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藝術家訪談 >> 正文
歪脖、高低肩的“徐九經”形象曾譽滿藝壇,堪稱一絕,飾演“徐九經”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朱世慧也因在《徐九經升官記》中獨創的“丑生”藝術而得到“京劇第一丑”的美譽。如今,年已66歲的朱世慧在表演藝術上又做了一次大膽嘗試和突破,用“半生半丑”的表演方式塑造了“曾侯乙”形象,受到了廣大戲迷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文華表演獎。
“表演藝術沒有頂峰,只有高峰,超越自己很難。這是我幾十年演出經驗的濃縮,為‘他們’(角色)我付出了很多!敝焓阑酆喍痰脑捳Z,概括了他對京劇藝術的執著和獲獎的感受。
由湖北省京劇院創排的京劇《曾侯乙》以在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為創作題材,圍繞2000多年前曾國的國君曾侯乙鑄造編鐘展開故事,講述了曾侯乙、楚國公主鐘玉以及青年才俊伯穎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接這部戲之初,我的壓力很大,最大的難點是怎樣駕馭這個角色。”朱世慧說。按照傳統戲路,京劇中君王的角色應當由老生來塑造,作為丑角演員第一次在京劇舞臺扮演國君,這對朱世慧來說是顛覆和挑戰。同時,曾侯乙這一君王形象又不同于傳統君王,歷史上有關曾侯乙的資料留存較少,對構建人物角色提出難題的同時,也留下了更大的人物塑造空間。
朱世慧在潛心鉆研劇本時發現,曾侯乙既有一國之君的霸氣,又有小國之君的仁慈;既有兒女情長,又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完全用老生塑造,無法表達出曾侯乙的睿智與幽默。朱世慧依據不多的考古資料,并借鑒了自己曾拍過的電影《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中永樂皇帝的形象初步確定了曾侯乙的人物定位,并決定用“半生半丑”的表演方式,將人物亦莊亦諧、獨特鮮活的個性展現出來。他說:“我們不能總是靠老祖宗留下來的幾十部經典,要在經典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和超越!
“宮商角徵羽,五音化無極。至樂和天地,大鐘聲自希!蔽枧_上,在朱世慧的吟唱中,一個有血有肉的國君形象獲得了觀眾的陣陣叫好。“要想角色與觀眾產生共鳴,一定要在確立人物之前,把自己打造成一張高質量純白的紙。這個戲給你上什么顏色你就是什么顏色,這才是好演員!彼J為,“裝龍像龍,裝虎像虎”8個字聽起來很簡單,但必須在“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9個字上下苦功夫。浮躁只會導致表演藝術的曇花一現。
正是憑著認真嚴肅、鍥而不舍的精神,朱世慧在京劇表演藝術的道路上獲得了多項殊榮。1981年至1991年,他主演的《徐九經升官記》共計演出700多場,1982年的電影《升官記》更是讓這部戲在全國范圍火了一把,朱世慧也因此劇成為享譽全國的丑角表演藝術家。1987年,他因主演《膏藥章》獲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等;1999年,他因京劇《法門眾生相》中的表演再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并獲文華表演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
朱世慧不僅是在京劇表演藝術上不斷突破的開拓者,更是湖北省京劇院的引領者。2005年他擔任湖北省京劇院院長的第一件事,就是起用“80后”的年輕演員。這些年,朱世慧邀請了100多位老師,教了團里的青年演員們近160出戲,并告誡青年演員扎扎實實地學、扎扎實實地演、扎扎實實地傳承。他告訴記者:“振興京劇藝術靠后生,只有培養出一大批后繼人才,京劇才能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我一生只做了兩件事:丑角生涯和院團管理。未來,我需要多多思考京劇事業的整體發展,除了傳統經典劇目,還要打造新劇目。我熱愛京劇,我終身的事業就是京劇。我現在的目標就是把湖北省京劇院打造成為響當當的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弘揚京劇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更需要以扎實的舉措和行動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敝焓阑蹟S地有聲地表示。