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視點 >> 正文
在《我要上春晚》前幾天完成了總決選的錄制后,《直通春晚》于11月16日接棒,繼續為2014年春晚預熱。隨著央視這兩年不遺余力為春晚造勢,熒屏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電視檔期——“春晚季”。
從每年7、8月份成立春晚工作小組,到公布總導演人選,再到舉辦“上春晚”為核心的各類綜藝、選秀節目,拉拉雜雜近半年的“春晚季”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也許正是如此,春晚仍然還會有旺盛的生命力,這和央視自身不斷為之加油添柴有關。
《直通春晚》在整個春晚季里的作用,相當于最后一腳油門,這腳油門大力踩下去,就該到了勻速駛入春晚正劇的時候。因此,《直通春晚》無論在制作、宣傳還是創新等方面,都不遺余力,想要扮演燒好最后一把火的角色。
今年《直通春晚》的參加隊伍擴張為32支,各省市自治區都派了得意選手前來。不看名字的話,它儼然一檔全國大聯歡節目。本以為《直通春晚》作為遴選選手的平臺,會在比賽、評點、決出結果等方面強化緊張感和懸念,但僅就16日晚那場節目內容看,它的綜藝晚會特色十分明顯。
邀請近兩年上過春晚的草根歌手作開場演出,彰顯節目性質。在時不時響起的喜慶音樂里,趙忠祥、李谷一等曾經的春晚主持人和歌手來到舞臺上,讓《直通春晚》兼具了回顧歷史的懷舊功能和展望未來的勵志功能。
舉辦《直通春晚》是對娛樂生態巨變而作出的一種應對方式。在這檔節目身上,可以看到傳統春晚理念與新銳娛樂思維的碰撞。在第一場《直通春晚》節目中,來自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和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的選手,成為媒體和觀眾對本期節目最大的關注點。塔斯肯和蘑菇兄弟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以及華晨宇、白舉綱、左立的《追夢赤子心》,在歌曲的演繹方式,以及演員自身氣質的呈現方面,無疑是最新、最時尚的。他們代表著當下娛樂新生力量,在向春晚這個龐大的舞臺發起沖擊。
同時也不難看到,娛樂節目開始成為地方形象的代表。人們在潛意識中,會用當地衛視的娛樂節目,來衡量推出這些節目的省份,是否具有娛樂活力。在中國娛樂地圖中,先進和落后地區的界限越來越明顯。
既然《我要上春晚》和《直通春晚》的終極目的是選出好的選手登上春晚舞臺,那么不以此目的而展開的選秀,難逃“雷聲大雨點小”的指責。觀眾是否還記得,去年通過《直通春晚》登陸春晚的三個新秀,平安、許藝娜、阿普薩薩,最終只是唱了幾句后便匆匆下場,貨真價實地打了一回醬油。既然馮小剛許諾給大家一個“值得吐槽”的春晚,今年的春晚是否應該給選秀選手以更大的表現空間,以此證明央視主辦相關選秀節目的誠意,也讓春晚“推新人”的承諾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當然,匆忙給《直通春晚》一個地方文藝秀、節目大聯歡的綜藝定義有失公允,畢竟節目第一期才開始。未來它將如何表現,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