是一個相當薄弱的環節,已嚴重地制約了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深化和發展。

      一、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是文學作品批評較多,而作家批評卻很少。文藝批評家陳涌在尖銳地批評一些惡劣的學風、文風時提倡文藝理論家和文藝批評家深入地研究一些典型作家、典型的文學現象和典型的歷史時代。陳涌指出:“如果我們研究好一兩個作家和一兩個歷史時代,我們的理論就會豐富起來。”但是,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卻很少有人沉下心來深入地研究一些典型作家、典型的文學現象和典型的歷史時代。這是極不利于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發展的。而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的寫作則不但有助于改正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界一些惡劣的學風、文風,而且有助于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豐富。

      二、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是隨想的、感性的文藝批評較多,而總結文學創作規律和文學發展規律的文學批評卻罕有。在具體作家批評上,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缺乏對作家總體把握的文學批評,而不得要領的隨意、瑣碎的印象批評則相當泛濫。陳涌指出,魯迅用幾百個字概括了司馬遷,毛澤東用幾百個字概括了魯迅,言簡意賅。他們都善于對對象進行整體的把握。這是很重要的遺產。可是,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卻沒有很好地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的文學批評傳統,而是擯棄甚至否定這種優良的文學批評傳統,有些文學批評家甚至沉醉在瞎人摸象中。這是極不利于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發展的。而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的寫作則可以推動文藝批評家對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進行整體把握,提升文學批評的理論品質。

      三、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在文學創作上大多都是未完成時,有的甚至文學創作高峰還沒有出現。這個時候,及時而系統的文學批評無疑有助于這些中青年作家的藝術調整和藝術提高,而不是等待他們蓋棺后才論定。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評傳對這些中青年作家的把握如果能夠知微見著,準確地預見作家的文學創作走勢,或剛剛冒出的不好苗頭,那當然很好。即使不全面甚至不準確,也不應完全否認,至少為其他文學批評家繼續把握這些中青年作家提供了難得的借鑒。因此,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絕不能對這些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評傳過于求全責備甚至非難。而文學批評家只有對處在未完成時的中青年作家進行系統而深入的批評,才能真正幫助作家修正錯誤,彌補缺憾,而不是等作家撒手人寰后進行總結和批評。只有及時而切中肯綮的文學批評,才能與文學創作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推動當代文學的發展和繁榮。這不是貶低那些研究已有定論或已過世的作家的文學批評,而是提倡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的良性互動。如果文學作品的缺憾能在作家身前被及時地指出并得到有效的克服,就不會留在作家身后成為永久的遺憾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不少文學作品的一些缺陷就是沒有得到及時而切中肯綮的文學批評而留下了難以彌補的缺憾。而那些在作家身前好話說盡而在作家身后妄加否定的文學批評家的文學批評雖不是一無是處,但其價值畢竟要大打折扣。因此,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的寫作未必一定要等到作家蓋棺后才論定。這既可表現文學批評家的才力膽識,又可促使作家避免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缺憾。何樂而不為呢?

      四、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在作家作品批評上浮光掠影的泛論多,而扎實系統的專論少。有些文學批評是空話、套話和隔靴搔癢的話連篇累牘,而實話、真話和切中肯綮的話則無半句。這種浮泛的文學批評不但盛行在一些趕場的文學批評家身上,而且在一些學院的文學批評家身上也頗流行。這些文學批評家對批評對象不是深入研究和細心揣摩,而是敷衍塞責和浮躁應付。這種浮躁的文學批評文風在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泛濫一時,甚至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而作家評傳是文學批評家對作家扎實系統研究的產物,是文學批評家和作家長期心靈溝通的結晶,絕不可能一揮而就。因此,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重視當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評傳的寫作是有助于扭轉那種浮躁的文學批評風氣的。

      可以說,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典型研究如果繁榮起來,中國當代作家批評如果繁榮起來,中國當代作家評傳如果繁榮起來,那么,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繁榮時期就不會很遙遠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繁榮時期也不會太遙遠了。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